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05-06李希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植骨股骨头髋关节

李希杰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456300

股骨头坏死属于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指不同原因所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与组织坏死等,治疗难度较大,且致残率高,成为骨科难点之一。尽管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差异较大,而且在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也并不如人意。基于此,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必要,随着相关研究增多,近期有学者提出采取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治疗[1],为了探讨这种治疗方案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我院将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确诊满足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研究,均接受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治疗,且随访半年以上。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4.3±5.4)岁;单侧发病33例,双侧发病7例;病程3个月~13年,平均病程(4.9±2.3)年;按照Ficat分期显示Ⅱ期患者29例,Ⅲ期患者1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术前进行常规诊断与检查,包括常规的诊断与X线或MRI诊断,根据诊断的结果确定患者的病情及坏死的部位,制定有针对性、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手术措施。采取患髋过伸位的方式,作用于髂前上棘下侧,制作适当的切口,控制长度为5cm左右,根据十字模式,将关节囊切开,适当提取关节液,并专业检验。操作动作应轻柔,拉开关节囊,在拉开期间,避免发生血运受损,尽量将手术位置充分暴露。利用专业的环锯切开并减压操作,选取小号弯勺将坏死的骨组织去除,临床操作中应控制好弯勺的角度与挖除的力度,尽量确保股骨头外壳维持一定状态。将上棘松质骨提取后放于股骨头残腔,采取专业铳子逐层填密骨松质,直到铳填至骨窗开口处。最后提取髂棘上部皮质骨,实施骨窗填补,彻底清洗不必要的血液与碎片后缝合。手术结束后,实施辅助治疗,比如适当的抗生素抗感染,针对疼痛较重无法耐受可采取非甾体药物镇痛,予以适量阿仑膦酸钠,减少股骨头塌陷等,同时予以抗水肿药物治疗与减压术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与术后半年时髋关节功能评分(参考Harris评分[3])与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术后半年时髋关节功能情况。

1.4 评价标准

1.4.1 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包括疼痛(0~44分)与功能(0~47分)、畸形(0~4分)、关节活动度(0~5分)4个部分,总评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

1.4.2 生活质量评分:采取生活质量GQOL-74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3 髋关节功能效果:包括4个水平:(1)优:评分≥90分,无疼痛,无畸形,功能恢复良好,关节活动度不低于210°;(2)良:80~89分,轻微疼痛,无畸形,功能轻微受影响,偶有跛行,行走时无需辅助,行走距离不低于1公里,关节活动度不低于160°;(3)可:70~79分,轻中度疼痛,畸形不严重,功能受到影响,存在跛行,行走时需辅助,行走距离不超过1公里,关节活动度不超过100°;(4)差:不足70分,未能满足前述标准。优良率=优率+良率。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与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后半年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前与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患者术后半年时髋关节功能情况 术后半年采取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情况,显示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0%。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科比较重视的课题之一,本病发病的原因相对复杂,可能和脂肪细胞增生溶解、动脉血液供应障碍、股骨头内压升高等有关[4],其发病年纪以20~50岁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股骨头坏死最初发病一般在股骨头负重区,若导致骨坏死的原因一直无法消除,则会造成股骨头结构变化,直到出现变形与塌陷等。股骨头坏死以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为主,一般情况下比较局限,治疗后可减轻或消退,严重情况下可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补救。目前,微创技术逐渐成熟与普及,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术在本病中逐渐开展起来,这种治疗方法有着操作简单方便、手术创伤小等优势,而且临床效果好。髋关节前外侧作小切口便可准确开窗及清除死骨,实现减压的目标。

在本文中将收治的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半年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可以看出,采取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能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可达到90.00%,比较满意。结合相关文献及自身实践,笔者认为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着这样一些创新点:第一,从髋关节外侧做小切口,创伤更小,可准确从股骨颈前下方开窗,以灯泡状将股骨头内死骨清除,并实施减压处理。第二,环钻从髂骨嵴下方取骨后制作成骨粒,使得髂嵴保留,局部创伤更小。第三,股骨头坏死骨头中骨髓基基质内骨形态会有蛋白表达下降表现,当加入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对坏死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此外,采取自体松质骨处理,含有比较丰富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有不错的骨诱导与传导及生成特性,将自体骨和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混合,分层植入股骨头,逐层打压,直到填满为止,使植骨区有良好的支撑。置入骨组织及成活后,有着永久性股骨头支撑效果,可避免股骨头发生坏死或塌陷[5]。

综上所述,微创减压联合打压植骨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植骨股骨头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