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某医院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05-06刘亚涛

医学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医务人员卫生

严 新 刘亚涛

北京民航总医院设备器材处,北京,100123

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均需消毒、灭菌处理,以预防医疗器械引发感染[1]。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逐渐发展,各种医疗器械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尤其是部分倾入人体腔内的紧密器械,如消毒、灭菌效果未达到标准,更易院内感染。研究显示,医疗器械的收送、使用过程以及使用完毕后的预处理过程等多个环节中均存在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产生医疗器械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预后[2-3]。本研究通过调查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针对性预防措施予以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防治院内感染。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北京市某医院发生医疗器械相关血液感染的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4.45±10.12)岁。另取未发生医疗器械相关血液感染的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44.51±10.3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均P>0.05,说明组间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均于该院接受治疗且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临床病历资料缺失;伴有精神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两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 研究方法

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污染、物体表面污染、医务人员手卫生污染以及医院感染认知缺乏等。根据上述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科室定时换气通风,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紫外线消毒。(2)各科室人员使用消毒液擦拭医疗器械,并进行地面消毒。(3)各科室医务人员上班期间不得佩戴装饰品,操作仪器前,注意个人卫生,同时注意进行无菌操作及处理医疗垃圾。(4)由科室主管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组成感染控制小组,每个月定期监督生物监测情况,并上报,同时定期进行讲座培训。收集两组受试者各项资料,包括医疗器械相关生物检测合格率和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合并疾病、麻醉方式、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切口长度)。对比两组受试者器械相关生物检测合格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满意度。

空气生物检测合格判定标准:含菌量低于200 CFU/m3[4];物表生物检测合格判定标准:含菌量低于10 CFU/m3[5];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判定标准:含菌量低于5 CFU/m3。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估,总分0-100分,得分80-100分为十分满意;得分60-80分为较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值<0.05表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疗器械相关生物检测合格率对比

观察组空气生物检测、物表生物检测以及医务人员卫生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9.41%、88.24%、93.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27%、43.14%、48.04%,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疗器械相关生物检测合格率对比 n(%)

2.2 影响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空气生物检测、物表生物检测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不合格均是影响医院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医院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96,P<0.05)。

2.4 两组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满意度为9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84,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n(%)

3 讨论

3.1 患者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病原载体

临床上,院内感染又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于医院内所发生的相关感染,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医生、护士以及患者家属等,其中更多见于住院患者[7]。因医院是多数患者聚集场所,患者易将病原体污染至医疗环境或医务人员上,从而导致医院成为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以及传播的场所,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及媒介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播散给易感染群[8-9]。其中医疗器械感染为院感极其主要的一部分[2]。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交接过程中,存在多种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医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10]。因此,院内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必不可少的部分[11]。

3.2 空气生物检测、物表生物检测及医务人员卫生检测不合格是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科室缺乏有效的通风设备,空气难以流通会导致空气污染;探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患者通常经同一个通道进出,会使医疗器械受到污染;换药室内操作台、物品储存柜以及相关治疗器械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会导致物表生物检测不合格;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视不足会导致手卫生检测不合格。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空气生物检测、物表生物检测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空气污染、物表生物污染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污染可能是引发医疗器械感染的重要因素[1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气生物检测、物表生物检测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不合格均是影响医院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的诊疗环境复杂,医务人员和患者活动频繁,尤其在病情紧张的情况下无菌操作可能不规范,另外在诊疗过程中对手卫生重视不足,都能增加医院内感染的风险[13]。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干预,从而降低医院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发生率。

3.3 环境、器械消毒及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重要性培训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环境及医疗器械定期进行常规消毒,同时注意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定期组织卫生培训有利于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导致的医疗器械污染,进一步降低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3.4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观察组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无菌操作,定期进行消毒,不但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满意度,更能降低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风险,这都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及自信心。针对医院感染知识和院内感染导致不良事件认知向医务人员进行深度培训,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对医疗器械的污染,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医务人员卫生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卫生歌
讲卫生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