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和依那普利及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19-05-09陈东伟王洪静
陈东伟 王洪静
(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因风湿炎症进展导致心脏瓣膜破坏所引发的心脏病,患者常会出现心律失常与慢性心力衰竭等病症[1]。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临床是以阻止心室重构、延缓心衰为重点;为提高疗效,我科对部分患者采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用药方案,并将其效果与常规疗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92例,入院后联合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结果被确诊。其中男性40例,女性52例;年龄为41~70岁,平均(52.4±5.5)岁;心功能分级:II级61例,Ⅲ级3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6)与实验组(n=46),二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上,为患者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1次/d,初始剂量为1.25mg/d,第二周增加至2.5mg/d,第3周增加至3.75mg/d,每周调整一次用量,直至达到10mg/d后,维持用药。每日早、晚,为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单次剂量为2.5mg。每日在晨起后口服一次螺内酯片,单次剂量为20mg。二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
1.3 疗效评定[2]
治疗后,患者的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心率正常,心功能改善2级,则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率正常,心功能改善1级,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评价指标
测定并对比二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
1.5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其中有32例为显效,13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参照组为82.61%(38/46),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19例、19例、8例;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
2.2 对比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治疗后,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见表。
表 对比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s)
表 对比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s)
注:a为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b为与参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LVESD(mm) LVEDD(mm) LVEF(%)实验组 46 治疗前 50.70±4.18 57.77±6.65 35.65±3.55治疗后 42.28±3.94ab 49.33±3.35ab46.92±4.40ab参照组 46 治疗前 50.73±4.05 58.09±6.60 36.03±3.23治疗后 47.55±3.02a 54.14±4.47a 41.32±3.37a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所引发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表现在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多个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3],会出现心慌、乏力、下肢水肿等表现,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慢性心力衰竭是风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常为患者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来逆转心室重构。单一用药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多为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比索洛尔属于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弱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与兴奋性,减小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具有良好的抗心室重构之效。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起到良好的扩张血管、降压之效。螺内酯属于低效利尿剂,有与机体醛固酮类似的成分,对醛固酮具有拮抗作用,可有效逆转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此外,该药物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将以上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起到更好的抗心衰之效。
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LVESD、LVEDD、LVEF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也凸显出三种药物联合方案在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方面的有效性。
综上,采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抗心衰之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