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与教育综合改革

2019-05-09何佳航

丝路视野 2019年31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民办院校教育现代化

何佳航

摘 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结合教育现代化的主题,我国高等教育在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深入、系统地推进综合改革。本文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对沈阳市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三个层面进行问题分析,并根据沈阳市民办本科院校的实际特点,针对就业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综合改革 民办院校 就业

一、沈阳市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可应聘职位少,工作层次较低

沈阳市民办学校共12所,主要形式是三本和独立院校。沈阳市民办院校毕业生学校每年会举办毕业生招聘会,存在的问题是供学生可选择的单位普遍较少,招聘单位多为沈阳市内或辽宁省内的单位,所提供的职位为基础性的。下表为沈阳市某民办本科院校2019年毕业生双选会部分企业与招聘职位表。

沈阳民办本科院校每年3月~4月都会有全校范围的春季招生,但招生单位数量较少,供学生选择的职位也很有限,多为服务类和技术类层次较低的工作,此类基础性的工作使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公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并且工资相对较低,造成大量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基础类工作,毕业生在毕业选择就业方向时,陷入两难的境地。

(二)民办学校自身综合条件薄弱

从生源来看,民办学校的学生多是高考录取成绩较低者,这就与其他公办学校学生在入学时就拉开了距离。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民办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为主,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学校忽视了专业性的研究发展方向。

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社会这个大环境使同样类型的教师在民办本科院校和公办本科院校所获得的发展平台有所不同。例如,在公办学校的教师会获得很好的科研机会,而在相应的民办学校,教师很难获得科研机会,甚至连申请课题基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教师在公办学校的发展空间会更大,这就使许多优秀的教师愿意留在公办学校教学。教师资源的流失,使民办学校缺少带头的科研人和教授,使民办学校教师力量薄弱。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性质的不同,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人才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流动,因此也成为民办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又一个原因。

(三)民办院校学生职业认知出现偏差

对薪资要求普遍过高。沈阳地区近几年的毕业生都为90后,在2022年后00后毕业生也相继出现。90后一代的大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于是对毕业后职位的薪资也有很高的期待,主要是对薪资待遇要求过高。对本科毕业生开放的岗位多为服务类与技术类,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人力资源和销售做起,薪资待遇比较低,发展前景又不是很好,许多民办本科生不愿意选择这一类工作,认为这类基础性的工作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和职业愿景,选择待业的人数就会增加。

倾向于大城市就业。如今,在大城市工作已成为历届毕业生普遍的向往,许多沈阳市民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满足于沈阳的经济状况,而倾向于大城市,主要以南方和沿海城市为主,不愿意考虑基层就业。各省的地理、历史、人文素质有很大差异,沈阳市是老工业基地,所以向科技类、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会相对于其他专业较少,这类毕业生要想更好地发展,就会去其他省份的城市就业,造成了人才的外流。

就业方向不明。沈阳市民办本科院校考虑到学校的经营化,往往将招生视为本校的工作重点,忽视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不知道怎样获取招聘信息,没有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多为学校双选会、老师推荐、亲戚介绍等,学生缺少主动性。这样获取的职业信息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视野,机会少就使得学生就业选择出现困难。

二、沈阳市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一)开放职位,构建毕业生公平就业竞争体系

现如今沈阳市公司对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提供的职位少,更有甚者不愿招聘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政府应在规范市场、提供服务、制定政策方面进行调控,应调整和完善公司招聘的具体政策条例。让所有本科生有平等进入公司的机会,并在就业管理工作中进行全面评估和实施监督,使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享有与公办本科毕业生享有公平竞聘权利和同等薪资待遇,形成公平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格局,构建和平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民办学校自身需要转型

“生源差”已经成为沈阳市民办本科院校的一个特点,要从根源上改变这一特点,就要适当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的招生门槛。拉开与职业高校的差距,可以确保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在高校及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的高考成绩不再成为评判学生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公办学校的教师与民办学校的教师在事业编制与待遇上有很大差别,这使得教师更愿意在公立学校任职,许多优秀教师流入公办本科院校,而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待遇低,入职门槛低,师资力量就会相对于公办学校薄弱,继而影响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宏观上要保证所有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地位,具有获取事业编制的权利,适当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的教研经费,让教师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微观上可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后,回母校就职,并为教师提供定期免费专业培训的机会,与其他高校教师共同交流教学经验,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很好地控制人才流动。

(三)树立民办院校学生正确职业认知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薪资,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学生刚毕业,对人才的需要和市场当前的状况了解少,学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就业观,结合沈阳地区的经济特点,向学生介绍沈阳当前的就业形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既不能对薪资要求过高,也不能因为是民办学校毕业而看轻自己,不敢追求好工作。结合2035规划,学校可以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不可盲目攀比,多了解市场需求,拓宽自己的职业知识面。

学校应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如国家重点扶持的地方和职业,学生党员可以到新疆和田任职,薪资待遇高,就业发展前景好,帮助边疆地区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学生可以考取村官,参加三支一扶省招、西部计划及特岗教师,不要局限于公司和企事业单位。

学校可以设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必修课,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拓宽学生的职业认知。如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在比赛中进行职业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向学生介绍自主创业的社会优惠政策;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入伍等。只有就业方向明确,才能使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提前了解职业需求、职业类型,才不会在毕业时感到迷茫。

参考文献

[1]楊小微.迈向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9,58(05):38—39.

[2]汪中明,许亮,曾开富.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15(06):102—103.

[3]马磊.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昌理工学院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2014.

[4]李纯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05):8—9.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民办院校教育现代化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