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差比句的偏误分析
2019-05-09张睿思
张睿思
首先,探讨比较句三类的差异。平比:表示事物相似、相异或相同。极比:表示该事物在范围内达到极值。差比:表示两个比较对象之间的优劣高低。我们可以发现差比句是比较句的基础,差比句最为常见,但其变化也最为复杂。为方便对偏误成因的分析,我们将最典型的差比句做如下分解。
她比我 可爱
比较项1 比较标记 比较项2 比较结果
由此可见,差比句由三个成分构成,即:比较项(包括两个;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比较标志、比较结果。我们尝试对其中任一部分进行删减,其比较皆无法成立。
1.研究成果
孙德金在《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中写出:85%的比较句属于差比句[1],证明了差比句的基础性地位。
李大忠在《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中对差比句的语法偏误做了清楚的分析。归纳为三类:1.误用,不该用比字句的地方用了比字句。2.误加,比字句用“很”、“十分”等副词性成份进行修饰,造成误加。3.否定式偏误,讨论比字句的否定式[2]。
根据相关文献,还有学者认为:“差比句有三种:一、以“比”、”“不比”、“不如”、“没有”等词作为标记;二、以“跟……相比”、“比起…更”等特殊结构构成比较义;三、以分句间的意合,产生比较义。”[3]论者综合语法与语义两方面考虑,认为可将其分为两类。有标记类与无标记类。(无标记的比较句主要依靠语义和语用分辨出来。)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是有标记类差比句(有标记的肯定差比句以及有标记的否定差比句)的偏误分析。
2.类型概述
2.1.1 有标记与无标记:根据差比句的本体研究成果,论者从语法、语义以及语用等方面,将差比句划分为两类。但由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依靠意合的无标记差比句,难度大、语料少,难以研究。由于这些原因,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有标记类上,对无标记类只做少量的介绍和讨论。
2.1.2 肯定差比句与否定差比句:根据标志词与语义间的意合,差比句天然的存在两类:否定与肯定。肯定的标志词:“比”、“超过”“胜过”等。例:我的信心超过了以往。否定的标志词:“不如”、“没有”、“不及”等。例:我没有她有钱。肯定的分句意合,例:宝马能开10年,一般的车能开3、4年。(表示胜过、优于)否定分句意合,例:一般的楼能住30年,这家公司的楼只能住20年。(表示不如)
论者将本体研究与偏误分析方法相结合探讨差比句偏误的成因。
基于HSK语料库中的136例语料分析差比句的偏误类型。具体为:在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下,有标记的肯定与否定差比句的主要偏误出现在哪个成分上?成因是什么?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2.2 偏误类型及分析
根据HSK中136例语料,我们以比较项、比较标志、比较结果、特殊结构以及杂糅错误为类,分析每种类型出现的比率,确定差比句中经常出现偏误的成分。并简单进行统计(详见下表)。
?
首先,由统计可知:偏误出现的重灾区在比较结果,因此比较结果产生的偏误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再次,我们发现差比句的特殊结构的正确率很低。因此根据136例偏误语料中,只有16例使用,并都出现错误这一事实,我们认为对于特殊结构的用法大部分学生存在问题
2.2.1 比较项的偏误:比较项为“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两部分,既然涉及两者比较,并决出优劣高下,那么这两部分就都不可或缺。以下是根据这136例语料得出的关于比较项偏误的典型类型。
①比较项的错序:
⑴*所以我一天比一天心理不舒服。
⑵*克服困难以后的自己比以前的喜欢多了
⑶*比以前我父母的头发变白了。
⑷*虽然不能比你们对我的好多爱情。
以此四条语料为例:⑴比较项是自己每天的心理,应改为:我的心理一天比一天不舒服。⑵比较的两项是“克服困难后的自己”以及“以前的自己”,应改为:比起以前的自己,我喜欢克服困难后的自己。或者:克服困难后的自己比以前的自己更让自己喜欢。⑶应改为:我父母的头发变得比以前白了。⑷比较项应是“你们对我的爱”和“我对你们的爱”。应改为:虽然不能比你们对我的爱多,但我心里常常(挂念)你们。
比较项错序的问题并不算严重,只要掌握差比句的基础句式,就可以举一反三。如遇比较项之中成分复杂时,也要注意比较项中每一部分的顺序。
②比较项的遗漏或不明(误用)
⑸*所以,我觉得还是吃一些绿色食品是比饥饿的好一些
⑹*比什么时候,真想看爸爸和妈妈。
首先,例⑸中比较项不明,“吃绿色食品”与“挨饿”也无法构成比较。例⑹这句语料中,我们可以通过语义分析出对比项“什么时候”意味任何的时候,另一个对比项应为“生病的时候”、“结婚的时候”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候。或者泛指有特别意义的“现在”,但不能没有。差比句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或缺。
2.2.2 比较标记的偏误
①否定标记的错序
⑺*中国的生活条件比我国不太好
应改为“中国的生活条件不比我国好”,既然比较结果是不满意,一般不会使用“…比…不好…”而是使用“…不比…好…”。“不”这一否定标志词的位置是必须固定的。在“比”的前面。因此,论者认为例⑺的偏误在于否定的标志“不”的错序。
②否定标记的遗漏
⑻*现在的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比以往的生活是简单。
例⑻的偏误在于缺少否定的标志。“不比”“不及”、“没有”等表示否定的比较标志与“比”在肯定差比句中位置基本一致,不能省略,应放在两个比较项之间。
③否定标记赘余
⑼*因为自己没有比歌手那么好的歌唱能力
⑽*我没有不比看见您们更重要的事。
一般情况下,“没有”与“比”连用时会造成比较标记的重复,“没有”、“不如”“不及”等标记词不和“比”连用,要单独使用。
应改为:因为自己没有歌手那么好的歌唱能力。例10、将“没有”和“不比”重复使用,出现冗余。应改为:我没有比看见您们更重要的事。
④肯定比较标记的遗漏
⑾*再遇到困难时,这时,你以前更容易克服。
⑿*没结婚之前你不会看诗歌,你以前喜欢诗歌。
例⑾⑿遗漏比较标记“比”。“以前”和“以后”存在一种对比,应改为“你会比以前更容易克服。”例⑿应改为:你比以前更喜欢诗歌。
⑤肯定比较标记的赘余
⒀*再说,学习汉语对韩国人来讲比别的国家人学习比较容易一些。
⒁*北京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化比较大。
例⒀与例⒁的错误都是“比较”的赘余。例⒀应改为“比别的国家人学习容易一些”。例⒁应改为“北京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化大”。“比较”不能做比较标志。例:“*我比较她可爱”是不可以的,但是“和她比,我比较可爱吧?”又是可以的。这是因为,第二个“比较”是在表示程度。而不是进行比较。
⑥比较标志的错序
⒂*虽然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作物有害于人的健康,可是跟处于生命的危险的人比不上。
这里的两个比较项是“对身体有害”和“生命危险”、“比不上”应放在两个比较项之间。
2.2.3 比较结果的偏误
此类是136例语料中,占比最大的一类,由于比较结果的内容最丰富、最不受限制,因此也最容易出现错误。在此类中69个例子中比较结果的误加错误最多,也最为典型。
①比较结果的误加、误用
1)误加“很”等
⒃*他们比我们经验多,所以比我们想的也很深。
⒄*我个子比朋友们很矮。
⒅*我们家比别的同学家穷得很。
⒆*父母小时候的经济情况比现在特别不好。
这种偏误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首先以上4个句子在前几项中都并未出现偏误,到最后比较结果时,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如:例⒃中“想的也很深”,例⒄中“很矮”,例⒅中“穷得很”,例⒆中“特别不好”。这4个典型例句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多加了副词性的成分修饰表示比较最终结果的中心词。比较句带有程度更高的意味,不可用“很”等副词修饰。
2)误加误用“越来越”
⒇*现在吸烟的人数比过去越来越少。
(21)*现在比第二次战争犯的罪越来越多。
首先,“比”是将两个可能一直运动的物体截取一个静止的平面,进行对比。“越来越”这个结构本身就带有动态运动的性质。静止与运动有一种认知上的冲突。因此,在差比句中“比”后,不能用“越来越”来描述比较结果。
3)误加误用“有点”、“一点”
(22)*他们的性格比别人有点弱
(23)*北京的天气最近很好,有太阳,没有那么大风,可是比以前一点热
解析“一点”、“有点”。在差比句中二者都不能放在比较结果的中心词前面。*我比他有点帅。*我比他一点帅。这两句都是错句。但并不是说二者都不能运用到差比句中。如:我比他帅一点。“一点”放在比较结果最后是可以的,用“一点”来修饰最后的形容词,表明程度差别。
②比较结果的错序
比较结果是各个成分中最复杂的一部分,也要按照一定的语序规则。此类错误就是没有遵循语序的基本规则产生的。
(24)*父母的年龄比我们大,比我们多有经验。
(25)*生活比以前好起来了
在比较结果中同样有语序的问题。在例(24)中应为“比我们有更多经验”。在例(25)中“生活比以前好了起来”。其中“了”的位置对外国学生来说依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比较结果中,“了”可以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一种结果或变化。
③比较结果的遗漏、残缺
比较结果作为最后的优劣高低的判断,必须表达完整。此类中,大部分偏误在于比较结果成分的残缺。
(26)*我想人的生命比人的健康重要的、还更宝贵的。
(27)*据说,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得癌症的几率两倍。
对于差比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最后对优劣高低的对比结果,因此以上这两个例句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很好的表明最后的结果。例(26)的比较结果中缺少成分。因需要与下句的“更宝贵对应”。所以加“更”为“更重要”。例(27)中缺少最后比较的结果“高”的判断。应为“…几率高两倍”
④比较结果不明
(28)*另有人夸张地说代沟是一天比一天不一样。
差比句相较其他两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明确的比较结果。对于差比句来说,比较结果不明是一种明显的偏误。例(28)中“代沟是一天比一天不一样”可是不一样在哪里?结果并未明确。在差比句中比较结果必须是确定的、有定的。
2.2.4 杂糅的偏误
①句式的杂糅偏误
(29)*我第一次来到学校,很自信地进入考场,我得来的成绩比一些同胞是最高。
(30)*因为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比亚洲人经过的不一样。
(31)*总之,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谁最长。
这三个例句的杂糅错误有其独特性。例(29)、(31)是极比与差比句的一种杂糅。极比的标志就是“最”,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到顶点。而“比一些同胞…高”、“比谁长”是差比的特征,因此判断例(29)、(31)是差比与极比的杂糅。杂糅有两种改法:“我成绩是最高。”或者“我得来的成绩比一些同胞高”。例(30)的问题是差比与平比的杂糅。平比是表达事物之间的相关、相似以及相同。与差比一定要比出高下不同。“遇到的困难与一般亚洲人不一样”并不是差比句,应改为平比句。
②差比句与倍数表达法杂糅
差比句有明确的比较结果,那么,当比较产生程度上几倍的差异时,就一定会出现“比…多…倍”或者“是…的几倍”这样的句子,这样运用当然可以,但是大部分留学生将这两种句式杂糅后都会出现问题。
(32)*吸烟者呼出的烟和从烟头冒出来的烟比吸烟者吸进的烟对人体有三倍多的害处。
两种句式的杂糅即比较句与倍数表达的杂糅。因此可以改为“…是…多少倍…”或者“…比…高出多少倍…”避免两个句式杂糅出现如上的错误。
③两种错误的杂糅
(33)*虽然绿色食品比较贵,但是考虑将来的话,比现在更给人们推荐使用绿色食品。
例(33)应改为“虽然绿色食品比非绿色食品贵,但是考虑将来的话,现在更应该给人们推荐使用绿色食品。”既误用了“比较”又出现了“比”的错序。
2.2.5 特殊结构的偏误
比较句有特殊的结构如“比起…更…”、“跟…比…更(还)”、“比…都…”是本文今天探讨的难点。
(34)*不过最近经常提出代沟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年青人比过去的年青人有多发言的权力。
(35)*比饿死,吃农作物得点病还是好嘛。
差比句的特殊结构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但经常出现一部分的缺失。在特殊结构的偏误中,结构的冗余一般很少,错序偶有发生,最常出现、也最难改的就是特殊结构中的残缺问题。由于,特殊结构不同场合使用的结构不同,“比…更…”与“…比起…还是”的使用情况并不一致,需要学习者的分析,且由于特殊结构有两部分,学习者很容易出现搭配不当和残缺的问题。
3.偏误成因及教学对策
3.1 偏误成因:偏误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成因也就要求我们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多种对策。
3.1.1 母语负迁移
由于大多数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前都已习得了母语,有了母语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学习汉语的新知识时,总会在潜意识中通过母语的思维进行思考,那么就必然会带有对母语培养出的能力去学习。举个例子:韩国语中比较句的表达式是比较项1+比较项2+比较词+形容词。或者比较项1+比较词+比较项2+形容词,因此,对韩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在他们的认知中比较句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因此在学习汉语的比较句时必然会遇到汉语比较句成分位置比较固定所带来的偏误。
3.1.2 目的语泛化
目的语泛化也是偏误来源。举个例子:汉语中用副词性成分修饰形容词,因此学习者很容易就将这些进一步运用在比较句中,并且认为自己的句子是对的。并且“越来越”的结构在学习者看来与“比”结合并无异常,却忽视了认知中动态与静态的矛盾。
3.1.3 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
好的教材可以避免误导学习者。并且,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特殊性,在独特之处要加上清晰简明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句三种类型的学习顺序就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讨论和合理编排。
教师、教材是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最大的帮手,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要能胜任课堂教学,认真准备教案,减少甚至避免失误,保证自己对比较句语法的深刻掌握,才有可能教好留学生。教师的教材选择与课堂表现极易影响学习者,因此,教师们务必保证自己所说语言的规范性。教材也要符合事理,条理清晰,最好简单易懂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3.1.4 学生本身的畏难情绪
“学生本身的畏难情绪,会使他们不断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句型而不去运用练习还不会的句型”[4]例如:在比较句中错误占比少的特殊结构部分,并不是学生们都掌握了,而是他们有意的避开使用。不会的语法一直不会。要解决这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师应注意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不断引导他尝试不熟悉的语言点。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多写,多进行沟通和交流。
3.2. 教学对策
面对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对策是:在了解学生目的语的基础上,寻找学生母语中与汉语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帮助学习者转换思维、减轻压力。在目的语和母语差别大的地方,我们教学要注意抓住难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降低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目的语泛化甚至最后形成一种僵化,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我们的对策是:对学生极易混淆的地方要明确的了解并帮助他们认识。对学生由于目的语泛化而出现错误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汉语中不符合常规变化和运用的特例。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目的语泛化形成“僵化”的可能性。
首先,老师可以进行学生母语与汉语的对比,找出异同,帮助学生找到捷径。然后,运用教案设计各种情景,尽量生动有趣,可以带动全班大部分学生。最后进行语法点教学,帮助学生熟记语法点,融会贯通。结合练习和作业,让学生不断巩固知识点。定期进行测试,帮助学生温习。最后在初、中、高不同难度的学习阶段中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阶段下功夫,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教学失误,影响所有学生。
4.小结
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差比句的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想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偏误,教师就必须仔细探寻偏误的来源,从根本上为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根据136个语例,我们对判断出的重难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寻了这些偏误出现的根本原因以及教师的应采取的解决对策。我们坚信只有将汉语本体语言学的普遍性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时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推动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