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矛盾场景的视觉创作分析

2019-05-09饶玉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欢乐颂

摘  要:影视剧《欢乐颂》自播出伊始就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其制作水准也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基于此,学界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做出了论述。笔者从该剧中截选出连续十个镜头作为视觉文本,并对该文本进行分析,探究该剧在构建家庭矛盾场景时运用的艺术创作手法。

关键词:欢乐颂;矛盾场景;视觉艺术创作

作者简介:饶玉申(1995.4-),男,四川省泸县人,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专业研究方向:传媒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2

随着影视剧《欢乐颂》的热播直至收官,其在互联网上收获的热度以及在各大影视节取得的成绩被学界所关注,笔者将已有的研究方向梳理为以下四点:人物形象的塑造、IP改编剧的讨论、女性地位的思考以及心理层面的探究。本文主要从视觉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探究该剧是如何运用艺术表达的方式来完成对家庭矛盾场景的构建。

一、以影视剧《欢乐颂》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1.人物形象塑造的综述

关于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樊亚丽(2016)立足多元社会的环境,陈柯(2017)选择友情、爱情和亲情的角度,均对剧中“五美”的形象作出了解读,王竞熠(2017)则重点论述了人物的矛盾性,史文杰(2018)关注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运用语用学理论探究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2.關于IP改编剧的综述

影视剧《欢乐颂》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作为中国成功制作的IP剧,有着原作受众基础+优良制作团队的特点(张雅玲,2017;于鑫鑫,2018),为其他电视剧的生产提供参考。立足新媒体的语境,李志方(2018)分析了《欢乐颂》作为IP剧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状况,以及网络用户对其多元价值取向的包容性。

3.聚焦女性形象、地位的综述

郑雨霏(2017)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得出传统影视塑造的女性形象“满足”不了当今观众“需求”的结论,而该剧成功地塑造了五位不同个性的女性角色,其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皆体现出现代社会女性的觉醒与成长(赵敏晶,邓昱凡,2018;许海潮,2018);谢择月(2017)和游长冬(2018)二人在其文章里进行了批判性思考,认为《欢乐颂》的角色塑造是男权意识下对女性的偏见,反映了当代女性表达的困境,在肯定中国女性意识与地位提升的前提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再反思。

4.从心理层面探究的综述

对该剧心理层面的研究目前已有两个方向,一是对角色心理的研究,二是对社会心理的研究。钟妙(2017)运用精神分析法对人物安迪的童年创伤以及人格发展进行论述,强调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正面影响;朱超亚(2018)则从社会心理的阶层焦虑出发,探讨了影视空间与社会现实的内在联系,分析《欢乐颂》结局的正确阶层书写倾向。

二、《欢乐颂》视觉文本分析

1.视觉文本选择

影视剧是一种集声画于一身的艺术形式,视觉画面作为一种影视叙事的基本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段视觉文本选自《欢乐颂》第一季的第33集中11分35秒左右至12分24秒左右,在两场戏中一共选择十个镜头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是:在中午时分,樊胜美父母及侄儿雷雷因为没有带门禁卡,所以被小区管理员拦在居住大楼外,无法回家,樊胜美与管理员沟通未果只能回家开门。回到家后,与母亲进行了对话,最后其母向樊胜美提出要求,让她向邻居曲筱绡借钱。

2.文本内容分析

①跟镜头丰富画面内涵,中景隐喻人物关系

该段视觉文本的第一个镜头是中景的跟镜头,跟镜头指的是在画面呈现上,摄像机镜头始终跟随具有运动状态的主体,保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使得视觉效果连贯流畅。在镜头一中利用的跟镜头拍摄手法,将空间横面延展拓宽环境,连续而详尽地展示了樊胜美疾步运动的状态,和与父母相遇时的动作与神情,表现出了她对二老的关心之情。景别的选取上采用的是中景,中景则最能够体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双方由画面两端移至中心,从画面上来看,四人紧紧聚拢而四周留白,侧面反映出了这个家庭人物关系的紧密,同时也隐喻了樊胜美不能从这段亲属关系中独自地抽离出来。

②全景展现家庭物理空间,人物分布决定家庭地位

该段视觉文本的第二个镜头是全景的移镜头,移镜头是重要的运动拍摄手法之一,该手法对空间环境的介绍、人物运动的轨迹和角色形象的塑造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段视觉文本中,全景的选择以及画面里人物的调度十分出彩,全景能够展示出樊胜美家庭的物理空间以及人物关系,导演在这个片段上让4人同时出现在画面内,其各自身处的位置以及画面占有份额有着极强的暗示信息。爷爷抱着雷雷坐在沙发上基本处于静止状态位于整个画面中心,反映出了该家庭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状态,男性是坐着接受女性服务的人,樊胜美及其母亲分别处于画面的左下角和右下角,表示女性在家庭地位中的边缘,由于樊胜美及其母亲在距离上更靠近镜头,所以在画面中占据的比例比樊父和雷雷的大,显示出一种畸形的家庭关系结构。

③固定镜头加快节奏,镜头切换传达情绪

接下来的一系列镜头均采用近景的固定镜头,选用近景而非特写的原因是因为樊胜美及其母亲对话的矛盾冲突还未到达最激烈的时候,近景不仅能够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还能暗指人物是在冷静沟通,没有特写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突。但是由于双方的言辞已经初步产生冲突之感,所以运动镜头不再适用于影片的节奏表现,转而选取固定镜头的拍摄手法,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加快影片的节奏,而不再是移镜头那样缓慢的感觉,通过镜头的快速切换来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

三、结语

视觉语言与文字文本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二者虽同为内容传播的媒介,但信息传递的效果则实为不同,各有其魅力。《欢乐颂》中反映家庭矛盾的场景在视觉呈现上具有内在张力,通过对景别的选择、固定或运动镜头的使用以及演员的调度,生动地向观众建构起了这样一个复杂矛盾的情感场景。

参考文献:

[1]张浩岚. 视听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版.

[2]向伟. 电影《秋喜》的符号意象与人物矩阵[J].当代电视.2018.

猜你喜欢

欢乐颂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袁子弹:从白领丽人到《欢乐颂》编剧
《欢乐颂》将拍综艺版打造中国首档“星素合住”真人秀
《欢乐颂》中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
“伪女性主义”宣言书
一曲中产的“欢乐颂”
《欢乐颂》:做人三境界,你在哪一层
好火热《欢乐颂》收官后续集引猜想
《欢乐颂》中的阶级和“血统论”
《欢乐颂》口碑两极依然成就全民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