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究

2019-05-08管红兵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结构性双创供给

管红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系,安徽 滁州 23900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成为当下关键词,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实质是调整对当前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结构体系,优化产品输出,适应社会需求。技术人才作为社会重要生产力资源,职业院校作为这一生产力主要输出口,向社会提供人才产品时,同样也面临供需之间矛盾问题,且矛盾已经在人才就业方面有了现实表现,如用人单位抱怨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就业后感觉迷茫,觉得在校所学用不上等。应该说,供给与需求间主要矛盾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对职业院校而言,虽然企业人才需求很多,但培养人才不合用人单位口味,造成人才供需矛盾。因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同样也需要供给侧改革,调整人才供给结构,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按照需求一致原则,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全面实施双创战略,为社会供给质量可靠、适销对路且具有创新精神、能力的人才资源。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启示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是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眼于创造有效产品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改革。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创新因此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致力于培养人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2]。作为职业院校,在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要求下,必须着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行业注入创新活力。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从产品输出结构上改革,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作为职业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结构性问题入手,明确当前人才供需矛盾对立主要原因,从解决生产端开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创新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元素,改进实践平台,补齐人才培养短板,增加满足社会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供给量。综上,职业院校发展,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改进和创新人才产品生产、输送各个环节,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实要求,从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开始到人才培养规格科学设计、再从人才培养过程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全面推进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2 当前专业教学中双创教育的现状

2.1 双创课程体系不健全

首先,双创课程广度不够。双创课程大都是在专业课程基础上作为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由于受到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等因素限制,课程设计广度不够。其次,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相互脱节。双创教育课程内容一般以双创教育通识内容为主,对创新创业开展一些理论式说教,其实践内容也只是一些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双创教育完全脱离于专业背景,忽视了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2.2 双创教育支撑体系不完善

目前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多是从两课教师或学生管理人员转变过来的,专业知识缺乏,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与专业实践结合;同时,双创教育缺乏企业等内外部环境支持,校企合作形式重于实效,在抓学生专业教育之余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3 工程造价专业双创教育的实施路径

3.1 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双创思维

教育理念是支撑教育过程的无形要素,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教育理念还存在与时代发展不协调的情形,如人才培养存在急进跟风做法以及浮躁、功利思维,人才培养定位狭隘。因此,创新教育理念就是要克服人才培养过程中不适宜的理念,回归教育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发展思路。

3.2 优化人才培养,实现过程创新

(1)课程体系重构——推进行业创新元素入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基本要素和双创教育基本载体,双创教育推进要先从课程体系重构开始。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上,先要解决BIM技术、装配式建造技术在课程体系中落地入课问题,通过开设BIM等课程,形成基于BIM+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见图1,增强专业教学和行业发展之间契合度;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双创元素,发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内容的结合点,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元素,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入课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统一[3](见表1)。

图1 BIM+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表1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元素的渗透结合点

(2)教学手段创新——积极应用“互联网+”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教学手段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得到有效扩充延伸,在空间拓展上,教学资源可以向云空间拓展,不仅资源存储量大幅增加,而且也利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获取更多教学资源,为创新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素材;在时间延伸上,“互联网+”技术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由课堂延伸到校外,更利于学生利用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去完成创新创业活动。

(3)考核方式改革——提升创新考核比重

考核方案是人才培养风向标,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轻实践,注重结果轻过程,用试卷去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检验教师教学成效,学生通过对教师给出的复习知识点死记硬背来完成考核,这种考核的意义更趋于形式。因此,重新设计考核方式,是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方式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和思维的考核比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4)实训平台构建——提升实践水平

专业技术和创新思维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实践平台是专业技术和创新思维融合的基地,也是创新思维向创新产品转换的孵化器。因此,构建更加科学的创新实践平台,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创新实训平台构建中,要注重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如虚拟建造仿真技术、BIM技术等,将这些手段融入实践载体中,通过建设实训室、训练中心等,实现专业实践条件改进和提升。

3.3 健全制度保障,支持双创开展

学院应不断完善双创运行机制和建立起双创激励制度,推行学分制改革,让学生有更多学习自主权,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开展创业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并给予政策倾斜。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各级职能部门要把围绕服务学生和教师创新创业当作重要工作,做好运行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学校还应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获取创新创业信息、了解创新创业过程提供必要机会,学生在不断参与各种双创活动中,树立起创新创业信心,也在学生之间形成创新创业的示范激励效应。

3.4 推进师资培养,强化师资保障

双创师资培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施力:对内,加强校内专业教师培养,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做强校内师资队伍;对外,要做好校外专业人员引进,校外专业人员由于长期从事行业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上,更应用好这支队伍,通过建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师资资源。

3.5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享发展

共享是创新社会的表征,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间,应不断深化合作方式、扩大合作领域,实现共享发展。当前,校企合作中由于两方利益诉求不同,存在企业热情不足、投入不够、参与不到位情况,合作流于形式。因此,要通过创新发展,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在人才培养上,探索现代学徒制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践,重视企业力量和资源,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学生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产品输出,同时也成为企业的需求产品,在共享发展中实现双赢。

3.6 打造双创文化,构建创新环境

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对人才培养有极大推进作用,创新发展大环境下,要立足校园,营造浓厚创新文化氛围,开展创新典型人物宣传、形成利于创新发展良好机制,通过创新文化日益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提供支持。把创新创业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中,将双创文化和专业文化衔接,将双创文化和专业素养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向上进取意识等。

4 结论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坚持创新思路,用创新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掌握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双创教育开展中融合专业教育,将双创教育内容渗透到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实训实践等环节,加强师资培养、建设满足双创教育师资团队,其次,学校层面,应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设计,用政策去促进双创教育大环境形成,用制度规范双创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

猜你喜欢

结构性双创供给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