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方法研究
2019-05-08金永胜
金永胜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让学生能在生活中使用多种方式表示数,在具体情境中能够分辨出数的大小,用数来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交流、为问题选择出合适的算法,并对问题进行计算、解释,从而得出计算结果。本文针对小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感;数学
数感就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与数字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让学生能敏锐、精确地感知和领悟数的作用。数感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体现。本文将从建立、培养、发展、强化四个环节,探究学生数感培养的过程和方法。
一、联系现实生活建立数感
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从学生的生活中举出例子,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概念和日常生活的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联系,只有当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通常是抽象、难以理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多姿多彩相结合,并对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深入挖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带入到丰富的生活中,更能激发学生们对数字的兴趣以及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地对生活中的数进行探索和实践,将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学习数的认识,笔者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在动物园中拍摄的短片。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们聚精会神,视频放完后笔者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学生们纷纷回答没看清,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回顾,将视频分解成一张张幻灯片,让学生们自己数,学生们都能用数字表达出各种动物的数量。这样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们体会数的含义,能让学生对数字更加亲切。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将数准确应用于生活中。
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之后,笔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测量了自己的身高、课桌的高度、黑板的长度,在练习本上画出了1厘米、1分米等长度,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了对这些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生活中数随处可见,让学生不断在生活中体会数字的存在,让他们学会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工具类的学科,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这样的“工具”,才能逐渐学会并使用工具。
二、尝试估算培养数感
估算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具自身拥有的数学知识,对制定的食物进行估计,是锻炼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通过估算,学生可以体会到事物与数字之间存在的特殊规律和联系,为学生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大致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大量减少了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时间。估算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人们总是在不自觉中用到估算。
例如:学习长度单位时,笔者让学生估算一本数学书的厚度、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教师的长度、旗杆的高度等,学生们总是乐在其中,见到什么估算什么,这就为学生数感的培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学习面积计量时,笔者让学生估算了课本的面积,教师的面积、操场的面积等。随后,又提出了更加复杂的问题: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人?操场可以容纳多少人?通过不断的估算,学生们对于所学的数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之前,学生在练习时总会闹出很多笑话,计算出学校里有20个人、旗杆的高度是5厘米、课桌的高度是70米等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在对物体不断估算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计量单位的概念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各种数的概念转化为一种生活经验,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三、动手实践发展数感
数学教学中,最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活动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轻松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著名心理学家说过:“儿童的思维是同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练习,思维就不会发展。”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实践,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培养数感。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笔者让班级各小组准备材料,亲自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们通过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在卡纸上画出图,然后剪下来用胶水粘住,当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做好后,学生们兴趣高昂,有的甚至尝试制作圆柱体。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也收获颇丰。只有亲自上手实践,才能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四、探究问题强化数感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更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需要让学生去探究问题,通过问题和学生知识引发的冲突迫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識。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到好奇才能积极地调动思维吸收知识。
例如:在进行面积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计算校园的面积,当时学生学过的单位只有米,经过长时间的计算,很多学生的结果上都有一串零,于是有学生就提问,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要比直接传授有用得多,学生挖掘潜能、思考问题的过程也是数感培养的过程。
结论
学生数感的培养是学生长期的训练和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数感,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求知导刊,2016
[2]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 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