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对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影响探究
2019-05-09刘迎春臧玉萍
刘迎春,臧玉萍
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若疾病未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可对患儿的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2]。药物是抗癫痫治疗的重要方式,因患儿年龄尚小,在给予药物治疗前,需对药物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患儿依从性进行考虑,还应将药物对患儿脑电活动的影响划分到考虑范围,即对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背景活动与脑电图癫痫性放电改善情况的影响[3]。拉莫三嗪又称利必通,是临床上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对各种类型癫痫治疗效果较佳,但我国对拉莫三嗪单独药物治疗12岁以下脑瘫合并部分癫痫患儿的研究报道较少[4]。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拉莫三嗪对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12岁,平均(7.10±2.58)岁;其中痉挛性脑瘫38例、强直型6例、共济失调型7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混合型1例;单瘫4例、双瘫35例、三肢瘫5例、四肢瘫9例、偏瘫7例;癫痫发作类型:简单部分性发作4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7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5]中的脑瘫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脑电图学》[6]中癫痫的相关诊断标准;③为首次诊断,均未接受任何抗癫痫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药物过敏者;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患儿家属配合度较差,且不能配合随访者。
1.3 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拉莫三嗪(生产厂家: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513)少量水口服,起始剂量均为0.3mg/(kg.d),1次/d,连续服用2周,此后每2周增加剂量1次,每日剂量最大增加至0.6mg/(kg.d)。直至达到最佳临床效果,维持剂量在2~5mg/(mg.d)。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间隔三个月均进行生命体征、生化、血常规、心电图及尿常规检查,为保证治疗剂量的维持,需监测患儿体重,在体重变化时要核查剂量,治疗时间为1年。
1.4 评价指标①治疗1年,采用人工计数法计算患儿清醒、安静、卧位、闭眼状态下30min内癫痫放电的次数,以治疗前放电数目为基数计算放电改善总有效率。改善标准为控制:癫痫放电减少100%;显效:癫痫放电减少75%~99%;有效:癫痫放电减少50%~74%;无效:癫痫放电减少<49%或癫痫样放电增加。总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年,由两名具有检测资格的医师采用视频脑电图仪对患儿发作间歇期行2h的监测,对视频脑电图记录的α波(8~12Hz)、δ波(0.8~3.8Hz)及θ波(4.0~7.8Hz)三个频段波形进行观察,选取无伪差、基线平稳、无癫痫样放电的脑电信号时间为30s,计算α、δ、δ波数。③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1年间嗜睡、失眠、恶心、皮疹、食欲下降及头晕的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癫痫放电改善情况经拉莫三嗪治疗1年,控制24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患儿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放电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5.00%(51/60)。
2.2 脑电背景活动情况治疗前、经拉莫三嗪治疗1年,α波、δ波、θ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儿脑电背景活动情况对比[n(%)]Tab1 Comparison of EEG background activity in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
2.2 不良反应经拉莫三嗪治疗1年内,共出现6例不良反应,其中恶心1例、嗜睡1例、食欲减退1例、皮疹1例、头晕1例及失眠1例,未进行任何处理,于继续服药治疗2~3周后症状消失,所有患儿行生命体征、生化、血常规、心电图及尿常规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一种致残性疾病,引起小儿瘫痪的原因较多,具体归纳为父母吸烟、酗酒、妊娠期合并症、服用避孕药或保胎药、宫内感染、胎盘早剥、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等。脑瘫的表现因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有39%~50%的脑瘫患儿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智力重度低下的儿童[7]。若未及时进行疾病治疗与控制,可加重患儿脑部损伤,致使出现其他并发症,且部分发作性癫痫是一种可治性疾病,大部分癫痫患儿经正确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其癫痫发作可减轻或消失,预后较好[8]。因此,实施有效的治疗对疾病至关重要。
拉莫三嗪是一种新型的癫痫类药物,属于弱抗叶酸活性的三氮杂苯类化合物,可阻滞电压敏感性钠通道,稳定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并抑制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适用于各种癫痫发作,毒理研究显示该药无遗传学危险及致癌性,临床效果较佳[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年,患儿发作间歇期视频脑电图癫痫样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前、治疗1年后,α波 、δ波、θ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表明拉莫三嗪应用于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能够改善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放电,减少发作次数,且对脑电图活动无明显影响。拉莫三嗪是一种封闭电压应用依从性的钠离子高通道阻滞剂,在其培养的神经细胞中,能够产生一种应用和电压依从性阻滞持续的反复放电,同时抑制病理性谷氨酸释放,这种谷氨酸对癫痫发作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也能抑制谷氨酸诱发的动作电位爆发[10,11]。该药在肠道内吸收迅速、安全,没有明显的首过代谢,经口服给药过后约2.5h达到血浆峰浓度,进食后的达峰时间稍延迟,但吸收的程度不受影响[12,13]。视频脑电图属于临床上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够反映患儿脑功能状态,灵敏性较高,在患儿癫痫发作间歇期,仍能够清楚地记录癫痫波形,临床上多用于癫痫的诊断、分型、治疗及停药等重要辅助检查,而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是判断脑功能损害的指标,与认知功能影响具有一定关系[14]。随着患儿癫痫临床发作的有效控制,其视频脑电图中的癫痫样放电会越来越少,但是临床上较多种治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等,在控制癫痫临床发作的同时,对癫痫患儿脑电背景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影响,该研究中对患儿进行1年的拉莫三嗪治疗后,通过采用视频脑电图对患儿进行监测,发现拉莫三嗪对癫痫患儿脑电图背景活动无明显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拉莫三嗪对癫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康复治疗带来极大的帮助[15]。
拉莫三嗪应用于脑瘫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能够改善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放电,减少发作次数,且对脑电图活动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