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动态模型的理论建构
2019-05-09饶小飞蔡基刚
饶小飞, 蔡基刚
(1. 华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237; 2. 复旦大学 外文学院, 上海 200433)
一、 研究背景:变化中的高校英语教学情境
21世纪知识社会见证了英语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科学研究和信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全球范围内,逾九成学术研究以英语完成并公开发表成果;不计其数的学生和学者使用英语以“了解学科动向、建立研究事业、顺利完成学业”;随着以全英语教学为媒介学习专业学科的人数大规模增长,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引人注目,并改变着语言学习的各种情境”[1]。基于变化中的英语教学情境, 2002年颁布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培养“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和“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2007年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本科教学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并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2015年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全球化格局中的大学生应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 2017年教育部制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英语是“国家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大学生要“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 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这一系列政策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英语在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国家外语能力需求,表明在英语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通用语时代,高校英语教学须以优质外语教育[2-3]满足国家改革开放和科技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与国际学术接轨,在本专业领域内用英语汲取和交流信息、阅读专业文献与国际期刊论文和专著,使用英语直接从事科学研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并掌握本学科国际前沿发展的本科学生。
21世纪知识社会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将信息素养视为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和终生学习的一部分[4]。信息素养不仅是标志个人学术成功的基本素质, 还深远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 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ACRL)于2015年初批准通过的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信息素养被界定为一组“综合能力”, 涵盖“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对信息如何产生和评价的理解, 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团体”。信息素养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外; 其6个核心要素(权威的构建和情境性、作为过程的信息创建、信息的价值性、探究式研究、对话式学术交流和战略探索式检索)旨在“延伸学生学业中的学习范围,并与其他学术和社会学习目标相融合”[5], 渐进且系统地融入学习者在不同层次的学术课程中。 这表明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语境下, 信息素养不再囿于单一的信息讲授中养成, 而是在整合学科课程教学、学习过程和信息生态环境中动态重构。 当今以英语为主导的国际学术环境和信息时代, 绝大多数工作和研究具有群体性、交互性、跨地域性和协作性的特质,强调创新、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素养的培养, 要求人才具有面向真实问题和社会情境的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创能力[6]。 如何获取信息和知识、利用关键词检索信息并辨别信息正误、在使用信息时知晓国际通行的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 具备完备的信息素养和外语技能去正确寻找、有效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英文信息和资源,从而完成学科学习、为本科阶段科研起步服务,不仅是高校学生面临的知识重构挑战, 也是学术英语教学融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机遇。
二、 文献回顾
1. 外语教学需求分析
作为从本质上“高度基于本土情境”[7]的实用活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NA)指以诊断性测试、结构式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学习者日志、个案分析、终结性评价/反馈等手段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和方法[8]。需求分析的理据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开发理念,是语言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石[9]。Long将需求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喻为如“任何医疗干预前的周密诊断”[10],因其“使语言课程与不同国家、不同水平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11]。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已有40多年,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用于ESP(主要是EOP和EAP)领域,拓展到对EGP和ESP的教学及评估[8,12-13]。需求分析干预时间为3个阶段,即课程开始前的“离线分析”、课程开始初的“在线/首日分析”和课程进行中的持续性分析。虽然课程开始前的需求分析通常被视为标准做法,但课程进行中的持续性分析因其获取变化中的学习者学习需求信息,对教学进行实时监控和形成性评估,有效反拨和调整教学,同样受到普遍认同和研究关注。
2. ESP课程需求分析模型
现有文献中主要有4种主流ESP课程需求分析模型[1,8,13-14],即目标情景分析模型(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TSA)、当前情景分析模型(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PSA)、目标情景-学习需求融合式分析模型及课程生态情景分析模型。TSA模型以交际需求加工(Communication Needs Processor, CNP)来分析学习者在目标职业或学业情景下的语言需求;CNP模式也因用于辨识任何学习者群体的目标语言需求而被视为“ESP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14];PSA分析模型亦称欠缺分析(Deficiency Analysis),用以识别学习者当前已知信息与其在目标语言使用情境中需知信息间的欠缺及通过针对性施教予以弥补和改进;PSA模型是过程导向与目标导向相融合的需求分析模式,对TSA模型有所补充和完善;目标情景-学习需求融合式分析模型由TSA和PSA两个并列框架构成,每个框架内包含6个以what、 how和why提出的问题,兼顾对学习者目标需求和当前学习过程需求的分析。作为需求分析中最完善的理念,课程生态情景分析模型从学习者专业信息、学习者个人信息、目标情境语言信息、学习者知识欠缺、学习者课程需求、语言学习需求、在目标情境中交际和环境情景8个方面分析课程生态情景各因素间相互关系及特定学习者群体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以避免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
3. 基于需求分析的EAP课程
课程设置合理与否须基于正确的需求分析。束定芳指出,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领域的需求分析有四大重要作用:“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及“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15]。作为涵盖多学科的应用语言学分支,学术英语是带有特定目的的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使用该语言进行学习、开展研究或教学。它涵盖语言教学与学术交流的方方面面,关注学习者的学科学习和学术语言需求、具体语境和学术语篇的语言/体裁/话语分析、有效的教学和评估方式,以及对学者学术文本的分析研究,是适应“高等教育的英语学习”[16]。
近年来, 国内不少学者[17-21]对ESP/EAP课程需求分析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证研究, 论证ESP/EAP课程在中国高校特定的非英语语境下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以及如何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及评价。 不足的是, 他们大都是一次性研究行为, 是某一时间点上的静态需求分析, 忽略了ESP/EAP教学需求分析是一个持续、重复和长期的动态过程, 应随课程的不断推进而开展持续的分析和调整。 此外, 目前国内现有ESP/EAP课程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 既未系统性讨论在21世纪变化中的高校英语教学情境下信息素养嵌入EAP教学的重要性, 也无文献讨论对其需求模型的理论建构。 鉴于此, 本研究以目标情景-学习需求融合式分析模型及课程生态情景分析模型为基础, 从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个角度, 对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的动态模型进行理论建构。
三、 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动态模型的理论建构
1. 模型整体结构及内部关系
鉴于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旨在为外语课程设置及其内容、设计、实施及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目标情景-学习需求融合式分析模型及课程生态情景分析模型为基础,建构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动态模型,并在模型的整体结构下建构两个子模型,即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和社会需求分析模型;两个子模型均嵌入信息素养核心要素的具体项目(见图1)。两个子模型受试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将要或开始学习该课程的学生,着重对学习者的当前情景分析,包括其当前实际能力与其希望达到的能力间的差距; 后者针对读研/就业的本科毕业生、EAP教师、专业院系教师/教学管理者及外语教学管理行政机构/社会企业,着重对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学习的目标情景分析。两个子模型地位相同并动态关联,研究者可对所采集的两组数据进行整合, 析出对该EAP课程需求的最终数据,从而科学、客观、合理地设计并实施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课程。
图1 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动态模型
2. 模型内部结构的建构
(1) 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模型由4个平行维度构成,即学习者个人信息、学习者EAP能力个人愿望、EAP学习过程需求和EAP学习环境需求;4个维度中同时嵌入对其当前信息素养能力及需求的调查。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的数据采集对象为将要或开始学习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者,是对其学习嵌入课程之前的情况及将要学习的嵌入课程的个人愿望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当前学习的强项和弱项。数据采集方式为在线或线下匿名问卷调查。
维度1 学习者个人信息,包括:①学习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民族,教育背景,高考英语成绩/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每天除上课外的英语学习平均时长;②当前信息素养能力状况----信息素养知晓度,中英文数据库熟悉度和使用情况,中英文文献辨识、查找、检索和使用频次、检索方法及渠道;③当前学术英语技能状况----学术词汇、语法、篇章的熟悉度及学术听说读写译能力及文化背景知识;④当前学习中的困难----学术情境下的英语信息和文献的辨识、检索及使用,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
维度2 学习者EAP能力个人愿望,包括:①提高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愿望----听懂全英文课程、报告或讲座,用英语作学术陈述或汇报、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研究论文,无障碍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书籍,用英文撰写文献综述、摘要、研究报告及论文,中英互译本专业文献;②提升学术情境下信息素养能力的愿望----有效进行信息/文献检索,知晓学术规范及如何规避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检索/获取到所需信息、恰当处理、利用所需信息并进行评价;③学习嵌入课程的目的/动机----对嵌入信息素养的学术英语学习感兴趣,增强自身信息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毕业后找工作需要,出国留学深造、交流访问或工作需要,国内读研深造、交流访问或工作需要,考取相关英语资格或能力证书需要;④学习嵌入课程的期望----过硬的英语能力水平、科学精神、思辨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在本学科领域内使用英语汲取和交流信息、检索并无障碍阅读英文文献书籍,直接使用英语参与或从事科研,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并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发展。
维度3 EAP学习过程需求,包括:①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英语学习策略运用频率及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类型,如Oxford学习策略分类----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及社交策略;②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学术词汇记忆与运用、学术口语操练、学术听力练习、学术泛读和精读能力培养、学术情境下的写作;③信息素养要素在学术英语学习中的运用----辨识并评价信息的权威、创造并传播信息、合理判断及使用信息、探究式学习、参与国际学术圈对话和交流、掌握正确的检索策略和方法;④学习兴趣、情感和态度自我评价----自主学习、学习焦虑、学习困难及影响学术英语学习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维度4 EAP学习环境需求,包括:①学习者对EAP教师的需求----学习者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即较高的英语能力水平、丰富的学术英语教学经验、专业的信息检索技能、与学生相同的专业背景、较多科研经验及成果。②学习者对课内环境的需求----在嵌入式课堂环境中,学习者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即语法和翻译教学、听说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功能法、项目课题驱动法、混合式教学法;学习者更倾向的授课形式,即大班机房上机授课、大班传统课堂授课、小班机房上机授课、小班传统课堂授课、网课或慕课授课;学习者更易于参与的课堂活动,即个人口头汇报、小组讨论、学术情景模拟、角色分饰;当前教学辅助设施,即学习者对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的满意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嵌入课教学的程度和熟练度、教师利用英语网络资源和中外数据库资源辅助教学的频率和实效。③学习者对课外环境的需求----学习者参与及从事学术活动的喜好和频次,听学术讲座或报告、参加学术类竞赛、申报研究项目或课题、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④学习者对教材和学习资源的需求----当前学术英语教材的可读性和难易度、学习者对当前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喜好及使用频度、如何使用当前教材和学习资源。⑤学习者对课程学分设置、授课内容的需求----学分设置,即必修有学分、必修无学分、选修有学分、选修无学分、课题项目辅助及论文写作辅助;授课内容,即课内听讲、课内安排上机训练、课后完成检索任务及学习者按小组完成课内任务。⑥学习者对课程评估方式的需求----当前嵌入课考核方式的信、效度,即学习者对当前考核方式的评价、学习者期望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权重及学习者期望的评估方式。
(2) 社会需求分析模型。 社会需求分析研究在目标学业或职业情景下,不同的受试对象对当前本科学生应具备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信息素养能力及对这种能力需求所持的态度。 社会需求分析模型由4个平行维度构成,面向4个受试群体----读研/就业的本科毕业生、EAP教师、专业院系教师/教学管理者及外语教学管理行政机构/社会企业采集数据。该分析旨在调查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教学对社会需求的适切度。数据采集方式更为多元,涵盖在线或线下匿名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结构式或半结构式访谈及三角测量等。
维度1 读研/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对英语技能和信息素养的评价,包括:①当前学习/工作中英语技能的重要性----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译哪项技能最重要,学习/工作中英语更多用于何处(与他人书面交流、与他人口头交流、阅读专业书籍或文献、撰写报告总结或学术论文、浏览与学习或工作相关的英文网站、翻译本专业书籍或文献);②当前学习/工作中学术英语各项技能的总体及具体使用频率;③当前学习/工作对信息素养能力的需求度;④当前学习/工作中检索英语信息和文献的频度;⑤学术英语和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困难;⑥当前英语技能和信息技术对未来学业/职业发展的影响。
维度2 EAP教师/教学管理者对本科学生英语技能和信息素养的评价,包括:①学习者的英语技能----通用学术英语语言知识(学术词汇、语法、句法及语篇的识别、学术文献的阅读和分析)与语用技能(通用学术情境下的听说读写译技能);②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对信息保持关注并主动意识到自身的信息需求,有效鉴别、查找、检索、组织及评价中英文信息和文献并对其进行创造、使用和交流;③通用学术情境下的批判性思维及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的培养。
维度3 专业院系教师/教学管理者对本科学生英语技能和信息素养的评价,包括:①学习者英语技能----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英语语言知识(学术词汇、语法、句法及语篇的识别、学术文献阅读和分析)与语用技能(本学科领域学术情境下的听说读写译技能);②学习者信息素养----具有在本学科领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内用英语汲取、交流信息,阅读专业文献、中英文期刊论文和专著,直接使用英语参与或从事科研工作及国际学术交流,以掌握本学科国际前沿发展;③本学科领域学术情境下的批判性思维及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的培养。
维度4 外语教学管理行政机构/社会企业对本科毕业生英语技能和信息素养的评价,包括:①对本科毕业生英语技能的需求----不同场合、情境下英语综合听说读写译的技能;②对本科毕业生信息素养的需求----知晓何时需要信息,有能力有效发现和使用信息,具有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③学术英语和信息素养对学习者将来发展的影响----英语技能和信息素养是否能满足学业深造或就业的需求,英语技能和信息素养对学业深造或就业的提升度;④本科学生需加强和提高的方面----英语语言技能、信息素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本领域专业知识。
四、 结语及研究前景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21世纪变化中的高校英语教学情境,以目标情景-学习需求融合式分析模型及课程生态情景分析模型为基础,融入信息素养核心要素,从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个角度建构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动态模型,从而深化对需求分析理论、外语教学理论和信息素养的理解与融合。鉴于外语教学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内涵,不同阶段的需求分析干预会不同程度地反拨和调整教学,而且社会需求随国际形势、一国外语政策和经济发展而变化,该模型采用多元的信息源和数据采集工具,通过持续性需求分析以满足外语教学需求历时变化的特质,保证数据采集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今后10~20年,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有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本研究建构用以参照的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动态模型,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通过设计基于该模型的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在开设EAP课程的高校中获取本科学生对该嵌入课程的需求数据。此外,通过对信息素养嵌入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更广泛范围内的学习者信息素养能力和学术英语技能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对本文已建构的动态模型进一步细化、修正或完善,为真正探索基于不同专业类别需求情境下的信息素养嵌入式学术英语的整体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估及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