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患者效果分析

2019-05-08李海深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毒血症介质炎性

李海深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 急诊内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脓毒血症是急诊科常见危重症,发病快且死亡率较高,故对脓毒血症治疗方法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相关研究报道,应用序贯性血液净化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游离毒素、高效降解新陈代谢的产物等去维持体内生理环境的稳定[1]。为此选取本院产生脓毒血症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产生脓毒血症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纳入标准:患者除了吸入性损伤外没有其他合并伤;排除标准: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例如注射抗感染药物、给予基础的代谢营养的支持及进行脏器等其他器官的功能维护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股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以建立血液的体外循环,使用美国Baxter BM25血液净化装置,选用NA69膜作为滤器,膜的面积为1.60 m2,用低分子肝素钠防止血液凝固,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钠进行透析。进行血液净化过程的电解质用量根据患者生化结果随时进行调整,置换液的流量控制在2~3 L/h,血流量控制在150~200 ml/min,序贯性多模式血液滤过8~10 h,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坚持3~7 d。

1.3 观察指标

在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梢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GLU)、钾离子(K+)、钠离子(N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creatinine,Cr)、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各项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O2/FiO2及K+水平明显升高,GLU、Na+、BUN、Cr、WBC、IL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O2/FiO2 GLU/(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81.23±9.78 82.90±10.12 207.67±21.24 217.34±24.17 15.11±2.12 13.18±1.90观察组 36 81.67±9.83 91.02±10.90 209.71±19.18 387.12±29.80 15.13±2.10 6.74±1.64 t值 0.190 3.275 0.427 26.549 0.040 15.395 P值 0.846 0.001 0.670 0.000 0.968 0.000组别 例数 K+/(mmol/L) Na+/(mmol/L)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2.89±0.62 3.01±0.52 143.29±5.90 141.92±5.87 11.34±2.16 10.62±2.32观察组 36 2.90±0.31 4.21±0.40 142.87±6.24 135.90±7.00 11.28±3.17 7.17±2.41 t值 0.086 10.974 0.293 3.953 0.093 6.187 P值 0.931 0.000 0.770 0.000 0.925 0.000组别 例数 Cr/(μmol/L) WBC/(×109) IL-6/(ng/ml) TNF-α/(ng/m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100.90±9.8999.29±10.92 15.19±3.28 14.78±2.42 97.35±8.78 87.24±8.27 2.62±0.12 2.51±0.14观察组 36 101.28±9.4987.39±8.790 15.24±3.09 9.64±2.19 98.82±10.22 56.89±7.13 2.59±0.13 1.62±0.12 t值 0.166 5.093 0.066 9.449 0.654 16.677 1.017 28.960 P值 0.868 0.000 0.947 0.000 0.514 0.000 0.312 0.000

3 讨论

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在现在的医学中被广大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它具有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动力学稳定以及清除代谢产物等作用[2]。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中[3]。

脓毒血症的出现是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能够对脓毒血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出现死亡的概率。脓毒血症的形成给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4-5]。因此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细菌与毒素。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可以迅速清除血浆中TNF-α、IL-6等大中分子炎性介质,降低炎性介质浓度,从而阻断炎症放大级联效应,纠正炎性介质内稳态紊乱,重建免疫平衡,改善器官功能,延缓病程进展,最终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延缓病情进展,对稳定病情、积极治疗原发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结果显示,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O2/FiO2、及K+水平明显升高,GLU、Na+、BUN、Cr、WBC、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在经过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进行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后炎性介质的有效清除有关,因为IL-6与TNF-α是脓毒血症发病的关键性因素[6-7]。

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对血液进行过滤净化,能够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有效地改善机体的炎性反应,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肺间质出现水肿的现象,使得肺部的换气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8-9];改善电解质出现紊乱的情况以及清除代谢的终产物,超滤滞留的大部分水分,减轻肺水肿的现象[10-11]。在脓毒血症休克的早期治疗中,开展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迅速恢复循环容量,恢复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逆转休克[12]。但是,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患者样本量较小,而且治疗中所用的液体各有利弊,治疗的安全性也需要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序贯性多模式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浓度血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可以控制其发展,在临床脓毒血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脓毒血症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毒血症介质炎性
线切割绝缘介质收纳系统的改进设计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ncRNA H19与TNF-ɑ IL-1β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