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刺抽液置管引流传统切开引流用于乳腺脓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9-05-10彭晶晶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彭晶晶

【摘 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传统切开引流、置管引流以及穿刺抽液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2例乳腺膿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穿刺抽液组(甲组)、置管引流组(乙组)和传统切开组(丙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甲组患者与乙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丙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方法相比,置管引流和穿刺抽液方法在乳腺脓肿患者的治疗中更具临床效果,可优先选择。

【关键词】穿刺抽液;置管引流;传统切开引流;乳腺脓肿;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2

乳腺脓肿主要是因为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沿着开放乳管入侵引发的,是哺乳期妇女中一种常见疾病,通常在产后3~4周内发病,多发于没有生育经验的初产妇[1]。传统疗法是将患者乳腺切开进行脓液引流,但是创伤较大,而且愈合慢,术后极易引发感染;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置管引流和穿刺抽液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切开引流、置管引流以及穿刺抽液3种治疗方法在乳腺脓肿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2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穿刺抽液组(甲组)、置管引流组(乙组)和传统切开组(丙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甲组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7.21±5.36)岁;脓肿直径2.9~9.6cm,平均脓肿直径(5.11±1.72)cm。乙组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26±5.31)岁;脓肿直径3.0~9.7cm,平均脓肿直径(5.16±1.71)cm。丙组患者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7.29±5.31)岁;脓肿直径3.1~9.9cm,平均脓肿直径(5.19±1.68)cm。3组患者病情、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甲组乳腺脓肿患者予以穿刺抽液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对患处消毒;选择脓肿波动非常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从患者表层皮肤穿刺进逐步穿刺进脓腔内,将脓液吸尽,之后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一直到抽出的脓液恢复清亮为止。在治疗结束后间针头拔出,包扎伤口;持续观察患处,根据脓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穿刺抽液治疗[2]。

乙组乳腺脓肿患者予以置管引流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利用超声测量脓肿的长度和位置;患者行局部或全身麻醉,然后在脓腔最低位置做切口,切口长度约为1cm,置入双腔引流管,先将脓液吸出,然后将引流管连接生理盐水输液器对脓腔冲洗,术毕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置管时间在3~4天左右。患者在治疗期间辅以抗感染治疗[3]。

丙组乳腺脓肿患者予以传统开放引流进行治疗:手术前测量与乙组相同,将患者麻醉后与脓腔最低处做切口,将脓腔与皮下组织分离,充分将脓肿暴露出来,在吸尽脓液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脓腔加以反复冲洗,最后使用盐水纱条将脓腔填塞。

1.3 评价标准 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观察。如果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病情加重视为无效;患者乳房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脓液部分引流视为好转;患者乳房恢复正常,脓液引流完全,临床症状消失视为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4.0研究和计算本次数据,若P<0.05表示数据之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表1数据显示,甲组患者与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丙组,P<0.05。

2.2 三组住院时间比较 甲组住院时间为(6.41±1.03)天,乙组住院时间为(6.64±1.28)天,丙组住院时间为(18.97±2.12)天,甲组与乙组住院时间无较大差异,P>0.05;甲组、乙组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丙组,P<0.05。

3 讨论

哺乳期妇女优于在哺乳过程中形成伤口但是不自知,导致链球菌或葡萄球菌侵入乳腺,造成乳腺发炎,引发乳腺脓肿,患者往往乳房胀痛、疼痛,不能正常哺乳,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4]。临床中治疗治疗乳腺脓肿主要是将脓腔内的脓液清除,并辅以抗感染治疗;传统切开引流疗法创面比较大,大多为开放性伤口,且愈合时间缓慢,增加了感染发生率;而置管引流和穿刺抽液疗法不仅能快速将脓液清除,且创伤小,不会对患者美观造成影响,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甲组乳腺脓肿患者予以穿刺抽液疗法治疗,乙组乳腺脓肿患者予以置管引流疗法进行治疗,丙组乳腺脓肿患者予以传统开放引流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丙组,且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方法相比,置管引流和穿刺抽液方法在乳腺脓肿患者的治疗中根据临床效果,可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石晶晶,王宗宝,邢志博.全身抗感染治疗下给予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术式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1):4993-4995.

仲广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2):1947-1949.

王伟,何涛,王辉坡.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与传统切开引流方法治疗乳腺脓肿的meta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06):14-16+22.

赵勤.开窗负压引流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8):49-50.

姚育芝,马宏民,潘玉鸿,龙天柱,李茵.留置针穿刺引流结合乳腺疏通治疗在哺乳期乳腺脓肿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02):276-281.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