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融入全专业课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9-05-08侯可新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教育体系专业课

侯可新

摘    要: 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发挥专业课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职业岗位技能学习感受的优势,进一步缩短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重视程度,提升学习效率。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有利于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要实现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进行系统的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多方面入手,实现系统融合。

关键词: 双创教育    专业课    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而应将创新创业能力贯穿课程体系中,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发挥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势,立体化、全方位地实施双创教育,实现学生专业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双提升的目标。

一、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全体系,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总体素质的提升。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中,可以有效缩短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实现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在开设依据和课程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一般是以对接对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为依据的,且着重强调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无论是“专业+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还是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其实都是服务于专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这一方面,双创教育都有天然优势——本身就是提升学生与就业创业有关的素质。另一方面,除了职业岗位技能之外,要获得职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创业教育中关于市场、行业、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是创业所需的必备知识,而且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迅速融入职业岗位,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大发展。

将创新专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不仅能促进专业课程的效能,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这一点的实施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期间也有关于职业素养的内容,但是比重不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入,丰富了专业课程内容,也大大增加了较高综合素质的可实施性。

以工艺美术类专业为例,因其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中往往强调“作品即产品,产品即商品”,要求学生以市场的真实需求为标准,重视作品与市场的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恰恰是以学生融入真实的职场或创业实践为教育目标的。作品如何成为产品,进而成为商品,从专业技能角度的培养和从创新创业角度的培养实际上以同一个培养目标的“一体两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专业教育教授学生设计、创作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教授学生创新的思路和实现的有效途径,围绕的是一个目标。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长期以来的思维习惯和认知度不够等,高职学院学生往往存在对专业课非常重视,对专业课以外的课程较为淡漠的现象。仍然以工艺美术类专业为例,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艺术类学生,绘画训练、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较多,往往对通识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尤其是纯理论的课程,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厚。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总体不高。将专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各个环节进行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内容的重视程度,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保证,双创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在工艺美术类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创新与专业课强调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致的,培养创新思维有很多相通之处,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自然仿生”等方法。在很多艺术类设计课程中,着重强调创新思维,依靠创新思维展开设计活动,做出优秀作品。有了专业课这个载体,专业课程本身所强调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所重视的创新能力得到统一。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所有课程的实施者,专业课也不例外。

从专业课的教学现状看,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日益深入人心,但是由于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仍有部分专业教师对于专业课“情有独钟”,对专业技能之外的知识重视不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规定性文件,确定其地位,可以提高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应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比如开展培训、在顶岗实践中加入创新创业内容等。在专业教师教学考核中也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部分,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是“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院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的是提升教师对自身专业领域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了解程度,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培養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资队伍在这方面的培养,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四)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也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所有课程都应该,也都能够成为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载体。创业教育中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等内容,以及创新教育中的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工匠精神等,其实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实施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

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课中,必須从人才培养的全流程入手。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再到毕业标准全方位的内容。要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应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应根据双创教育融合的需要,对课程的名称、课时、目标等进行改进。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课程标准是关键。

课程标准是专业课程具体实施和考核的指导性文件,能否科学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标准中是成败的关键。课程标准包括培养目标、对应岗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条件、师资要求、课程考核等多方面内容,每一部分都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这种加入不是生搬硬套地写上双创教育的文字和要求,而是结合课程本身加入需要的内容。比如在某些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加入某一作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主要销售渠道、目前最大的问题等内容,既能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又能启发学生对市场、行业、岗位的全方位认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三)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学实施是重点。

有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的支持,如何实施好这些文件,成为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要达到良好的效果,一是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认识。通过教学研讨、培训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使专业课教师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专业课的重要任务之一。二是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在教学考核中体现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三是要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机会,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而不是单纯依靠某几门课程已经成为趋势。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借助专业课的高度黏合性,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专业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职业岗位技能学习感受的优势,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效应最大化,进一步缩短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1).

[2]李隽,曹玉平.高职院校“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6(9).

[3]沈逸.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再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教育体系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