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养生功配合负荷呼吸肌训练并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

2019-05-10祝磊乔亚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呼吸肌太极康复训练

祝磊 乔亚珺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肺功能损伤性疾病,多认为环境因素例如吸烟、粉尘、烟尘及空气中化学物质的侵染等,致使患者支气管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或因发生炎性反应而发病,日常活动中表现为呼吸不畅,常伴有气促、咳痰、喘息并反复加重的现象,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性疾病〔1,2〕。众所周知,适量健身活动及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训练对预防该病及缓解病情有重要作用。而患者在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常因肺通气功能及肺交换能力较差致使氧供应不足而影响锻炼效果。太极养生功是一种以配合吐纳气息为主的有氧健身活动,常因功法简单、活动负荷低、易于接受等特点,深受患者青睐。也有报道证实〔3,4〕,对呼吸肌进行必要的负荷刺激以改善其张力,是提高人体肺功能的重要措施,而吸氧可以提高氧供应,利于提高患者训练负荷的承受能力。本研究旨在观察吸氧条件下进行适宜负荷的呼吸肌训练,对常规太极养生功锻炼的辅助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郑东新区龙子湖社区医院初步了解患者基本资料,经电话咨询及个人走访,从中筛选46例男性患者,年龄40~59岁,病程3~24个月。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中该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5〕,结合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检查等检查结果,确诊为COPD患者,病情轻度或中度且属稳定期,多数患者具有吸烟史或有尘或有烟环境工作史。排除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等不便于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同时也排除了急性加重期或伴有其他类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或实验期间无时间保障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男性入选者一般资料比较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太极养生功锻炼进行治疗,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锻炼30 min左右,共计锻炼治疗12 w。该功法包括:无极静桩、太极起式、推波助浪、左右云手、易筋摆手、左右撵猴、手肩相合、川字桩功、弯弓射虎、拳搓腰眼、野马分鬃、沉提借力、捧球托上、开阔胸怀、狮子摇头、饿虎扑食、大雁飞翔和抱圆动桩,共计18式动作,具体动作要领及锻炼方法详见《陈氏太极养生功》〔6〕教程及所附光盘。实验组在上述太极养生功锻炼基础上,每天在吸氧条件下进行1次呼吸肌训练作辅助治疗,每次辅助训练20 min左右,共计辅助治疗12 w。吸氧及呼吸肌训练方法:通过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吸氧流量1~2 L/min,O2浓度为30%~35%;于每次呼吸肌训练前和训练后各进行1 h左右的吸氧;呼吸肌训练主要采用等长收缩训练和以腹部加压为主的负荷呼吸训练,具体训练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详见参考文献〔7〕。

1.3效果评价 于训练前及训练治疗12 w后,分别在安静状态下对两组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及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测。采用国产RMS-Ⅱ型呼吸肌测量仪检测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采用美国产SENSOR MEDICS-2200型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而MIP、MEP及FEV1/FVC和%FEV1是反映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大小、肺通气功能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MIP、%MEP和%FEV1是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百分数,比值越小,低于正常值的概率越大〔5,8〕。治疗12 w后,参照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见参考文献〔9〕。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经12 w治疗后,呼吸肌力量及肺通气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实验组无论呼吸肌力量、肺通气功能还是临床疗效结果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和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呼吸肌力量及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表3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23〕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 论

COPD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主要累及患者肺脏也可引起肺外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但其也是一种贵在预防和注重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的病症。该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对于急性加重期及重度患者,多给予药物治疗以缓解病情,而针对稳定期的轻中度患者,多以健身锻炼为主进行日常必要的功能康复训练。例如有报道指出〔10,11〕,COPD患者往往因膈肌活动度变小致使膈肌收缩力下降乃至萎缩,而肺功能较差受制于呼吸肌力量的明显衰退及耐力较差的影响,从目前药物疗效来看,单一药物治疗较难根治,采用功能康复训练以改善衰弱的肺功能是治疗该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而传统十八式陈氏太极养生功符合科学健身的规律,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关节、骨骼及肌肉和呼吸等系统都有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健身养生功效,在锻炼过程中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讲究形、神、意、气的有机结合,尤其要求锻炼者要气沉在腹而不要浮在胸部,即应以较深的腹式呼吸配合有形的肢体运动,有益于促进人体气血运营〔12,13〕,且其动作舒缓非常适宜于患者日常锻炼。

呼吸肌改善的效果与对其刺激锻炼的负荷有重要关系。近年来以加强呼吸肌锻炼为主多种形式的负荷深呼吸锻炼的效果,已得到了医患双方及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例如,相关研究〔14,15〕多采用增加深呼吸锻炼的阻力负荷着手,对肺功能较差人群进行了实验研究,均发现疗效满意。也有相关报道指出〔7,16〕,COPD患者由于肺通气能力较差,易致人体血氧供应不足,锻炼的耐受性较差,增加锻炼的负荷易诱发患者出现头晕等不良反应,而在锻炼过程中辅以吸氧可以增加人体的耐受度以减小人体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锻炼效果有益。

综上,针对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健身锻炼方式进行功能康复固然重要,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也应关注对呼吸系统尤其呼吸肌刺激的负荷。太极养生功是一种讲究吐纳气息以促进气血运营的健身活动,尤其在吐纳气息过程中注重气沉于腹,这种以腹式呼吸为主吐纳气息的过程可对呼吸系统及呼吸肌尤其膈肌起到良好的刺激锻炼作用,所以利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或康复;为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尤其呼吸肌锻炼刺激的效果,同时采用加强锻炼负荷为主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并联合吸氧进行干预,其联合锻炼治疗的效果更显著,且该联合疗法简单,易于患者身心接受。

猜你喜欢

呼吸肌太极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游太极洞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