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小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2019-05-08应秋子
应秋子
【摘 要】学习迁移指两种学习内容之间的影响,为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学习迁移已成为重点内容。各个时代的心理和教育研究者从不同理论角度出发,对学习迁移产生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丰富的迁移理论,为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迁移;负迁移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他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实质,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而不是只会依样画葫芦的抄袭者。“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运用到平时的教育实践之中,在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到知识迁移这一重要方法。
一、知识迁移法的意义
研究表明,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指将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从而快速学会心得课题,通俗的说法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将学到的原理和知识应用到学习其他新知识,或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实现知识迁移的表现。
二、知识迁移法的培养
1.正确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教育论认为,原有的知识结构,即学生已掌握的数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往往会有缺陷、不完备的地方,系统性也较差。新知识教学要基于学生对旧知识的了解。知识的迁移是由一个知识对另一种知识进行影响得出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学习都非常重要,能使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得更透彻,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知识,此内容又基于“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在三年级下册),两者之间的教学时间相差一年半,学生对面积的知识可能有所遗忘,那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前则需了解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看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是否混淆,同时在上课初始应针对学生的情况作进行适当复习,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2.寻找共同因素,触发灵感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通过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重组为长方形,初步掌握了转换推导图形面积的方法,在后面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通过剪切和拼接,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平行四边形除以2,就是单个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教师无需过多引导和解释,许多同学已经开始用拼接的方式,考虑能不能利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受前面几节课的影响,学生不断深化学习和思考,终于发现共同因素,通过自己的推测解决了问题。
数学是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交织。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知识迁移法被广泛应用,知识间的共同点越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便会更容易。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突出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触发条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3.注意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地会出现负迁移现象。例如:在教学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教师经常强调要末尾对齐,之后,在综合练习中穿插了一些小数加减法,有一部分学生会沿用小数乘法“小数末尾对齐再算加”,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计算方法。那么,如何才能使负迁移的影响变低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算理的教学
在整个小学阶段,计算占了很大比重,从整数到小数再到分数,从加减到乘除,计算都是一个重点。对于计算来说,算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计算教学各个部分的展开。例如:在教学整数加法50+70时,应让学生知道:5表示的是5个十,7表示的是7个十,50+70也就是5个十+7个十=12个十,也就是120;在教学小数加法0.8+0.3时要让学生将整数加法迁移到小数加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是8个0.1+3个0.1相加=11个0.1也就是1.1;在教学分数加法时,学生应该相对更容易利用迁移探索出7/10+2/7就是7个1/10+2个1/10=9个1/10也就是9/10。因为无论是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算理都是相通的,学生将整数的知识学透了,在小数和分数的学习上自然会事半功倍。
(2)利用对比深化迁移
在许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旧知识对新知识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负迁移现象,即已掌握的知识有可能对学习新知识产生阻碍。比如:在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一内容后,对学习百分比肯定会起到积极的正迁移促用,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百分比的概念,但分数除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外,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如果学生从这个角度思考,则会对学习百分比产生负迁移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百分数时一定要让学生对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作一个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异同,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巩固了正迁移,同时也对百分数知识加以深化。
总之,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要让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所提高,师生必须共同努力,只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勤管理、勤督促、勤引导、勤沟通”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数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
[3]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