托起贫困孩子的未来
2019-05-10阳锡叶
阳锡叶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学生资助工作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自那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资助体系不断健全、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学生资助之路。
与全国一样,湖南学生资助经过10余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已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奖、助、贷、勤、免、补”多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覆盖所有教育阶段,而且涵盖了公办和民办学校,从制度上基本保证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让成千上万的寒门子弟不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为他们的人生打开了通往梦想的大门。
“学生资助是一项惠民的德政工程,不仅帮助了千千万万的寒门学子,也保障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步伐。”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深情地说,“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以人民为中心,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决心。”
据统计,2007年至2018年,全省累计资助各学段学生3828.79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407.26亿元。受资助学生由2007年的124万人次增至2018年的498.72万人次,增长了3.02倍。资助金额由2007年的15.42亿元增至2018年的57.36亿元,增长了2.72倍。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0.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近40万人次,贷款规模年均增长12.5%。
来自贫困孩子的呼唤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省份。据统计,在国家建立资助体系之前的2006年,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总人口67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48万人,占总人口的61.29%,农民人平纯收入3390元。当年,全省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人口有130万人之多,农村低收入人口有460万人,有960万人的年均收入在1200元以下。同时,城市中还存在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群体,每年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而陷入贫困,全省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呈群体性规模累积特征。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一度十分突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部分孩子未能接受学前教育,或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或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放弃升学。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56.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52.7%。在校学生中,也有不少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据有关资料分析,2002年至2006年,全省在校学生当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8%~25%之间。
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读得起书,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众多的贫困学生和社会各界都在呼唤,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让所有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共享一片蓝天。
一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
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2007年以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学校全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其中,在学前教育阶段,我省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资助面为在园幼儿的10%。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省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我省则实施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对象为全日制中职学生中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涉农专业学生、1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资助政策按各专业的核定收费标准进行免除,对象为所有农村户口和县镇非农户口学生、涉农专业学生、艺术表演类的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和10%的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我省实行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等资助政策。目前我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比例为在校生的20%;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的标准为省示范性学校每生每年2000元,非省示范性学校每生每年1600元。
在高等教育阶段,我省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应征入伍国家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全省高校本专科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分4000元、3000元、2000元三档。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博士研究生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研究生学业獎学金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8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标准为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
同时,我省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和省资助政策体系基础上,还出台了本部门和本地区的资助政策。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等部门共同发起的“1+1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长沙市设立了特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助学金,资助考上大学的城乡低保和特困家庭学生,资助标准为低保家庭学生每生5000元,特困家庭学生每生3000元。湘潭市从2015年起设立“学前贫困幼儿专项资助金”,专项用于关爱帮扶单亲、留守家庭幼儿。这些地方性资助政策,已经成为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有益补充。
建设一支资助工作“正规军”
早在2003年,我省为推动中小学教育阶段社会助学工作,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后来陆续更名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原有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是部分市、县学生资助机构“有其名无其实”,虽然成立了机构,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二是部分市、县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有其名无其位”,办公场地狭小、办公设施落后、办公经费没有保障;三是部分市、县学生资助机构“有其位无其力”,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省教育厅认识到,机构建设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地方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从2012年开始,省教育厅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实施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制定了市、县两级学生资助机构建设标准,从人员配备、工作经费、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设立奖励引导资金,对建设达标的县(市、区)给予20万元至30万元的资金奖励。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大力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设置,优化资助工作队伍,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全省上下逐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形成了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到2014年底,全省14个市(州)全部成立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122个县(市、区)中,109个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学生资助机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办公环境不断改善,工作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市、县学生资助机构都实现了“四专”:即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门场地、专项经费;有的市、县甚至实现了“五专”:除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门场地、专项经费之外,还有专门车辆。
机构建设的逐步深化,有力推动了全省学生资助管理整体提高。目前,全省自上而下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学生资助管理制度,每一个学生资助项目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省政府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县(市、区)教育督导评估内容,省教育厅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市(州)教育局年度行政工作考核内容,还把学生资助纳入民生资金检查、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和纠风检查内容,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管,为规范学生资助管理、保障资助公平、维护国家资助资金安全扎紧篱笆、筑牢防线。
精准资助助力脱贫攻坚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摆脱困境,安心读书。”2019年春节前,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伍鹏(化名)开心地说。
伍鹏是隆回县小沙江镇人,他家境贫困,母亲罹患癌症。两年前家中又突遭变故,一场火灾烧得连家都没了,只得借了邻居一间杂物房落脚。窘迫的家境让伍鹏一度想辍学打工。省、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就读学校了解情况后,持续对他进行重点资助,仅2018年就为他落实国家资助资金5400元、校级资助资金3000元、社会助学资金3600元。这些帮扶,让伍鹏重燃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伍鹏的事例,是我省推进学生精准资助、点亮贫困学子求学梦的一个缩影。
学生资助在教育扶贫乃至整个脱贫攻坚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减轻教育支出负担,既可以帮助现有贫困家庭尽快摆脱贫困,也可以帮助刚刚跨过贫困线的家庭稳定脱贫,防止他们因学致贫、因学返贫。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该州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我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也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6年,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7.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和城乡低保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3.3万人,占28.1%。2016年,该州全年发放资助资金3.26亿元,惠及15.8万名贫困学生。有了学生资助的兜底保障,因贫辍学现象在该州已基本杜绝。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湖南在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工作中积极推进精准资助,助力教育脱贫。
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资助的倾斜支持力度,除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全部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以外,在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的分配比例上也给予大力倾斜,贫困县的比例为非贫困县的两倍(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面:贫困地区为在校生的30%,非贫困地区为在校生的15%;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资助比例:贫困县为15%,非贫困县为7.5%)。
二是全力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直接纳入助困性资助政策的资助范围,不用申请和评审,也不需开其他证明材料。同时,省、市、县三级财政自掏腰包,自2018年起补齐国家资助政策的天窗,让非普惠性幼儿园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非寄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同等享受资助政策。
三是坚持实行分档资助。根据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给予合理档次的资助,重点解决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全省对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实行分档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按最高档次予以资助。常德市依托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量化测评体系,对中职国家助学金实行分档资助,最高档为每生每年4000元,为中职国家助学金平均标准的2倍。部分县(市、区)和部分乡镇,对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也实行了分档资助。
四是推进精细管理。2018年,全省开发应用了一单式教育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一系统,中小学校的学生资助信息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实现对接,与学籍信息进行动态比对,对无法匹配的信息逐个核实,保障了学生资助的精准度。各市(州)、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也纷纷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赢得了全省广大群众特别是受助学生的认可。2015年,我省就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面向各市、县开展了问卷调查,共选取调查样本6273个,结果显示:选择“非常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高达96.86%。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完善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学生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助力脱贫攻堅,助推立德树人。”面向未来,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者将秉持助学、铸人、筑梦的情怀,扎实工作,热心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不仅要保障他们不因贫失学,而且要帮助他们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