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过度包装的法理分析

2019-05-10龙蒙

法制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 要:近年来,过度包装趋势愈演愈烈,这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经济,更重要的是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本文阐述了商品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分析了限制过度包装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过度包装;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D922.6;F205;F7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245-01

作者简介:龙蒙(1993-),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生,法学专业,研究方向:民商法。

一、过度包装的界定

2014年12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批准发布234项国家标准,其中《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G B/T31268-2014)这样定义过度包装(excessive package):超出了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的功能要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限度的包装。

二、过度包装的成因

基于市场的需求、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法律法规不健全、电商的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过度包装的产生。

三、过度包装的危害

过度包装的危害主要有:第一,严重浪费资源;第二,包装废弃物更是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第三,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第四,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综上,限制过度包装势在必行。

四、限制过度包装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国《环保法》的目的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度包装产生的废弃物污染了环境,违反了《环保法》,不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而限制过度包装的出发点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需指引着包装领域每一个主体的活动,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中,要选择环保材料进行包装并承担回收包装废弃物的责任;个人应要选择绿色环保的消费方式和节俭的生活方式;国家须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制定易于执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包装行为,同时还需适用可靠的环境方法来有效地处理废弃物。综上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限制过度包装问题研究的一个基础支撑理论。

(二)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遵循“3R”原则:资源减量化(Reduce),商品的再利用(Reuse),以及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

限制过度包装与循环经济密切相关。商品过度包装实属“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限制过度包装的关键是减少包装层数、对商品包装重复利用,以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包装废弃物排放。这完全符合循环经济“3R” 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商品生产企业选择包装材料是要选择易于回收和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设计时要简化包装材料的用量,通过减少用量来减少排放;消费者应该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和绿色的生活方式,适度消费,做好垃圾分类。这也正是循环经济所倡导和追求的。

(三)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必须承担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循环和废弃物处理的责任。其策略是将产品废弃阶段的责任完全或者部分归于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等身上,分散到每一个环节,从根源上减少包装废弃物,到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限制过度包装的目的与生产者责任延伸的目的不谋而合。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就是让生产者在商品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回收的成本的问题,然后去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尽量减少在包装方面的成本,使其商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也只有通过商品设计的创新,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德国是第一个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国家,并出台系列法律法规,其思想与具体措施对于中国限制过度包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原则(CSR)是指公司经营应关切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05年修改之前的《公司法》完全没有涉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直到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第5条才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此时开始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公司法》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外,我国《环保法》第6条这样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且还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要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由于企业过度包装的行为,既浪费了资源,又给环境增加负担,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适度包装,正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因此,社会责任理论是限制过度包装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五)生态文明理论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2018年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其中“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宪法,这是一次伟大的开创性工作。

此次《宪法修正案》共修正21条内容,而涉及“生態文明”内容的就有5条。体现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用法治保障“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决心。制定法律法规限制过度包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措施。因此,“生态文明”理论是限制过度包装坚实的理论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王蓉.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9.

[2]潘永建.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公司环境责任之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5(5):163.

[3]李曼妮.限制过度包装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1-7.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