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2019-05-08黄海燕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云南

黄海燕

摘要: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永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以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挥着其深厚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统语言及傣族民间文学、民俗活动、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物质形态的文化构成要素,进一步研究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保护的主要内容,这些民俗民风是傣民族长期在热带丛林环境中为适应自然而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关键词:云南;动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19-02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傣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但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虽然有些传统己慢慢地淡出傣族文化社会的主流生活而逐步走向边缘化,但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和保护,是文化工作者们应该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傣族语言文字的保留和使用

勐海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西双版纳方言。使用拼音文字,即西傣文。西傣文又分为老傣文和新傣文,现一般使用新傣文。傣语在傣族聚居的村寨至今还是傣民族进行相互交流的最主要语言,也是傣族同当地世居少数民族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

傣文是随小乘佛教的传入而创制的,傣文的传播和学习也是依赖于小乘佛教而进行的,因而,小乘佛教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傣文的兴衰。由于在介文革”期间小乘佛教被作为“四旧”禁止,使掌握傣族文的人出现了段层。但为时不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间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又得以恢复,傣族文字的传承又出现了转机。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目前很多傣族家长不太重视子女的传统教育,不愿将男孩送入佛寺学习,使傣文的传承出现了危机。目前,在傣族村寨中系统、全面掌握傣文的人越来越少,且年岁己高。年青人又不愿学习本民族的文字,傣文的传承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诗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传承使用情况

傣族民间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领域,它即贯穿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又贯穿傣族社会的整个历史,从中反映了傣族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轮廓。其文学主要是口传文学。在佛教传入后,书面文学在傣族文学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还是以口传文学为主。其文学体裁主要有歌谣、长篇叙事诗、故事和传说、寓言和童话、谚语和谜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傣族长篇叙事长诗,它不仅数量多,篇幅大,内容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现在己知的材料来看,傣族的叙事长诗有五百多部。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包罗万象,有唱人类创世活动的,有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有反映历史事件的,有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有抒发男女爱情的,有反映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等等。这些长篇叙事诗的传播,一般是由章哈进行的。解放后,文学工作者和文化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整理、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作品,为傣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文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大部分村寨及群众对民间文学不在感兴趣了,傣族民间文学的生存空间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傣族社会中,不管是劳动和体息的场合,还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论从田野或山箐处都有袅袅的歌声,他们以歌声倾诉着内心的衷情,歌唱着美好的生活,寄托着未来的憧憬。其曲调优美,语言生动,比喻贴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傣族舞蹈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自娱性舞蹈,主要有嘎光、象脚鼓舞、依拉灰、凡光;二是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马鹿舞、等戴面具舞蹈以及拳舞、刀舞、棍舞;三是祭祀性舞蹈,如批盘、大鼓舞。

傣族音乐主要由声乐和器乐组成。声乐主要有章哈调、山歌调、依拉灰调和儿歌、摇篮曲调。器乐有“毕”、“玎”、象脚鼓、大鼓、馒、镲、嘎拉沙等。赞哈调是一种在西双版纳以及周边傣族群众中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曲调。用竹笛(“荜”)伴奏,多在婚礼、上新房、升和尚、喜庆节日和朋友集会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人称“赞哈”。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唱词内容有时根据演唱时的情景自由发挥,但大多有固定的内容,演唱时根据邀请人的要求进行演唱。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

山歌调,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多为即兴编唱。

依拉灰调是在勐海傣族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群众性音乐形式,每逢傣族传统节日赶摆时,村人相聚狂欢唱歌跳舞,依拉灰就在这样的场合中进行演唱。依拉灰有固定的曲调,演唱时只要有人即兴填词并带头唱,众人即可合唱。由于在唱句的尾声时齐呼‘耶拉辉,水——,水——”。所以这种曲调就叫做‘依拉灰”调。

傣族民间音乐、舞蹈由于受现代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现代多元媒体的冲击,傣族群众的娱乐方式多样化,村民举行传统的音乐、舞蹈的活动没有了兴趣,年青人走进歌厅、舞厅,传统的歌舞已经没有人学习,就连深受傣族群众喜爱的“章哈”也极少有人学习了。

傣族民间美术,主要有壁畫、竹编、织锦,泥塑、木雕、金银饰、陶艺等等。民间美术由于傣族经疥的发展,各村寨兴建佛寺,从而活跃了这一门类的活动的开展,使一部分人进行职业性的活动,使民间美术得以发展和传承。

三、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体育、民间游艺活动和民俗活动情况

傣民族由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其各种庆典及节日活动都同佛教相关,主要是宗教节日,或是由宗教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和宗教活动,主要有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赕塔、赕坦、升和尚等,在这些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溶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各种歌舞的表演;民间体育和游艺活动,如丢包、堆沙、放高升、武术等;民俗活动,如滴水、赕佛、软苏等;同时这些活动还是傣民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习俗的集中展示。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