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探析
2019-05-08邵红
邵红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与高校教育教学密不可分,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对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站在高校青年教师层面,从高校和青年教师本身出发,探究高校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58-02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应积极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而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最具活力的中坚力量,更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践行者、示范者和传承者。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青年教师的界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阐明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着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价值评价标准,也承载着每一个公民的美好个人梦想和价值。这个内涵,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而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年龄的界定,学术界虽存在不同观点,但根据教育部近年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78万人,其中,普通高校中45岁(不含)以下教师占69.83%,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教师队伍更趋年轻化。青年教师俨然已是高校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的引领作用,从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上看,青年教师个人应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及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随着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深入改革,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部分,是高校中教学的中坚力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未来。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另外,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差距相对较小,与学生接触时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更为直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他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同时应该看到,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社会转型中各种矛盾的干扰以及网络新技术的挑战,使少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态势。有的教师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有的教师服务意识不强,價值取向日趋多样化;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等亟待解决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着实影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应采取切实有效路径加以改善。
三、高校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一)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在制度建设中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完善高校制度机制政策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当前,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作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标准和必备内容,并将其纳入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当中,对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教师进行评比划分,优者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并树立楷模,以此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励其他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对于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少数现象,建立相应的约束制度和培训机制,也可以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约束和规范其行为。
(二)注重社会实践养成,在实践中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践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由此,高校应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挖掘和利用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青年教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同时,学校要积极改善和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创建平台,鼓励青年教师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有意义的社会考察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组织开展学习考察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深入先进基层企业单位和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引导青年教师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丰富了教学素材,并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自身教风端正、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综合素质和肩负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弘扬奉献精神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氛围熏陶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由此,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生活方方面面是关键。高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重视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重视新媒体的影响,创造宣传环境,营造教育氛围。可以加强学校报刊、广播、宣传栏建设等宣传阵地,建设网络交流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网络学习阵地,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培育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而深入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四)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在认识认知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教师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保证其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正确政治方向;通过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要求,不断加强其党性修养;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增强对中华民族和对中国道路的自信;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由此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我修养。
(五)借鉴优秀文化成果,在传承创新中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其内涵不断丰富并呈现勃勃生机,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觀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青年教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强自身传统文化学习,挖掘和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基本政治理念和社会理想,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涵养,从中汲取其思想精华、价值理念、道德精髓等丰富营养,来塑造个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来延续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六)青年教师应注重个人修养,在日常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修身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高尚师德、真才实学、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并注重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内容渗透在教学中,做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表率,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学生行为,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综上,高校通过制度保障、实践养成、文化熏陶、舆论宣传、教育引导等,提升青年教师自身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诉求,从而转化为优良的学识风范和模范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从而完成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