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教师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研究

2019-05-08李加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班干部高校学生

李加奎

(南京工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09)

高校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结构和“行政化”管理手段已经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相脱节。“互联网+教育”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新常态,也正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状态,流媒体(QQ、微信、微博、抖音、校园网络平台等)从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重大的变革。其中,任课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促进高校提高学生工作的管理效率。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互联网+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融合,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模式。因此,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工作如何扎实有序地进行迫在眉睫,教师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协同管理可以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1. 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呈“金字塔”式三级管理体制。以上下级管理关系设定组织机制;决策和管理基本遵循行政逻辑。受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前的管理机构一般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校党委书记、副书记(校长)、副校长等组成的党政领导班子;第二层级是人才资源部、学生工作部、教学事务部、计划财务部等组成的学校二级行政职能机关;第三阶层是各学院(系)构成的执行层。显然,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才具备高校管理的话语权。虽然各高校一直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也有教代会、党代会等形式,但这种参与毕竟是短暂的参事议事,隔靴搔痒,难以持久。譬如,高校的选修课、选项课等都不是按照行政班级上课,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等无法通过班干部迅速直接反馈给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在以非行政班上课期间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失控状态,积少成多,等到期末,部分学生因长期迟到、早退、旷课、旷考而不及格,甚至留级或劝退时,已经错失教育良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如果能加以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师能在课后及时与院系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建立沟通,给高校这样一个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机会。

2. 课内外学生管理工作协同发展思路和方法

QQ、微信、微博、抖音、校园网络平台等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流媒体传播的重要载体且相继进入高校。它们具有显著的开放性、裂变性和迅捷性,高校教师应积极运用流媒体(平台)工具参与到学校事务管理中来,拓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增加管理手段,与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沟通,部分学生违反校纪校规伊始可以得到及时纠正。高校有关职能部门也应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技术平台,运用校园大数据,保证QQ、微信(公众号)等APP应用程序能在高校内部的学生工作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上图可以得知,路径1(课堂外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到“班干部”到“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到“校学生工作部/处”,这是沿用至今的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路径,但由于高校选修课、体育选项课、通识课程等均采用学生网上自助选课,传统的行政班级为统一授课班级的界限被打破,即同时间同班级同学可能上不同的课程,学生班干部无法及时掌握本班同学的课堂学习状况,容易造成院/系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所辖班级学生的真实的学习状况,容易错失对不遵守校纪校规的部分学生进行教育和错误纠正的机会,长期积累,这部分学生由于失控的学习状态面临留级或劝退等情况时有发生。

图1 教师、班干部、管理部门协同管理学生流程图

路径2(课堂学习情况):“学生”到“教师”到“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到“校学生工作部/处”。学生跟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增加了一条沟通渠道,是路径1的重要补充,且路径2明显更快捷有效。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没有上下级科层制管理因素的影响,双方通过移动客户端,利用流媒体(平台)技术建立长效稳定的联系,课后及时交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使得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一旦学生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出现,校方和学生家庭可以根据交流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出现长期迟到、早退、旷课、旷考等不良现象,到了期末才算总账但为时已晚的局面,

综上所述,相比较而言,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路径2)与学生干部掌握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生活情况(路径1)相结合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学生课内外的真实情况,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是对高校学生工作传统管理路径的拓展和创新。

3. 结论

3.1 “互联网+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协同发展

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院/系学生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班干部、院/系学生会干部、小班(高年级学生担任)等汇报了解情况,而这些情况主要是学生在宿舍、食堂,班级活动等课外表现。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公共课程、通识课程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打散了原有的行政班级,班干部不能及时了解本班同学课堂学习情况,存在管理缺失。积极运用“互联网+教育”技术,能使教师随时和院/系学生g工作管理人员及时交流沟通,这样,学生课内外的整体状况得到弥补整合,更加全面真实,真正做到学生管理工作课内外一体化。因此,高校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态,是管理手段的创新。

3.2 运用流媒体/平台等新技术掌握学生生活学习状况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与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利用“QQ、微信、微博”等流媒体技术建立联系,或通过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线上交流,在移动客户端可以实现留言、评论、总结、记录等大数据传输,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就可以同步了解学生动态。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技术优势,可以促进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协同发展。

3.3 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全校师生员工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方法,构建“互联网+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拓宽拓展学生管理工作路径,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内外表现的全面考察,使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避免只抓两头(好生和差生)放中间(大部分普通学生),避免相互存在利益冲突的班干部和本班同学形成对立面。

4. 结语

教师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在电脑或移动客户端通过流媒体(平台)建立沟通,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减少学生本人失学和其父母痛心疾首状况的发生。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思维思辨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最终能学会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因此,高校对于“互联网+教育”技术应善加利用,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管理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班干部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竞选班干部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竞选班干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