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2019-05-10于可猛
于可猛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即便很多人的法律意识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社会上还存在着很多公共利益相关问题没有解决,而我们知道,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我国目前有很多法律都与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有关,尤其是经济法,经济法在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经济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也不够全面,还存在很多的限度难以突破。本文就是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度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经济法;公共利益;限度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225-01
一、经济法中公共利益保护分析
(一)经济法保护公共经济秩序
当前,从经济法的角度来说,为了使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必须使用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对市场经济来说,它能够正常运行依靠的就是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而经济法对这两种秩序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在经济法的角度来说,我们想要对公共利益进行保护,要通过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来实现。只有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社会整体的经济才不会产生混乱,公共利益也就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二)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在经济法出现之后,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他们可以通过起诉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济法也对强势群体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比如纳税的比重在不同的薪资水平上就有很大差别,这也促进了全社会的公平。对于传统的司法,是不能为弱势群体直接提供帮助的。而经濟法则不同,经济法可以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上的援助,再对强势群体实行一定的优势限制,社会就会更加公平。
二、在经济法视角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产生的原因分析
其实,不仅是经济法,其他的民法等也存在公共利益保护上的法律限度,但我国法律限度的存在还和我们的市场经济不够成熟有关。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很多的新型经济法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实施与落实。我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对公共利益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很多人还没有足够的集体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各个行业分工不断细化,社会不同成员的互动增加使得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逐渐虚化。在经济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中,还缺少了一些切合实际的标准,也没有执行性较高的规则。这需要政府来出台一些政策来规范公共利益保护的标准,确定一些在公共利益保护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的规则,切实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三、公共利益保护限度突破对策分析
(一)实体法视角下突破对策
当今学术界存在着三种对公共利益界定的看法:第一种就是由权力机关对发生的事件进行一事一议的界定;第二种就是由司法机关进行最终的判决;第三种是相关法院依照法律进行界定。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切合实际的就是第三种方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由法院依照法律界定,因为随着我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互联网的发展,法律的具体内容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我们可以很轻松的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中,为了更好的对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良好的保护,需要相关法律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在现实经验的基础之上设定一些具有弹性的条款,从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为前提,保证公共利益的长久发展。
(二)程序化视角下突破对策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要想让公共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或措施来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规范公民权利的行使。而且,在出台政策时,政府要先进行科学调研和科学论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在实行公共利益保护时,一定要保证整个保护过程的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都能了解到事情发生的始末,也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保护公共利益的意识,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而且,由政府出台政策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也有利于带动很多企业和个人切实的去保护公共利益,使得公共利益的保护都是符合法律法规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法还存在一定的限度,无法完全的保证公共利益得到良好的保护。本文首先对经济法下公共利益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时存在的法律限度问题,再对这些存在的法律限度问题提出了一些突破限度的解决方式。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即使现在的公共利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公共利益一定能得到良好的保护,经济法也会更加的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禾泽寰.基于经济法的公共利益保护法制范围研究[J].法制博览,2018(25):171.
[2]王兴鹏.我国社会发展中经济法的应用探讨[J].法制博览,2018(20):203.
[3]韩斌.基于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初探[J].法制博览,2018(19):94-95.
[4]孙健.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J].法制与社会,2017(2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