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

2019-05-10王哲

法制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价值观

摘 要: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大“热题”,文化自信是价值观念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并提意义重大。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277-02

作者简介:王哲(1988-),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法学硕士,中共娄底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国家理论。

十八大报告中,我党首次明确提出“三个自信”的命题,文化自信并不在其中。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三个自信”的重要性,在已有的“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并且在会议讲话中频频提到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理解文化自信以及把握文化自信提出的重大意义无疑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文化自信就是指对文化和文化发展有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历史有客观认识、对自身文化价值能充分认同、对自身文化发展有坚定信心所表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除此以外,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是对价值观念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文化上的自信,对文化发展的自信。要弄懂弄通文化自信的内涵,还需从文化的定义入手。关于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在世界范围内现下统计的文化概念有200多种。对于如此多的文化概念,文化自信中文化的概念应该是哪一种呢?毛泽东根据唯物史观科学清晰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他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1]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第一,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由知识、道德、信仰、风俗、哲学等等观念形态来构成。虽然很多文化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物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但这些物体只是表现的方式,文化是其抽象是精神内涵。文化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并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第二,要从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来理解文化,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形势来考察特定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狭义的文化观,是小文化观,它不是把所有区别于自然的东西全归为文化,它不是把文化等同于“人化”,而是要从特定政治和经济背景理解文化。如此说来,文化同意识形态就关系非常了。有学者提出,文化自信的核心在于价值观自信,我是十分认同的。因为既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观念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也会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虽然文化是多元的多样的,但主流的指导思想只有一个,从价值层面理解文化是对文化现象是总体的把握和本質的透视。

(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这段话不仅阐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并且指出了我们要承传发扬哪些文化,也就是说明了文化自信的内容。在十九大报告中,对这三种文化又有进一步的归纳,把这三种文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可见,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既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又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中国文化中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我国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文化自信若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不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若脱离了中国文化传统,就使中国文化失去了中国特色。

(三)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理解中华民族何以能文化自信,就必须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找寻答案。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紧密相关。中国古代长期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亚洲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还通过东学西渐将中文的文化传播到西方社会,这种文化繁荣的景象是以国力的强盛、民族的强大为支撑。近代,中国被外族欺凌,中国人甚至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文化也受到国外、国内的轻视,国内甚至出现了否定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的声音。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中国热”,孔子学院开遍世界各地,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所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文化自信强大的后盾,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广泛性、深厚性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是与其他“三个自信”相对比,文化自信的特点。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三个自信”包含了对文化的自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国家才会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正是由于有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确立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进而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历史也证明,文化不自信的国家和民族,会使自己的精神矮化、文化虚化、思想外化,沦为其他国家思想上的奴隶、文化上的附庸,最终丧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经济、政治主体地位。”文化上不自信的民族,只能吸收外来文化、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何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何谈发展出适合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

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这是从文化自信的内容方面来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囊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所以从理论化的统治思想、道德观念、法律准则,到世俗性的道德标准,行为习惯、风俗民情都是文化自信的涵蓋范围。“它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社会等问题,还有日常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审美追求等方面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能否实现大众化的问题。”文化自信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并作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切活动。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为广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3、5年就能形成的,而是久久为功,贯彻这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始终。文化自信一旦形成,这种文化因子就将影响到一个民族的价值选择。它是一种行为习惯,引导人们理性认知,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是一套实践中可以正向规范、制约和激励人们行为标准;它更是一种价值认同,为民族提供稳固的向心力,形成文化共同体,体现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构建什么样的制度,形成什么样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道路、制度、理论的合理性、合法性体现着人民对道路、制度、理论的认可。归根到底是中华文化的价值选择影响着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的选择。故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加强对道路、制度、理论的认可,推动道路、制度、理论的建设,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就失去底蕴,进而难以支撑其形成和发展。所以文化自信是深埋于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它源自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更深厚的根基力量。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能在短短40年间将建国时期那个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得不归功于社会主义散发的巨大的优越性。然而,经济建设突出的成就相比,文化建设的发展就略显弱势。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而国际通用的衡量文化产业出具规模的标准,文化产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现今,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甚至达到了20%。从世界范围内看,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所占份额远低于欧美国家,面对欧美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逆差巨大。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与我国有着5000年来的悠久传统历史不符,与我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不称。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指示。坚定文化自信,立足当代实际,结合当今时代,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类别的文化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不是与世隔绝的完成现代化进程,而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对话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时而和谐共鸣,时而火花四射。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引起了国际上不同的声音。一些国家惧怕中国的崛起,害怕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分走他们的“利益蛋糕”,鼓吹“中国威胁论”,以打压中国的发展;一些国家希望了解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从中学习到发展的做法与经验,渴望与中国合作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这些不同声音的存在要求我们国家积极主动的做好文化工作,先声夺人,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才不会让其他国家误会我国,让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才能把中国好的经验分享与推广。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促进国内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当代中国国情的文化产品,把中国的先进理念、风土人情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用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让世界认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改变国际话语中“西强我弱”的格局,赢得话语权。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地位的支撑力量

现今,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种思想观点的传播带来的便利,但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个人提供了可乘之机,给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错误的观点冲击着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如果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没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则有可能会被这些错误观点左右,造成思想观念上的混乱。

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问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辨识能力,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地位。

[ 参 考 文 献 ]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66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