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

2019-05-08许永青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范读孔乙己习惯

许永青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获得情感的体验、拥有良好的语感。而对学生进行良好朗读习惯培养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笔者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学校进行语文教学,现在的农村学校的朗读情况是:老师漠视,学生不愿意开口,经常早读课比自习课还要安静。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文教师要让心静下来,让教学慢下来

语文教师的心必须静下来,慢下来。其实我们都清楚各种习惯、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因此我们不要心急也不要害怕,慢慢来,要坚信“磨刀不误砍材功”。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就得留足时间让他们读。让他们在朗读中慢慢感受作者的情感,渐渐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特别是那些优美感人的散文、小说、诗歌。如《春》《济南的冬天》《小巷深处》《孔乙己》《乡愁》。像这几类作品更应该留足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领悟作品的真谛。我们一定要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真理。我们不要怕浪费时间,不必担心还有哪些知识没有传授。刚开始练习,学生的朗读情况肯定会不尽如人意,但也不能心急,我们要有耐心。只要学生爱上朗读、迷上了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爱上朗读的入场券

教学设备越来越来齐备,越来越先进,多媒体教学平台已经走进了每间教室。有不少的老师认为,这些设备可以代替老师的范读。理由是,设备放出来的效果比自己读的还要好。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而范读正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不管设备如何先进,它们始终就是一些冰冷的机器,终究无法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时地也会用多媒体进行范读,但很多时候效果都不如自己读的好。如在进行余光中的《乡愁》教学中,我在教的两个教学班里作了一个对比。一个班自己范读,另一个班放视频录音。通过对比发现,教师范读的班学生听得很投入,他们自己读得也很用心,很顺利的就领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对朗读的热情也比较高涨。而用录音的各方面都逊色多了。我们要坚信只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练习,我们的范读就一定能打动学生,引领他们走进热爱朗诵的大门。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是学生爱上朗读的催化剂

再喜欢吃鲍鱼的人吃多了也会腻。同样的道理,再好的朗读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地用,学生就会觉得没意思。因此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能让学生的朗读激情持续高涨。

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在了解课文内容,读通文意,特别是文言文的时候适合用齐读的方式。文言文有好些学生不喜欢,好些字他们都不认识,用齐读的方式,较容易把课文读下来,较快较好地激起学生地朗读热情。

在读文章精彩部分地时候,我认为适合用个别朗读,而且是几个人读一样的内容,让学生在反复读和听的过程中领悟到文章的精彩。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中,茶客们在议论孔乙己的遭遇,被丁举人吊着打的那一段,我让几个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气进行个别朗读,有的读得低沉压抑,有的读得愤怒难忍,有的读得平静。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下,很快地有些学生就知道了要用哪种语气才能读出茶客们的麻木、冷酷无情、世态炎凉,读出了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

情境表演朗读,童话、戏剧这一类文章里运用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朗读热情。如在上《皇帝新装》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把课文理成剧本,然后进行情景表演,一些人物必须配合动作语言表现出来,以比赛的形式在全班师生面前表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的朗读热情更高,读人物的理解更透彻。

四、朗读方法的传授是学生学会朗读的指路灯

在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朗读的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朗诵方法,才能提高朗诵水平,从而体会到朗诵乐趣,以此爱上朗诵,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都是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当然良好朗读习惯的養成也不例外。喜欢朗读的学生,词汇特别丰富,作文水平也比不喜欢朗读的学生要好,他们学起语文来感觉就比较轻松,有好多同学因为喜欢朗读而爱上学语文。

猜你喜欢

范读孔乙己习惯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孔乙己(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