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影响效应

2019-05-09王文姣强光昊

关键词:青年教师个体资本

郭 名,王文姣,强光昊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高校青年教师既是新生代的高学历员工,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高校发展、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等重要使命,其成长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建设优质高校教师队伍的续航力,更直接决定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有关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工作压力更大、收入水平偏低、职业发展处于双重“尴尬”境地。[1]长此以往,严峻的职业状况不仅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个人价值实现,而且会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进而为高等教育事业长久持续发展带来桎梏。因此,如何全面理解和竭力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打破其面临的职业困境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议题。

先期已有学者从定性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建设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对策和建议,但问题集中于培养方式[2]、激励机制[3]、工作满意度[4]和工作压力源[5]等方面,忽略了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未能聚焦于作为职业发展出发点和归宿的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导致所提对策建议如同隔靴搔痒。回顾以往研究,诸多学者纷纷从人口统计学因素、个体因素、组织因素[6][7][8][9]、社会因素[10]和资本[11]等方面论证职业成功的前因变量。随着资本概念的发展,学者逐渐意识到个体成功与否不仅与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力、努力程度相关,同时会受个体同外界关系的影响,即社会资本亦成为预测职业成功的强有力因素。[10]此外,起源于积极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个体心理资本能够改善绩效并获得竞争优势,对职业成功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12][13]可见,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具有正向影响已得到了证实,但现有研究割裂了资本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利于全面充分理解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鉴于资本不是单一地、孤立地发挥作用,不同资本并行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生态,本文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索个体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交互效应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影响作用,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试图为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成功、缓解其职业困境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理论综述及研究假设

(一)职业成功

职业成功是指个体在工作中逐渐积累或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及取得与工作相关的成就[14],其所含主观职业成功和客观职业成功这一二元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使用。主观职业成功指个体感受到的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积极心理感受,如市场竞争力和工作满意度;[15][16]客观职业成功指个体取得的可以通过客观衡量的、与工作本身相关的成就,如晋升和薪酬。[17]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客观职业成功更多体现在发表论文数量、承担课题次数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三方面,该结论也得到了学者的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8]因此,本文采用职业成功二元特征论,并选取发表论文、承担课题和技术等级来表示高校青年教师的客观职业成功。

回顾以往研究,诸多学者从人口统计学、人格特征、组织层面、领导风格以及职业转化等视角探究个体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自经济学诞生以来,资本成为一个核心概念。分别起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交融,给职业成功研究者以新的启迪。

(二)社会资本与职业成功

社会资本术语起源于经济学的资本理论,如今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社会资本的概念从网络结构和社会资源的角度进行界定,是一种资源集合体和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和个体带来回报。根据其最具代表性的弱关系理论[19]和结构洞理论[20]可知,在特定情形下,社会机制较市场更有助于个体或组织动用内外部资源,通过弱关系流动到地位高、收入多的职位等级[21];欲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个体或组织必须通过占据结构洞以拥有获取信息和掌控资源的优势。

个体的社会资本不仅对组织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其职业成功也有显著预测作用。企业可通过企业家在其关系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拓宽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进而创造更多的公司价值,促进企业发展。[22]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个体可以动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更易高效获取有价值的职业发展信息及更为充足的发展机会。[23]较不太成功的经理人而言,成功经理人用于日常工作沟通的时间比其多10%,用于社会网络活动的时间多70%,这从侧面验证了个体社会资本会显著影响其职业成功。此外,丰富的社会资本能够为员工带来更高的激励和业绩,帮助其获取客观职业成功。[18]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方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必然以社会机构的协助为前提;另一方面,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工作离不开组织内外部的支持,学术界的思维碰撞同样不可或缺,要求高校青年教师有着深厚的学界人脉资源。因此,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存量的高校青年教师,可以调动的有价值人脉资源越多,就越容易摄取职业成功。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a: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资本能够显著影响其客观职业成功(发表论文、承担课题、技术等级)。

H1b: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资本能够显著影响其主观职业成功。

(三)心理资本与职业成功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社会资本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再具有持续竞争优势[24],心理资本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超越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25],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希望和坚韧四个维度。[25]心理资本与个体的“你是谁”和“你想成为什么样”更直接相关,能够为个人获取竞争优势、取得职业成功带来更为持续的驱动力。[26]

拥有高心理资本水平的个体,相信自己可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能够积极寻求解决工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在面对挫折失败时,能够主动快速调整自我状态,以适应、改变现有困境。心理资本对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27][28][29]、创新绩效[30]、工作满意度[31][32]、职业承诺[33]、绩效工资等有显著预测作用。而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创新绩效能够预测员工的客观职业成功[34][30],工作绩效能够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35],职业承诺能够提升知识型员工的职业满意度,使其感受到更强的市场竞争力[33],进而证实了心理资本能够间接正向影响职业成功[36]。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心理调节、积极主动调动各种资源、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即便处于同一情境,高心理资本的个体倾向于感知较少的工作压力,且足以采取更为有效的处理方式。[30]因此,心理资本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取得理想工作绩效,进而促进其职业发展。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能够显著影响其客观职业成功(发表论文、承担课题、技术等级)。

H2b: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能够显著影响其主观职业成功。

(四)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交互效应与职业成功

回顾以往研究,周文霞等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37],而其余大部分学者多是从单一视角分析社会资本或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直接影响,很少有学者涉及二者交互效应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然而,从理论角度而言,在高社会资本的情况下,具有积极心理资源的员工在应对挫折失败时,会更快做出调整、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进而极大提升职业发展速率;同样,在心理资本存量较高的状态下,具有高水平社会资本的员工会积极调动相关人脉圈中的信息和资源,并获得不同程度的职业支持,减少闲置资源,加强社会资本与职业发展的联系。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对于职业成功影响的“加法”和“减法”。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其客观职业成功,即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存量同时较高的高校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取客观职业成功(发表论文、承担课题、技术等级)。

H3b: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其主观职业成功,即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存量同时较高的高校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取主观职业成功。

本文理论模型见图1所示。

图1理论模型图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研究对象分布于安徽、东北、上海、河南等7个省份,涉及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20所高等院校,以尽可能增强普适性。此次共发放问卷254份,剔除数据缺失或所有题项均为同一数值的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2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79%。其中,性别方面,男性占44.8%,女性占55.2%;年龄方面,25到30岁之间占14.8%,31到35岁之间占50.7%,36到40岁之间占34.5%;未婚教师占6.7%,已婚教师占92.4%;工作年限方面,5年及以下的占52%,6到10年的占35.4%,11年及以上的占12.6%。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变量测量所使用的量表均选取国外成熟量表,并经过国内学者“回译”,验证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性后,得出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具体测量时,除职业成功外,其余量表均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从“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1.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测量借鉴王忠军等人开发的“接触的社会资本”分量表,共计11个测量项目。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2。

2.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的测量借鉴柯江林等人对Luthans等人开发量表的译本,包含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4个子维度,4*6共计24个测量项目的中文版心理资本量表。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902。

3.职业成功。职业成功的测量从客观职业成功和主观职业成功两方面分别进行测量。客观职业采用自我报告式进行测量,用“发表论文数量”“承担课题次数”和“技术等级”三项指标表示。主观职业成功采用Greenhaus开发的职业满意度量表,共计5个题目,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1。

4.控制变量。根据以往有关职业成功的研究,性别、职称、婚姻、工作年限等均已被证实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周文霞等和Wang 等围绕社会资本展开研究时,为了增加研究的有效性,将年龄、性别、婚姻等列为控制变量。鉴于此,本文同样将高校青年教师的性别、年龄、婚姻和工作年限等人口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见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本与发表论文、承担课题和主观职业成功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技术等级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心理资本与发表论文和主观职业成功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承担课题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技术等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假设1b和假设2b得到初步验证;而H1a和H2a部分内容未得到支持,有待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

表1变量间描述性统计分析

注:表中*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双尾检验,N=223,下同。

(二)假设检验

1.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效应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检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主效应,按照温忠麟等人建议的调节作用的分析方法,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交互作用(见表2)。具体步骤为:先将性别、年龄、婚姻、工作年限等控制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再分别加入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及二者的交互。

(1)社会资本的直接效应。由表2的M2、M5和M11回归结果可知,社会资本与发表论文、承担课题、主观职业成功有显著正向影响(r=0.370,P<0.05;r=0.108、0.385,P<0.001),而由M8回归结果得知,社会资本与技术等级不具有显著关系。因此,H1a的部分内容得到验证,H1b得到验证。

(2)心理资本的直接效应。由表2的M2、M5和M11回归结果可知,心理资本与发表论文、承担课题、主观职业成功有显著正向影响(r=0.160、0.226、0.432,P<0.001),而由M8回归结果得知,心理资本与技术等级不具有显著关系。因此,H2a的部分内容得到支持,H2b得到验证。

2.自变量交互效应对因变量的影响。由表2的M3、M6、M12和M9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对高校青年教师发表论文、承担课题、主观职业成功和技术等级的交互作用显著(r=0.335,P<0.05; r=0.164,P<0.01; r=0.105,P<0.05;r=0.145, P<0.05)。因此,H3a和H3b得到验证。然而,结合直接效应检验可知,虽然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技术等级不具有直接的显著相关性,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呈现显著正向影响,为本文的核心观点再次提供了结论支撑。

表2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及二者交互对职业成功影响的回归分析

表2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及二者交互对职业成功影响的回归分析(续表)

四、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讨论

首先,研究验证了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正向影响主观职业成功及客观职业成功中的发表论文和承担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已有学者对资本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单一资本对个体职业成功的影响层面,较少考察不同资本并行的影响及效应差异。本文将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置于同一研究中,并关注其影响职业成功过程中的内在反应,创新性探讨了二者对职业成功影响的交互效应及效应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资本不仅单方面对客观职业成功中的发表论文、承担课题和主观职业成功有显著影响,而且只有不同资本间的交互作用才能够显著影响客观职业成功中的技术等级。研究结果说明受“关系”文化浓厚、高校竞争激烈等中国情景特点的影响,青年教师只有既重视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护,又注重个人心理资本的开发和积极心理状态的培育,发挥二者的协调效应,做到“1+1>2”的效果,才能够获取理想技术等级,进而实现良好的职业生态。

(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高校及高校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启示。高校需从宏观层面,采取援助计划,建立机制和渠道,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建设,帮助其获取职业成功。一方面,校方需要为高校青年教师设立有效处理工作和家庭关系的咨询服务和培训辅导课程,如压力管理方法、心理咨询、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及职业生涯规范等,以维护教师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创造条件举办学术交流合作活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充分挖掘潜在蕴含资源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资本存量,加强科研工作的合作与交流。还需切实推进师徒指导制度,落实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帮扶作用,实现高效率、高效益推动职业发展。

此外,高校青年教师也需从内部出发,关注自身心理资本建设,主动创造维持积极心理状态以及拓展人脉关系网路。工作中注意积累和回顾成功事件,时常进行自我鼓励,以实现成功映射和积极心理强化;另外还可与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同事沟通交流,寻求经验,或观察学习他们面对困境时的调整策略,间接提升心理资本存量。另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广泛结识的同时注意关系质量的提升,以获取更多可调用的社会资源。高校青年教师需要采用自我推销的引荐策略,主动向现有关系网络中的成员寻求直接帮助或间接引荐的机会,不错失任何主持或参加高等级科研项目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取得职业成功。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首先,难以避免同源误差的问题,将来的研究应尽可能使同一份问卷的数据收集多元化,可由上级、同事、家庭成员等同时进行评价和填写,或通过设计实验、特定情景带入法等,收集相关数据以增强客观真实性;另一方面,仅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其客观职业成功和主观职业成功的直接影响和交互效应,未涉及中间“黑箱”的研究及不同资本间的效应差异,未来研究应试图关注资本与职业成功之间是否存在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的影响,以此丰富本文的理论模型,增强其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力度。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个体资本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资本策局变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