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矿坑塌陷区生态修复研究的紧迫性

2019-05-08罗媛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罗媛媛

摘要:中国是世界生产煤炭第一大国,大约九成的煤炭来源于地下开采,地下开采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塌陷区土地毁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制约影响矿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矿坑塌陷区土地生态综合整治高度重视。低山丘陵区矿坑塌陷主要导致地质灾害、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污染等采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农田丧失耕作功能,通常采取削高垫低的措施平整后即可耕种,但是由于平原矿区地下水位比较高,矿区开采沉降后,部分地区地表常年积水,导致农田沼泽化,还有一些地区地下水流失严重,导致地表水下渗,部分河流枯竭断流,严重影响农田和生态环境。本文针对煤矿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的难题,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煤矿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为例,通过将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废弃矿区景观构造等方面的理论引用到生态修复景观重建过程中,通过改建扩建、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等处理方式,达到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平顶山市石龙区;矿坑塌陷;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213.4;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274-01

一、矿坑塌陷区地理位置及背景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于大规模的开采,己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生态问题较为严重。平顶山市石龙区,该地区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矿众多,露天开采矿坑和煤矿采空区等地质问题较多。长期以来的煤炭开采给当地遗留下来许多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阻碍经济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石龙区主要的经济收入依靠煤矿开采,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全国的中小煤矿整改的进行,石龙区存在安全隐患和资质不全的中小煤矿陆续进行关闭整改,现如今只存留几家大型煤矿。然而中小煤矿的关闭并不能完全解决因煤矿开采而带来的地面沉降和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实地调查寻访,石龙区存在大量被污染被荒废的土地,当地区民也因煤矿的关停而失去主要收入来源,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儿童和老人被留在家里。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较低,城市建设进程慢,城市化不完善。这些现象其原因就是因煤矿开采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业无法转型。

煤炭作为一种主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其开采和利用不仅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煤炭产业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地方消费,推动发展了地方第三产业。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世界各国知识经济的崛起,以煤炭开采为主的采矿业将不再是国力的象征,而是成为了没有竞争力、环境污染的象征。面对产业型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逐渐走向衰败,这样就遗留下了许多的被遗弃的厂房、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目前,国内很多较大的煤矿企业,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殆尽,许多矿山将会被关闭。同时,我国城市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与城市的竞争,许多中小型煤矿被取缔关闭。综合以上各种原因,许多依靠矿业而发展的城市产生了大量的煤矿采空区和废弃地,并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平顶山作为中国主要的煤矿产地,近些年经历了繁荣与衰落,传统与转型的变革,遗留了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因此,由煤矿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现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矿坑塌陷区的修复问题

现如今煤炭资源枯竭,煤矿企业和依靠煤矿发展的城市要生存,必须对煤矿废弃地矿坑塌陷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形成和发展新的产业,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增加劳动收入,使青年劳动力回流,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煤矿采空区、露天矿坑等煤矿废弃污染地具有巨大的生态恢复、生态复垦潜力。其次,废弃的煤矿采空区的生态修复景观重建,承担着为失业员工和回流劳动力解决就业的使命。在煤矿采空区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产业能够吸收一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就业,从而解决因环境污染产生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潜在威胁。煤炭资源在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煤塌陷区矿坑废弃地是作为重工业产业城市的工业主要见证,矿坑塌陷区上残留的部分建筑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所代表的工业文化是工业城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默默的见证了整个城市工业文化的产生、发展、衰败和再重生。煤矿塌陷区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必须基于对煤矿产业文化意义和设计美学特征的发现。煤矿资源的采挖一定会產生一系列有危害的副作用,采挖煤矿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全是有害的,近一个世纪以来,大家对这一观念从来没有表示过质疑,然则,人们同时也知道这些危害是可以补救的,而煤矿开采一旦结束,这种转折就会更加明显。

平顶山石龙区经长期开采,繁盛时期有大量外地劳动力来煤矿工作,周边经济开始繁荣发展。但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煤矿资源开采殆尽,洗煤厂污水排放,煤炭运输粉尘污染,矿渣堆积成山,周围环境开始受到煤炭产业的污染,对石龙区的农田和河流造成严重污染。九十年代开始的环境治理,整治关停污染严重,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型煤矿。外地前来煤矿工作的工人逐渐离去,随着煤矿开采而出现和发展的周边经逐渐走向衰弱,实地考察过程中,周围村落十分衰败,建筑老旧,新开发地区稀少,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下的人口多为老人孩子,收入较低,经济衰退,有很多老旧建筑,依稀能看出当时的繁荣,如今物是人非,只留下满目疮痍。土地上有厚厚的煤尘堆积,河流污染严重,深度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生态恢复,环境治理成为当务之急。针对煤矿停止开采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其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在总结人们对煤矿塌陷区矿坑废弃地的改造和发展的成果之上,为煤矿采空区生态恢复景观重造提供理论依据和重造方法,使得矿坑塌陷区在经济、社会、人文等实现新的变化。

三、矿坑塌陷区的设计理念

煤矿采空区所引起的塌陷问题由来己久,总的来说,是地下煤矿采空引起顶板、覆岩及地表移动塌陷的过程和与地表、地形、地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地表边坡岩石构成的基础稳定性以及地下采空塌陷沉降作用相互影响造成的。

对石龙区矿坑塌陷区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使因为煤矿开采而破坏污染了的生态系统重新具备经济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平衡生态环境能力,整治阻碍采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煤矿业与农业、林业、渔业的可协调持续发展,即重新实现平顶山石龙区煤矿采挖区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急迫和势在必行的。

通过美学观念创造出具有生动活泼的线条、鲜明的设计特点、流畅的流动曲线,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景观设计,体现人们征服改造自然又和自然生态保持和谐一致。景观是生态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设计的延伸部分,和美学理论应用在一起,成为景观美学理论。矿坑塌陷区的独特自然景观面貌,依附着粗狂的工业风格,生硬冰冷的线条感,废弃工厂的衰败感,给人一种荒废的感觉,或许有的人会喜欢这种衰败颓废的感觉。伴随煤矿开采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无疑让这些遗留物的境况雪上加霜。所以,在对煤矿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时候,要采用景观美学的理论发掘矿坑塌陷区的独特的美,并加以利用,使之更好的融进人们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白中科.山西煤习区土地复垦研究[J].煤矿环境保护,1997(02).

[2]李丹.资源枯竭城市矿山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0(05).

[3]冯国宝.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与生态恢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