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采用CT 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9-05-07弥兴
弥 兴
甘肃省宁县中医院 甘肃庆阳 745200
急性胰腺炎属于常见且高发的急腹症,具体病因较为繁复,病发后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及时确诊后进行治疗干预。CT 影像诊断技术可以保证更为迅速的影像采集效果,分辨率相对较高,有助于对胰腺血管与胰周积液状况做有效掌握,对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一定帮助。本文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4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运用超声与CT 检查分析,分析检查后检查的准确性,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4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为43 岁至71 岁,平均(55.01±3.95)岁;患者症状表现为黄疸、腹痛、高热、脂肪酶与血清淀粉酶等水平超过正常标准上限的3 倍,患者不存在其他器官组织损害,属于单纯性的急性胰腺炎问题。
1.2 方法
均运用超声与CT 检查分析。其中CT 检查中,运用平扫。参数标准中,电流置为120kV,电流设置为250mA;层厚为2.0 至4.0mm,重建层厚为5 至7mm。辅助患者做好仰卧位,扫查范围从肝顶部至肾脏下极位置。
1.3 评估标准
分析检查后检查的准确性,包括急性胰腺炎阳性率,同时对实质不均、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脂肪层模糊、胰腺局部增大、小灶液区等影像学征象做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将诊断结果通过spss17.0 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检出情况
见表1,在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上,CT 为85%,超声为52.5%,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检出情况[n(%)]
2.2 患者检查影像学征象结果
在具体脂肪层模糊、胰腺局部增大、小灶液区等影像学征象方面,CT 显著高于超声检查,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患者检查影像学征象结果[n(%)]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于多因素影响引发的胰腺内胰酶的大量激活,由此导致疾病反应[1]。患者会呈现出腹部剧痛,同时有腹膜炎体征,同时脂肪酶与血尿淀粉酶水平提升[2]。如果属于轻症情况,一般为胰腺水肿状况;如果属于重症胰腺炎,则可能合并休克与继发性感染[3],需要及时的抢救控制来减少好疾病威胁。在诊断技术中,腹部超声、MRI 与CT 等技术均可以,但是各技术有自身的优劣势,甚至需要配合多种技术联合辅助诊断,由此提升诊断的效果。
常规超声诊断便捷、成本低,反复操作较为灵活。但是容易因为气体影响而导致检查结果偏差。MRI 会有较高的假阴性,容易有漏诊情况。多层螺旋CT则可以达到快速的检查效果,同时可以在多平面重建技术支持来达到多方位图像,影像清晰度较高,不会因为体型过胖、呼吸运动以及胃肠气体影响检查结果。同时在增强扫描的辅助下,可以有效的确定病灶区域,对胰腺脓肿量、胰腺坏死病灶与小坏死病灶都可以有更高的检出效果。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更好的辅助作用。
本研究中,在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上,CT 为85%,超声为52.5%,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具体脂肪层模糊、胰腺局部增大、小灶液区等影像学征象方面,CT显著高于超声检查,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在病情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胰腺体积相对增大,以及胰管扩张等问题,此外CT 值一般在30HU,密度比胰腺正常标准更低。当病情更为严重,胰周的脂肪间隙会逐步消除,肾前筋膜会呈现变厚,胰腺轮廓会变得模糊不清。胰腺如果有炎性水肿或者组织坏死情况时,则会呈现出现胰腺低密度影,CT 值一般在10 至20HU 左右。水肿的病灶区域进行增强扫描则会有轻度强化状况,表现为低密度状况。坏死情况下则会有气液平面,出血情况下会有高密度影像出现。此外CT技术可以有效的展现急性胰腺炎中胰腺的形态与坏死的具体分级情况,由此判断其病情严重性,为预后情况做有效的判断指导。如果严重程度轻,可以运用药物保守治疗,情况严重则需要及时手术干预。因此诊断的具体程度情况直接影响的治疗方式,CT 诊断在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体情况还需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综合情况考虑,保证治疗方案的准确性,让诊治工作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展开。在临床诊断中,需要不断积累检查经验,提升病情判断能力,保证诊断有关参数设置的合理性,避免差错误诊与漏诊。必要情况下,需要考虑采用联合技术诊断,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尤其是患者综合情况复杂时,需要发挥技术间的互补性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采用CT 诊断可以有效的提升阳性率,对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