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的 画竹体会

2019-05-06同煤老年大学栗巧兰

老年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画竹用墨行笔

□同煤老年大学 栗巧兰

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是中国花鸟画中的传统题材之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竹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它蕴含着人类的气节:虚心、坚毅、顽强、不屈不俗。通过近年的临习,我对怎样画竹有了些许体会,现将浅薄之见与画友们分享。

《竹石图》清.郑燮

首先,要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和生长特点。竹子是由竹竿、竹节、竹枝、竹叶组成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竹子的品种很多,竹竿的粗细、竹节的长短都有所区别。竹子是左右出枝,有的出一个枝,有的在一个地方出2~3个;竹枝有节,在出枝的地方生出小枝,小枝上长竹叶;竹叶由叶柄和叶片组成,一柄有三叶至五叶的,还有六、七、八、九叶的,多少不等,但都成簇状。叶片修长,轻薄而挺健。

其次,要掌握竹子用笔用墨的方法。一、画竹先立竿,因为竹竿在画面布局上起着分割和支撑画面的关键作用。画竿又须留节,竿有粗细浓淡之分,这就要在调墨上下工夫。画竿要成组,有疏密穿插,行笔时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均可。由下向上称为顺画,由上往下称为逆画。画竹要节节提按,一气呵成。根据竹子的生长规律,竹的根部和梢部竹节稍短,中间的比较长,所以竹节不可忽长忽短、忽粗忽细、忽正忽斜。

画竹竿时要注意三点,忌平行、忌对节、忌三竿穿插在一点上形成鼓架状。用笔有藏锋,有提按顿挫,行笔要果断、自然,不可形成“大骨节”和“中气不足”。画竹竿的用笔,多用中锋,行笔果断,不可迟疑,随提随按,节节相隔,一节之内不可弯曲。画竹竿,一般情况下,墨色应该淡于叶,过浓则与叶不分,没有空间感,过淡又显轻薄,与枝叶不相协调。笔中水分不宜过多,过多则易渗化,导致竹节臃肿无力;过少又显枯涩扁薄,无圆润挺拔之势。画一、二竿竹子时,墨色可以接近,如画大幅多株时,墨色一定要有浓淡变化,表现出前后、主次、虚实的关系。画竹竿还要注意避免用墨忽浓忽淡,过湿或过干,一边浓一边淡等。

二、点节。点节时,要以书法中锋用笔,有提顿牵丝,呈弧线形,一种朝上弧,一种朝下弧,但在一幅作品中需取一致的写法。用墨则比竹竿的墨色浓一度,但要随竹竿的墨色变化而变化。竹枝要从节处出,切记不可“节外生枝”。出枝要像写草书一样,主枝与分枝节节生发、穿插有致,由粗渐细,不可一律。主枝、分枝是为布叶准备的,不必太细致,运笔顺势向外挑就可以了。

三、竹叶画法。竹叶成簇地长在小竹枝上,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形状,有“人”字形、“个”字形、“介”字形、“分”字形等等。画的时候要注意叶与叶之间的结构、长短、大小、正侧、疏密、偃仰等多种形态的变化和统一,才能表现出活生生的竹叶的自然形态和神态。

竹叶的组合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用笔要实按虚起,笔笔利索,有轻有重,充满节奏。切忌搭配成“井字”或状如“蜻蜓”。也不可像爆炸似的四面开花,让人迷失了气的走向,破坏了整体气势。叶要在竿的两边分布,不要凑在一处,要掌握画面的均衡感。

竹叶的用笔和用墨也十分讲究。起笔时可用藏锋、中锋行笔,也可用半侧锋,重按轻提,一抹而过,劲健爽快,干净利落,但也不能过快,避免造成浮滑。因为叶子的特点是瘦长挺拔、平薄舒展,所以叶态以平直为主,中间稍粗,两端渐细,侧面叶子要细,并可稍为弯曲。画叶避免几种情况:过短似桃叶,过长似芦苇叶,过细似柳叶。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以表现竹叶的前后、主次、轻重、虚实、老嫩等关系。

竹叶的组合分布是十分重要的,叶子的基本成组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自然生态就是一枝为一组,而且枝枝相生、枝枝重叠,重叠少的为小组,重叠多的为大组。竹叶在无风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下垂或上扬。在有风雨的情况下,竹叶必向某一方向飘举,有动势。风竹、雨竹或雪竹的风向要统一,或左或右、或倾或斜,大体一致,切记不要上下左右交叉或四面开花。竹叶组叶要有聚有散、有疏有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是竹叶在画面布局上的一个重要法则。

四、竹笋。竹笋是竹子的幼苗,因为竹子的品种不同,所以竹笋的粗细、大小、颜色、高低、姿态也不同。竹笋的画法,多以侧锋用笔,按照箨片的结构,由上而下,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交叉用笔,由浓到淡,由实到虚,或长或短,或粗或细,一气呵成。用笔要劲利不得迟延,用墨整体要淡,水分要适中,不宜太多,由上至下逐步减淡。竹笋画好后,要用浓墨从笋尖开始添加箨叶,并点斑纹。点时攒三聚五、疏疏密密,参差错落,以表现其自然形态。如画两棵或较多的竹笋时,要安排好疏密、高低、粗细、交叉或掩映等变化。用墨也应有浓淡、虚实之分,才能画出自然而丰富多彩的画面。画竹笋要注意:箨叶的结构不要左右对称,前后平齐;箨片上的斑点过于散乱则不自然,多株竹笋不要平齐,缺少变化。

学习画竹子,既要掌握它的结构特点和生长特点,又要掌握它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还要大胆实践,多练勤练,方能把竹子的形态熟记于心,继而内生于心,外化于神。

《竹报平安》 栗巧兰

猜你喜欢

画竹用墨行笔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听竹
——观戴卫画《板桥爱竹》
画竹题诗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微思考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王忠义教你写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