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
2019-05-09莫凯岚张帆曹燕青
莫凯岚 张帆 曹燕青
【摘要】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均为经病理证实、驱动基因阴性的局部晚期肺鳞癌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组(CRT组,n=12)和单纯放疗组(RT组,n=12)。两组放疗均采用IMRT。CRT组同期采用吉西他滨+奈达铂(GN)方案化疗,Q21D,于放疗第1天开始化疗,至少化疗2周期。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和近期毒副反应,随访评估远期疗效。结果:CRT组近期有效率(76.9% )高于RT组(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T组疾病控制率(100.0%)高于RT组(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PS评分及各类毒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鳞癌的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优于单纯调强适形放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局部晚期肺鳞癌;调强适形放疗;同期放化疗;吉西他滨;奈达铂
【中图分类号】R73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080-02
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城市恶性肿瘤之首。当肺癌确诊时,约有70%~80%的患者已为中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近年来,以IMRT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已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较高的局控率和生存率。我科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收治的局部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IMRT联合GN同步化疗,并与单纯调强放疗者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疗效及生存,现将结果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2015年7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肺癌初治患者24例,其中男14例, 女10例; 年龄52 - 76岁, 中位年龄66 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阴性; KPS评分≥70分,预期生存≥3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胸腹部CT检查,均有影像学可测量的肿瘤病灶,无声嘶、活动性出血征象。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无放化疗禁忌症。参照UICC/AJCC 2012国际肺癌分期,综合体格检查、胸腹平扫+增强CT扫描等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将患者随机分为CRT组和RT组两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放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仰卧位,头颈肩膜或真空垫固定。采用CT模拟定位扫描,通过网络系统传输至TPS工作站。使用Pinnacle 8.0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根据ICRU62号文件定义,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采用8MV X线,五野均分布野方式,设定PTV处方剂量为95%,总剂量60Gy/28F。双肺V20≤25%,脊髓≤45Gy,心脏V40≤40%。
1.2.2 同步化疗 采用GN方案,即GEM 1000mg/m2,dl、8;NDP 25 mg/m2,dl~d3;Q21D,于放疗第1天开始化疗,至少化疗2周期。化疗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预防呕吐,化疗后监测血象,有下降时用G-CSF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 放疗结束后1个月胸腹增强CT扫描进行近期疗效判定,按RESIST标准[1]: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50%,至少维持4周以上且无新病灶出现;无变化(NC):肿瘤消退<50%或增大<25%;疾病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RR=CR+PR;疾病控制率DCR=CR+PR+NC;放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采用增强CT扫描了解肿瘤局部控制和远处转移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
1.3.2 生活质量评价 以KPS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治疗前后KPS值增加10分及以上为好转,降低10分及以上为恶化,之间为无变化。
1.3.3 毒副反应评价 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1次,每3周查血生化1次,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毒副反应根据NCI-CTC2.0评定。
1.4 随访 末次随访2017年6月30日,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5~20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全组病例均完成治疗,无退组病例。CRT组近期总有效率(76.9%)高于RT组(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9,P=0.02);CRT组疾病控制率(100.0%)高于RT组(91.7%),(χ2=2.087,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后CRT组生活质量较RT组好转,但两组无显著差异(χ2=2.088,P=0.35)。
2.3 远期疗效 1年生存率CRT组为82.1%,RT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1,P=0.04)。
2.4 毒副反应 两组患者中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多为1~2级,部分反应较重者经对症处理后能耐受,未影响治疗的进程,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CRT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高于RT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对于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局部晚期肺鳞癌患者,放疗是治疗主要手段,常规放疗疗效较差,生存质量极差,局部未控或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影像学和适形放疗技术的发展,IMRT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IMRT不仅能很好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还可以使用物理手段优化靶区剂量分布,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局控率,也相应降低复发率。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另一主要原因,全身化学治疗不仅可以针对原发病灶治疗,还可控制全是的隐匿病灶或微小转移灶,从而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会。因此,对于多数非手术适应证驱动基因阴性的肺鳞癌,同期化放疗是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
既往与放疗同步应用的化疗方案多为以顺铂为基础,然而因其顺铂的胃肠道反应及耳肾毒性较明显,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中断治疗。因此,在同期放化疗的基础上,寻求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是有必要的。奈達铂是第二代有机铂类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治疗指数较高、用药期间无须水化、肾毒性和胃肠道毒性较低等优点,其剂量限制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且对部分耐顺铂的细胞有抑制作用,亦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RCT组近期有效率为76.9% ,而RT组为5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时间随访观察中,RCT组第1年生存率82.1%,优于RT组56.5%,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RCT组生活质量较RT组好转,但两组无显著差异。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IMRT联合GN的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局部晚期肺鳞癌的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同时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总体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4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