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
2019-05-08方和丽
方和丽
摘要:文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社会滋生文学,同时文学也在表现生活的感情,因此在生活和文学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在写作中主要根据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写作,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证明文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关键词:文学创作;现实生活;真实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008-01
文学真实中需要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生活的真实。在真实的生活中需要承认真实本生的存在,这样的基础成立,研究文学的真实才有实际的意义。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创作文学就需要作者体验生活,才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1.真实的含义。在讲述生活的真实和文学的真实关系中,就需要对真实有着一个界定。对事物在价值的评定中总是需要使用一定的基础来进行,没有一定的基础,再谈文学上的东西就将成为一种空谈。要想肯定真实是一种判断,这种判断是否对人的认识和体验的内容有着一种合适评价,就需要承认真实本生的存在,只用真实的存在,才可以有阐述的可能。因此在阐述文学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中,就需要真实本身的存在,使用这个基础对文学创作的阐述,才有着实际的意义。
2.文学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而言。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中,是先有着生活,然后再有着文学,因此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文学在这个中只是第二要素;同时在生活中有着物质性,但是在文学中有着的是感知性,文学需要发展,就需要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来滋润,文学的滋生也会为生活带来多姿多彩。对于物质原理的观点下,生活在真实的场景中,文学才有着真实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讲生活的真实是文学真实存在的必然条件。这种观点能不能衡量好生活真实和文学真实之间的尺度问题,这个观点在文学界是争论最为激烈和长久的一件事情。生活衡量文学已经有着很久的历史,最为有着代表性的就是再现论。自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后,摹仿说便成为探讨文学真实的重要理论,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始盛,达芬奇认为“画家的心灵应是一面镜子。从这些理论中,都可以看出,文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赋予了文学的灵魂。
所谓的艺术真实,这个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前提条件,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提煉、集中和概括,形了文学的生动形式,文学使用这些表达的形式,也是在想表现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和相应的性质;所谓艺术的真实,应该包括了在生活真实中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这样讲,是在包括生活真实艺术的本身。这些鉴定都有着一定的道理,也能够形容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中存在的一些内在联系关系。把文学的简述仅仅是归结在生活对层面,而没有关注到文学和其他方面的联系因素,这就会把文学逼进死胡同,使它很难获得再生。
3.文学来源于生活。基于文学的真实性而言,其主要是来源于文章内容的发生过程、读者的个人行为。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将文学素材的归结于对真实生活的反射,则是显得不全面。无论是哲学、医学还是伦理学,这些都是基于生活而存在的,但是,即使如此,其也不能够否认学科本身在独特性。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其所提取的只是生活当中能够给人心灵及精神启迪的一部分,将生活艺术化,使得生活中所获得的素材不再平淡无奇,而是使其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而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美化,则需要作家经过脑力工作后逐渐形成读者所能够接受的文字,使生活中的意义体现出来。
4.文学来源生活但是也有着虚构的成分。文学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它的创作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因此也这个文学的形式不可能只是在对生活的临摹,也就是说文学在创作以后,它的是来源于生活,但是比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也就更加能够在情感上动人心魄。这些要求,就需要作家在对文学的创造中,要使用文学的手段对文学创作,同时在创作中要使用好文学虚构这一元素。
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段,在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就 可以表现出来。在虚构的文学代表作品中古代的最为有着代表的是西游记,这个是文学虚构的代表,同时,虚构文学古代的巅峰之作。可是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学中,文学被政治话语操纵后,虚构变得躲躲闪闪被“真实与度蔽着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写真实”造“典型”被无限放大,作家们以“忠实生活”为信条,亲自体验生活为荣耀。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三里湾》《山乡巨变》《艳阳天》和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保卫延安》《红岩》、《林海雪原》等作品都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亲历事件忠于生活为作家们骄傲。进入到了新的时期,人们就不能够满足对真实生活的写作,在文学的形式上恢复了虚构这个要素,是文学活动里快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文学的创造中,文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文学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而言;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来源生活但是也有着虚构的成分。把握好这些关系,就可以运用好生活,对文学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