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借力用力”打造自主学习课堂

2019-05-08徐红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自主学习

徐红芳

【摘 要】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能促进个体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目标;教学反思

【课前思考】

课前,我对本课最大的困惑是:

1.三年级的“初步认识”与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有何不同,教学目标如何定位?

2.选择什么素材来助力研究?

3.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来展开自主学习?经逐层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后进行了释疑。

释疑一:对比三四年级教材发现,三年级的“小数初步认识”需要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面积、数尺或数轴这样直观、半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认识活动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量”的环境下,不涉及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而四年级的“小数意义”是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研究内容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计数单位等。

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已接触过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小数,基本会读写小数。但对于为什么用小数表示,小数到底表示多少却知之甚少。因此,本课的着力点就放在借助直观模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即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

释疑二:教材安排以米尺为例题,以人民币材料为巩固应用。经前测和访谈发现学生对人民币中的小数比米尺的小数更为熟悉。同时,人教版教材改版后,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把多个物体当作整体进行平均分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建构小数意义时我们可以选择两个素材助力研究。

释疑三:翻阅此课多篇教案,基本是步步为营,教师逐级设疑,学生一一解答,并由此建构小数的意义,鲜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剖析,学生已具备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分数的前认知,教学中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充分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用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顺应学生的思维即可。

【课堂建构】

鉴于以上分析,我借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之力,借知识迁移之力,借自主交流之力,展开了以下自主教学。

第一大环节:对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1.出示情境,分类引出小数。我知道我们班有33位小朋友,老师给你一些信息,先来猜猜他是谁?

他今年11岁,身高约1.4米,体重31.5千克,实心球比赛成绩是7.25米。

师:(课件隐去文字,剩下小数)。你能给这些数分类吗?并说一说分类的原因?

总结:根据有没有点,我们把这些数分为两类,没有点的一类是整数,有点的一类是小数。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2.大问题。对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在此过程中提炼小数点,小数的读法、写法)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4.课件出示带有小数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小结:看来生活中小数可以表示价格,也可以表示长度、身高、体重等。

整个导入过程,引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小数,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分类中完成了数的扩展;再用大问题“对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唤醒学生原有认知,学生自然地认识了小数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二大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建构一位小数的意义

1.提出问题:除了刚才的小数,老师还找到一个小数0.1元,还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数0.1米,像刚才你们找到的小数,0.1元、0.1米到底表示多少呢?又为什么用小数来表示呢?我们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2.研究建议:在两个材料里你能找到0.1元或0.1米吗?小组交流:為什么可以用0.1表示?

(1)独立思考:在材料中画一画,涂一涂,写一写表示出0.1元或0.1米。

(2)小组交流:为什么用0.1表示?在这两个材料中还能找到其他小数吗?

材料一:

材料二:

3.反馈交流——选不同材料的小组分别上台交流。

(1)汇报人民币:小组投影展示作品成果。

学生边说课件边展示,同时教师板书,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是1/10元,还可以写成0.1元。

(2)汇报米尺:0.1米是1分米,也可以是1/10米。(教师板书)

让学生比划一下0.1米大约有多长,并说说怎么想。生说完后,教师出示实物米尺,让学生感受0.1米的长度。

(3)找其他小数

刚才我们研究了0.1元,0.1米,你还能在这两个材料中找到其他小数吗?表示多少?为什么这样表示?

4.引申:

(1)想一想哪里还可以用0.1表示?为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2)(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如果要在这个正方形中找到0.1,你有什么好方法?

得出: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

请学生独立在练习纸的正方形中表示出0.1。反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3)在正方形中,你还能表示出0.3、0.5、0.9吗?选其中一个小数表示出来。

5.通过我们的研究,对于小数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总结:小数和分数有关系。得出十分之几还可以写成零点几。

整个研究部分,借小组合作和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经验之力开展研究,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有序汇报交流,收放自然,同时从人民币、米尺两个直观模型,逐渐抽象过渡到正方形这个半直观模型,深入小数的本质,得出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

第三大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至带小数(略)

最后:看书内化总结。

【課后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课堂中他们时而安静聆听,时而蹙眉思考,时而兴奋交流,时而动笔实践操作练习,课堂是学生的,老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生活小数,逐渐提升,从直观到半直观,直至本质的抽象。

一、借生活经验之力,唤醒原有认知

小学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我在课堂起始为学生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如:

第一问:对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除了回答小数点、读法外,学生还有很多精彩的回答。

生1:我知道比0多些,不到1,要用小数表示。

生2:1里面有10个0.1。

生3: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小数,比如:超市里,小数用来表示价格。

生4:3元5角可以看成3.5元。

……

从这些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已对小数有了充分的认知,会读、会写小数,对小数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借知识迁移之力,深入研究本质

数学是一张知识网,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前知识,或已有学习经验。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经历从已知到未知,从旧知中生发新知的认识过程,这种现象就是迁移。充分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学生则会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情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小数初步认识”是基于分数的知识展开教学的,因此,在第二大环节,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人民币和米尺材料,让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通过画一画、分一分、圈一圈等实践活动,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便很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建构了小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三、借自主交流之力,激活智慧火花

自主课堂需要依托学生的自主交流之力,让学生围绕大问题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教师以此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顺势展开针对性教学。二来学生在交流中会互相启发,思维也会因此而得到不断的碰撞,智慧火花也将由此产生。这个时候学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和自发行为,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不能小看孩子,孩子之间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整节“小数初步认识”课开放、自主,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充当了“小先生”的角色,进行汇报,学生互动提问、补充交流,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经历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分析、抽象的过程,不仅从中收获了知识,更是培养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自主学习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