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得”目标,引领整本书阅读
2019-05-10叶松英
□叶松英
对于整本书阅读,家长认为阅读门槛低,只要拿起书,一字一字地看了就能完成任务;学生认为好看的、有曲折情节的才是好书,才值得整本书阅读;很多语文教师则认为只有重积累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这些关乎情节、关乎写作的单一指向都不是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所在。
整本书阅读价值何在?目标指向几何?对此,笔者在高年级的课外整本书阅读中探索,用“四得”目标引领,运用通读指导、读后梳理等策略重建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观,让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让情节阅读走向品质阅读。
一、得德:学习优秀人物
德,指品德、品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精神、思想外,还包含民族情感、文化修养和审美特质等。苏霍姆林斯基在《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一文中说: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书中的优秀人物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对人性和灵魂的深入探索,能使读者的精神得到升华。
在《孔子的故事》一书中,孔子幼年穷苦,父亲早亡,母亲被别人看不起,但是这些没有成为孔子的绊脚石。到底是哪些品德、哪些精神使孔子成为千百年来被人们尊崇敬仰的大家的呢?借助这个问题,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并通过比照,完善自己的人生,埋下成功人生的“精神种子”。学生读完《孔子的故事》一书后完成了孔子品德梳理图(见下图),图中的每一项品德都被批注在书中。
如看到“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加发愤了”,学生在旁边做批注:“我们受到了挫折,一般都会退缩。要学习孔子越挫越勇的精神: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心生怨念,而是更加发愤。”
再如通读了《草房子》后,学生对杜小康有了深刻的认识,写了相关的读后感:“杜小康,在他家发生如此大变故的情况下,居然可以放下所有的骄傲,毫不在意他人的指指点点,这让我增强了对杜小康的敬佩之情。我敬佩他的宠辱不惊,更敬佩他过人的勇气!顺境中待人友善,逆境中不畏艰苦,我为有这样品质的人鼓掌!”
教师要运用讨论、批注、写读后感等策略进行通读指导。写批注和读后感能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得德。
二、得言:学习优美语句
言,指文本的言语形式,包括精妙的词语、优美的句式、恰当的修辞、适合的文本段落结构、鲜明的布局特征等。在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语言特色,吸收写作营养,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边读边探索是一种得言的策略,这种探索不局限于语言技巧的运用,而是多层次、立体式的,范围包括作者用了哪些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选用的方法对表达自己的情思与观点有什么特别效果,情节安排对表现整本书的主题有什么巧妙作用,书中的表达方式有什么高明之处。教师在引领时要使学生明白学习优美语句,不只为完成积累,更重要的是提高习作能力,也就是读得进,赏得明,用得出。
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学生的心灵,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然而,这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学生是不能够深切地领悟到的。教师应就某些章节和学生一起赏析。
如《草房子》中纸月的出场片段:“纸月的外婆用手拉着纸月,出现在桑桑家的院子里时,是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那时,桑桑正在喂他的那群纯一色的白鸽。白鸽受了陌生人的惊扰,呼啦一声飞了起来。这时,桑桑一眼看到了纸月:她被白鸽的突然起飞与那么强烈的翅响惊得紧紧搂住外婆的胳膊,靠在外婆的身上,微微缩着脖子,还半眯着眼睛,生怕鸽子的翅膀会打着她似的。”
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般写人物的出场,往往会描写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无非就是人物的外貌、人物的语言。然后,教师出示该段,让学生尝试分析这一段人物出场描写的特色。学生发现纸月出场时没有外貌的描写,更多的是写她受白鸽惊吓后的细微变化,几个动词“搂”“靠”“缩”“眯”写出了一个文静女孩特有的神情变化。而且,纸月的出场,以纯洁、象征和平的白鸽为背景,更增添了几分诗意。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人物出场及外貌描写的理解,就深刻形象多了。
有了教师的鉴赏指导,学生读书后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收获,接着教师可以布置试写一个片段。
又如《孔子的故事》采用的多是叙述的方式,语言简洁是其特色,但是简洁中也有值得模仿的地方。例如下面这类句式:“他曾从容地对门徒们说:‘学会的东西,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有乐趣么?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远地来,不是叫人很高兴么?自己有本领,可是没有什么人知道,但也没有不愉快,这不是有涵养的人么?’”平时排比多用在陈述句上,这种反问排比是不是更值得学生探索仿写呢?
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欣赏与鉴别,然后边读边仿,多练以提高读写能力。
三、得智:学习优等策略
智,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窍门。从某种意义来说,学生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战胜自我之路,战胜自我需要有各种方法及路径,阅读就是走出思维困境、获得优等策略的捷径。
如《草房子》一书中,秃鹤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带给他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第一次,面对校长不让他参加做操比赛,他的解决方法是捣乱,结果使得油麻地小学失去了连续两年的会操比赛第一名,他本人也被人瞧不起;第二次,当学校参加演出需要演员扮演秃头的伪军,在大家都不愿扮演的情况下,秃鹤毅然出演,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这也使他获得了大家的尊重。
从书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时很少关注的方面。生活中免不了不顺心的事。很多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解决。所以教师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策略分享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样的讨论课每学期最好能安排一两节。
再如《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以鲍雷伊的成长为线索进行故事的串联。鲍雷伊因为父母的离异,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并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宽容别人。在教学中,教师借以“成长”的话题,引导学生交流,学着从鲍雷伊身上汲取人生营养。
这样的引导将学生从表面化的故事情节中抽离出来,提炼出了指导生活、指导人生的价值元素,使其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
四、得趣:学习优雅情趣
趣,即趣味、情趣。王小波说:“趣味是感觉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做个有趣的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要。
《小王子》中的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狐狸追求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仪式感能让单调的生活过成一首诗,让平常的生活过得与众不同,过得有滋有味。
对于书中有趣的语言、有趣的动作,学生可在阅读过程中抄写,抄写后与同桌、小组同学分享,力争活学活用,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如在赏析《夏洛的网》时,发现蜘蛛夏洛不一般的打招呼方式——不是“你好”而是“敬礼”后,很多学生学用“敬礼”来互相问候,有的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打招呼方式。
生活万种风情。教师要从小引领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趣味”,这不仅是拒绝乏趣无味生活的需要,更是展现多姿多彩社会的必然需求。
叶圣陶指出“文字最好能读熟”“文字又最好能复习”。“四得”目标指向的就是读后四个方面的梳理复习。学生明白了目标之后,教师可以用通读指导来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在“四得”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读出了更多的感受,获得了更多的收获,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透读通,还能防止浅尝辄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取得阅读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