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
2019-05-08曹富强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管理中存在德育缺失、与学生交流不畅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应该加强赏识教育、更新管理理念、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语文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教学;有效性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节奏快,竞争激烈,学校应该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对于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不但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要管理好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因此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和困惑
班主任工作是对于人的管理工作。但他面对的是情感不太稳定的未成年群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首先,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存在问题。高中语文班主任都把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交谈的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问题,而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却很少关心。因此,班主任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缺少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更谈不上对学生思想波动的掌握。这样就导致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其次,过去的“师道尊严”对学生生硬的说教和严厉的惩戒等简单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班级管理的发展形势,师生矛盾可能激化的势头有增无减。最后,管理工作中德育缺失。对于当今的高中生而言,他们不但要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要面对中考压力。除学习之外,他们也经常遇到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他们也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而初中语文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则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忽略了班级管理高中生的成长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将德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
二、提高班主任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1.运用赏识教育辅助班级管理
在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于人和事较为敏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顾及学生敏感的内心,能够塑造学生的自信。当然,赏识教育不能毫无原则的滥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夸奖的原则性。赏识教育并不是说要一直夸奖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目的性。班主任的赏识教育要建立在讲求原则的基础上。作为高中语文班主任,应该做到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要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不能毫无根据和夸大渲染。例如,在语文教学时,班主任对于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夸奖的时,要详细指出学生回答的问题好在哪里:如对文章思想感情把握得准确、对句子赏析形象合理、对相关拓展到位等等。切忌夸奖的空泛和随口性。因此有原则地进行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被重视。(2)赏识教育的针对性原则。在班集体中,总会出现一些个性特殊的学生,他们会时不时犯一些“特殊”的问题。班主任在面对这些具有“特殊”问题的学生时,绝对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初中生的内心是脆弱、不稳定的,因此要求班主任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针对学生个体,而要针对学生所做的事,要就事论事,通过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树立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其将之发扬光大。通过这样的赏识教育,学生就有了向上向善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2.榜样作用助力班级管理
榜样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可以影响一个集体。对于高中生而言,班主任是他们的偶像,班主任的一举一动最容易被学生记住和模仿。因此,高中语文班主任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举手投足,一定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班主任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高中语文班主任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可以影响一个人和一个班集体的整体修养,对于高中语文班主任,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能够出口成章、妙语如珠。要涉猎广泛,只有全方位了解和掌握相关书本知识,才能全面提升高中语文班主任的文化素养。初中语文班主任也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习惯上做好榜样。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讲授水平。专业技能和讲课水平是教师工作的基础,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主要条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高中语文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的时候就能够展示个人魅力。
综上所述,要不断提高高中语文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需要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理念。当然,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需要班主任、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班主任通过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加强赏识教育等方面共同提高高中语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王春玲,張雪梅.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7).
作者简介:曹富强,男,甘肃省会宁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