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潭镇土家族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音乐研究*
2019-05-06陈开颖董鑫
陈开颖 董鑫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本文将湖北宜昌五峰县湾谭镇土家族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形态作为研究对象。湾潭镇土家族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形态研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多个实录案例可资借鉴,形态研究方面也不乏深度和广度的实例,还有仪式意义及其传承方面的相关思考可资借鉴,显示出相关研究密切的相关性,高度的可比性,以及操作上的可行性。本课题汲人之所长,弃理论之所弊,选择“湾潭镇土家族”作为精准个案,“民间佛教音乐”为大背景,“丧葬仪式”作为突破口,“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工具,力图真正从音乐角度,针对仪式本身对民间佛教音乐作详细解读,并由此探索民间佛教仪式音乐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及其传承保护。如上研究,其意义与主要创新预测如下:1、通过湾潭民间佛教丧葬仪式音乐的个案研究,把握其在中国佛教传承史,佛教民间化基本进程中,对于鄂西土家族长阳南曲、土家族丧葬习俗、佛教教义吸收应用的本土化基本概况。2、实录个案,把握鄂西土家丧葬唱腔、锣鼓与歌舞仪式音乐生存详情,为其保护传承、提炼分析、把握规律提供真实生动全面的原始材料。3、音乐形态个案提供音乐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及其创作表演模式探索的物质基础。通过音阶、调式、旋律、唱腔以及器乐编制、曲牌、板式,解读声乐、念白与乐器配合的关系。4、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仪式音乐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及其传承保护关注音乐本身的自我发展在保护传统丧葬音乐仪式的前提下不断催发新的生命力。
课题主要内容有四:其一是湾潭镇丧葬“施食”仪式的历史简述;其二是湾潭镇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实录;其三是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形态研究;其四是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形态仪式意义解读及其传承思考。
一、丧葬“施食”仪式历史简述
(一)施食缘起
佛教施食仪,全称“瑜伽焰口施食仪”,寺院中重要度亡仪。本为密宗仪,后为佛寺所用。笔者暂将施食仪追溯到《救拔饿鬼陀罗尼经》所载,其后,施食便成为修持密教的人的必行仪式,也成为了寺院中度化亡灵的一种常见的佛事活动。
(二)历史沿革
焰口施食仪于诸经所载,有详略之别。
最早传入我国有关焰口之经典为唐代实叉难陀①所译之《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及《甘露陀罗尼咒》②二书中各载有真言,名为变食真言、甘露真言。“真言”即咒语。
其后,不空③译出《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与实叉难陀所译的《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为同本异译。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即不空所译《仪轨经》的起源部分别出单行本)、《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至宋代,诸师对于施食一法不甚了解,但都想极力恢复此法。遵式之《金园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观想》诸篇文章。然而其法并非密教仪轨,仅仅取经中之真言,再附以天台宗之观想方法而已。其《施食正名》中述有“斛食”、“冥道”、“水陆”。“斛食”指焰口施食;“冥道”为唐代之冥道无遮大斋,亦为密教行法之一;“水陆”为宋代兴起之仪式,见载于《施食正名》(见《金园集》卷四)。宗晓著《施食通览》,汇集诸家文篇,首载《救面然饿鬼经》二译,次录((涅架经》佛化旷野鬼神缘,《鼻奈耶杂事律》佛化魔子母缘及《宝云经》中比丘乞食分施鬼畜文,主张施旷野鬼神、施鬼子母救拔焰口饿鬼同为施食。仁岳著有《施食须知》,亦是以《涅架经·梵行品》所说的施旷野鬼施食及《南海寄归内法传》所说度诃利帝母缘与救拔焰口棍为一谈,也是同样地混淆诸说。由此可知宋代诸家对于焰口施食曾企图恢复而未得其道。
元代由于藏族喇嘛进入汉地,密教亦随之复兴。现存藏经有《瑜伽焰口施食仪》。其次第与《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基本相同,其前增有三归、大轮明王咒、转轮菩萨咒、三十五佛、普贤行愿偈、运心供养、三宝施食、入观音定;然后方破地狱,其后增尊胜真言、六趣偈、发愿回向偈、吉祥偈、金刚萨埵百字咒、十类孤魂文、三归依赞。从此瑜伽施食之法得以复兴。
明代之时,由于诸家传承不一,遂又形成杂乱之势。最开始,有一位名字不详的高僧增补元代的《施食仪》,形成了《瑜伽焰口施食科仪》。其后,天机禅师删其繁芜,编成了《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天台灵操为之作注,名为《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应门》,其中唯召请孤魂文不同。明末雲棲株宏又将“天机焰口”略加参订,编成《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又称为《瑜伽集要施食仪轨》,并为之作注,名为《施食补注》。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宝华山释德基又因袾宏本略加删辑,名为《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称《华山焰口》。乾隆六年(1741),宝华山释福聚又因之作《瑜伽施食仪观》。此外又有康熙十四年(1675)释寂暹著《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康熙二十二年刊《修习瑜伽集要施食仪轨》的跋文中说:“禀受师承不出一家,遂使流通经本大相径庭。纷纭彼此,莫知适从。”清代佛寺流行的《焰口》,多为《天机》和《华山》两种。
由此可以看出,施食一法从来禀受师承,不出一家,从而导致诸本大相径庭,彼此纷纭,莫可衷一,地域差异性逐渐明显。近代以来,寺院佛教中,南方以天宁寺的腔调比较出名,称为“天宁寺腔”;北方以五台山为著名,称为“五台山腔”。而一些其他佛教团体则就形成了民间佛教,其差异与寺院佛教相比可能更甚。
二、湾潭镇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实录
(一)湾潭镇道场介绍
1.仪式参与人员及其传承
徐年英道场的仪式参与人员有:掌教,唐第清,副科法士,籍贯湖北五峰,锁金山村六组,初中文化,奏名唐清元,师从何太真(已故),1965/4,1988年从业,时长30年。其余人员为:吴宏楚、郭南甫、程祖洲、程祖柱、黄云伍、柳祚云、等10人。
传承:张真-吴常真-何守玄-何太真-吴(田至尊)、唐(袁先奎)、陈、王。
2.仪式乐器与法器
乐器:大钹、二钹、包包锣、铙、小锣、手鼓、神铃、木鱼、镇坛鼓、镇坛锣、海螺。法器:令牌、卦、如意、三炷香。
3.服装及道具
服装主要有朝衣、法衣、法冠等。道具:引导灯、令旗、挂像等。
(二)道场“施食”仪式音乐过程实录
1.启坛
00:00-02:04 前奏,采用【起板】,每段内容结束后采用【华线路板】进行间奏。
简谱:《请观音一》
【华线路板】:2/4(包包 启包 包)|光光 启光 |启启 光 |启光 启光|启启 光光 |启启 光光 |启启 光 |光光 启光 |启启 光||
2.摄召幽魂
【中坛板】:2/4枪枪枪 枪枪枪|枪枪枪 枪|启枪启启 枪|启枪启枪 启启枪枪|启启枪枪 启启枪|枪枪启枪 启启枪||
05:09-05:37 念诵,间奏法器段【华线路板】。
05:38-07:16 唱腔,伴以法器【中坛板】。
简谱:《观音赞》
07:17-07:40 念诵,间以法器段【华线路板】。
07:41-08:13 念诵,间以【华线路板】。
08:14-09:24 念唱,间奏以【中坛板】。
简谱:《召魂二》
09:25--09:47 念诵,间以【中坛板】。
09:48-10:13 念诵,间奏以【华线路板】。
10:14-13:48 念唱,间以【罗愿板】。
简谱:《召魂三》
【罗愿板】:2/4启同启同 枪启枪 | 启同启同 枪启枪 |启同启同 枪 |启同启同 枪 |启同启同 枪启枪启 |同枪枪启 枪启枪启 |同 枪||
(每半句结束进入)
13:49-14:09 念诵,众合,间以法器段【华线路板】。
14:10-14:46 念唱,众合,间以法器段【华线路板】。
14:47-16:19 念唱,众合,间以法器段【中坛板】。
简谱:《召魂四》
22:12-22:20 素歌念诵。
22:21-22:33 念唱,众合,【解秽调】伴奏模式,间以【华线路板】。
22:34-22:41 素歌念诵。
5.宣疏焚疏
22:42-24:23 读词、焚文。
24:24-24:30 起板,素歌念诵。
6.施食
24:31-33:06 念唱,众合,【解秽调】伴奏模式,间以【施食板】,香灯师化财,法师洒米,终以【华线路板】。
简谱:《施食》
16:20-16:41 念唱,众合,间以【华线路板】。16:42-17:34 念唱,众合,间以【华线路板】。17:35-19:21 念唱,众合,间以【中坛板】。
简谱:《召魂五》
19:22-19:42 念诵,众合,间以【华线路板】。
19:43-20:34 念诵,众合,间以【华线路板】。
20:35-20:45 素歌念诵,在“谨当加持诵”启唱,伴以【解秽调】法器模式“当当|冬0|”。
3.开咽喉
20:46-21:24 唱咒,众合,【解秽调】伴奏模式,间以【中坛板】。
21:25-21:40 念诵,伴奏停止。
4.献酒
21:41-21:52 念唱,众合,【解秽调】伴奏模式,间以【华线路板】。简谱:《三献酒》
21:53-21:59 念诵,伴奏停止。
22:00-22:11 念唱,众合,【解秽调】伴奏模式,间以【华线路板】。
【施食板】:2/4枪 枪 | 枪枪 启 ||
7.送行
33:07-33:29 念诵,伴奏停止,众人合。
33:30-35:23 科书部分结束,锁板起板,拆幽所,安顿孤魂野鬼。
三、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形态研究
(一)仪式用乐概述
在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仪式中的次级仪式“施食”仪式中,仪式音声主要是以人声唱诵为主的声乐和以乐器、法器演奏的器乐。
1.声乐
声乐部分主要构成为科书唱诵曲。
(1)以功能分
①请神类
主请佛、法、僧三宝及儒道重要神灵,如《请观音二》等。
②赞歌类
赞佛、法、僧及儒道众灵。如《观音赞》等。
③功德类
即仪式散坛言功所唱佛曲,如《功德调一》、《施食》等。后者有特有的板腔。
(2)以旋律性强弱分,以唱、诵为主。
①“唱”旋律婉转跌宕,节奏徐缓从容,有明确的调式和曲式结构,富有旋律性。可伴以【解秽调】等专用伴奏曲牌,如《请观音一》、《请观音二》等等。
②“诵”的部分,吟、诵为主,旋律性较弱,声腔直诵,甚至无明确音高和调式,如“施食”仪念诵、宣疏读的《开咽喉》。
2.器乐
本仪器乐主要是锣鼓板,分过场锣鼓、伴奏锣鼓两类。“乐里藏音”是伴奏间过场的锣鼓段。如在“施食”仪式中《请观音二》用到了这种锣鼓板,基本节奏音型为:
伴奏:2/4 ×× ×××|×× ×××||
过场:2/4 ××× ×××|××× ×||
(1)过场锣鼓主要用于执仪者唱诵的曲目连接或仪式段落的法事衔接,从而渲染仪式氛围,加深对仪式段落的形象刻画。
起板:此卜同 此卜同 同 同 光| 启同. 启同. 启同同 同 光|启同. 启同. 启同同 同 光| 同光同光 同 光(从轻锤到重锤)|启同启同 光光启 光启 光 光||
华线路板:2/4(包包 启包 包)|光光 启光 |启启 光 |启光 启光|启启 光光 |启启 光光 |启启 光 |光光 启光 |启启 光||
中坛板:2/4枪枪枪 枪枪枪|枪枪枪 枪|启枪启启 枪|启枪启枪 启启枪枪|启启枪枪 启启枪|枪枪启枪 启启枪||
罗愿板:2/4启同启同 枪启枪 | 启同启同 枪启枪 |启同启同 枪 |启同启同 枪 |启同启同 枪启枪启 |同枪枪启 枪启枪启 |同 枪||
施食板:2/4枪 枪 | 枪枪 启 ||
(2)伴奏锣鼓更多的是在执仪者的唱诵过程中,其律动与乐曲节奏一样,起到烘托仪式现场情绪的作用。
伴奏锣鼓的伴奏音型:
① 2/4 × ×|× ×||
② 2/4 ×× ××|×× ××||
③ 2/4 ×× ×××|×××× ×||
④ 2/4 ×× ×××|×× ×××||
总之,本仪所用锣鼓与唱腔远远超出“九板十三腔”的范畴,本文将仪式声乐唱诵与锣鼓板式初呈与类型化,旨在揭示这些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丰富多变的音乐类型,在仪式衔接贯穿以及烘托气氛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形态描述与分析
现就丰富鲜活的仪式音乐的形态要素作一具体分析。
1.记谱方式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记谱方式为简谱记谱,原因有二:民间仪式惯用首调;师傅唱诵高低随意,难以定调。所能记谱,全凭其旋律间的相对音高尔。
2.描述与分析
(1)调式音列
综合本仪,下列相关音列与调式。
①音列
类型 音列(唱名) 音列发展 曲目基本形态 5 6. . 1 2 3 《召魂三》变体1 5 6. . 1 2 3 5 向上发展到5 《请观音一》《观音赞》《召魂一》《召魂二》《召魂四》变体3 6. 1 2 省略“徵”、“角”的五声性三声音列五声音列变体2 6. 1 2 3 省略“徵”音的五声性四声音列《三献酒》《施食》变体4 6. 1 2 3 5 音列省略低音5.向上发展到5《请观音二》《召魂五》
②调式
人声唱韵曲中,以do为结音的韵曲有两首,《召魂三》和《请观音二》;以la为结音的韵曲有八首,即剩下的《请观音一》、《观音赞》、《召魂一》、《召魂二》、《召魂四》、《三献酒》、《施食》、《召魂五》。
A.宫调色彩
人声唱韵曲中,宫调色彩并不常见。
《召魂三》以5 6 1 2 3的音列基本形态构成,此曲以宫音起始,在“商”、“角”、“羽”之间环绕,经“羽”上行到“宫”,或经“商”下行到“宫”音上,宫音也基本都在重音进行强调,最后韵曲的终止也落在宫音上,给人以完全终止的感觉,有着明显的宫调色彩。
《请观音二》以6. 1 2 3 5的音列变体4结构构成,由基本形态音列省略低音5.,向上发展到5,此曲以角音起始,整首围绕“商”、“角”,除了之后结束终止在宫音上以外,没有特别明显的强调,宫调色彩没有上曲明显。
B.羽调色彩
人声唱韵曲中,以la结音的经韵较为普遍,共有8首。
《请观音一》以5 6 1 2 3 5的音列变体1结构构成,由基本形态向上发展到5,此曲以宫音起始,羽音也基本都在重音进行强调,最后韵曲的终止也落在羽音上,给人以完全终止的感觉,有着明显的羽调色彩。
《观音赞》以6. 1 2 3的音列变体2结构构成,即省略“徵”音的五声性四声音列,此曲以宫音起始,羽音多次出现在强拍位置,并在乐句落音上毫无争议的确立了羽调色彩。
《召魂一》、《召魂二》和《召魂四》都是同样以6. 1 2 3的音列变体2结构构成,情况与上曲基本相同,羽音多次出现在强拍位置,并在乐句落音上毫无争议的确立了羽调色彩。
《三献酒》、《施食》由于句式短小,以6. 1 2的音列变体3结构构成,即省略“徵”、“角”的五声性三声音列,此曲中羽音多次出现在强拍位置,每句结束几乎都落在羽音上,确立了羽调色彩。
《召魂五》与《请观音二》一样,由基本形态的变体4结构构成,羽调色彩同样体现在强拍和结束音上。
(2)旋律形态
旋律形态特征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经韵的旋律唱腔大量运用固定腔句尾腔结束,即re、do、la结构。
音程类型 纯一度音程 二度音程 三、四度音程 五度及以上音程音程表现 6.-6. 2-2 3-3 1-1…1-5 6.-3 5.-2…1-2 2-3 5-6…1-3 3-5 6.-1 6.-2 2-5 5.-1旋律表现 同音重复 旋律级进 旋律小跳 旋律大跳
结合上表以及乐谱可以得出,在“施食”仪式中,旋律基本旋法以旋律级进和小跳居多,旋律呈现出平稳、柔和的运动轨迹,同时以旋律大跳进行辅助,使音响效果偶有紧张、对比的感觉,丰富了仪式音乐的旋律色彩。由于受当地“撒叶儿荷”等土家族音乐文化影响,旋律通常板起眼收,器乐间奏与乐句紧密衔接,有时还充当乐句中的一部分,因此让人感觉到一种一气呵成的旋律流畅感,极具民间气息。
(3)结构形式
①词体结构
人声韵唱曲的词体结构多为规整的齐言体,也有不规整混合句式。
A.四言句,如《三献酒》、《召魂一》等。
B.五言句,如《请观音二》等。
C.七言句,如《观音赞》、《召魂二》、《召魂三》等,词句数目多为双数等。
D.混合句式,再如四言与五言组合的句式:《施食》。
②曲式结构
本仪曲式总体结构为单乐段多句式。
A.两句式重复性单乐段
如七言体《观音赞》,反复三遍||:A(a4+b4):||
谱例(反复部分已省略):
B.三句式
如七言体《召魂三》,反复三遍,||:A(a8+b4+c8):||谱例(反复部分已省略):
C.四句式
如《请观音二》,||:A(a2+b2+c3+d4):||
谱例(反复部分已省略):
上述谱例符合分节歌的特性,因此说分节歌也不为过。
3.音乐形态的艺术形象
在丧葬仪式音乐中,音乐形态是其中一大重要内容,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不同的仪式段落中,其仪式音声表达的艺术形象也是不同的。
(1)形中有象
音乐形态能反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2)锣鼓乐
“启坛”段落中《请观音一》接的【华线路板】:
【华线路板】:2/4(包包 启包 包)|光光 启光 |启启 光 |启光 启光|启启 光光 |启启 光光 |启启 光 |光光 启光 |启启 光||
这里的艺术形象就是就是观音大摇大摆度方步,气氛庄严肃穆。
“摄召幽魂”段落中的《请观音二》接的【中坛板】:
【中坛板】:2/4枪枪枪 枪枪枪|枪枪枪 枪|启枪启启 枪|启枪启枪 启启枪枪|启启枪枪 启启枪|枪枪启枪 启启枪||
这里的艺术形象则是欢快入召的社会底层的小丑形象,气氛戏谑欢快。
【罗愿板】:2/4启同启同 枪启枪 | 启同启同 枪启枪 |启同启同 枪 |启同启同 枪 |启同启同 枪启枪启 |同枪枪启 枪启枪启 |同 枪||
a4(2+2)+a14(2+2)+a26[4(2+2)+2],a原始形态跛行;a1转跛行为大摇大摆;a2回归跛行,速度稍显敏捷,结束以点题式一锤锣。整个罗愿板出现至少三种步态,得以圆满归宿。生动地刻画了生活艰辛的跛行生活,在施食仪式中昂首阔步的幸福姿态,以及敏捷抢食的生动图景,甚至最后终能如愿受恩的完整过程。
“施食”段落中的【施食板】:
【施食板】:2/4枪 枪 | 枪枪 启 ||
材料及其简洁的4拍。长长的两锣,刻画出饿鬼大获全胜的宏大喜庆场面,短短的八分锣,继之以一声长镲,更将这种胜利的喜悦挥洒张扬。
(3)声腔
①劳动号子《请观音一》
a8(4+4)+b10(4+6)+c8+a110
劳动号子的特征:(sol-do-re)+(do-sol-mi)+(sol-redo)+(re-do-la),四个三音组,其中1、3组属于典型四五度强功能进行,在《黄河船夫曲》的典型节奏动机下,释放出出高强度的劳动信息。
②山歌《请观音二》
a(4+4)+ a1(6+8)
山歌特征:长时值的四分附点音符,置于若干十六分音符之后,尽显悠长气息,在宫调体系中,长时值的角商音勾画出山清水秀的风景画。
③舞歌《施食》
(中间重复上部分)
a(4+4)+ a1(4+6)
舞歌特征:强烈的律动性,配以秧歌锣鼓:枪枪|枪枪启|
④文人吟诵调《召魂三》
文人吟诵调特征:吟与诵相结合,旋律优美绵长,朗朗上口。
(4)民间社会角色
音乐形态的艺术形象,勾画出民间社会丰富的社会角色,反映出民间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
四、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音乐形态仪式意义解读及其传承思考
(一)仪式意义解读
“施食”仪式,如同文献中记载的一样,主要的功能是超度亡灵,让生前因为言行不端坠入地狱的鬼道众生能够饱食一顿,得以听闻佛法,且因其真心忏悔而可以脱离地狱,得到解脱与超渡。
仪式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为仪式的度亡、拜忏、解罪功能服务,通过仪式表演,让斋主以及亡人的亲朋好友缅怀亡人生前的生活万象,音容笑貌。
与文献记载不同的则是,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施食仪式是为逝者及其家属布施饮食,为的是让当地的孤魂野鬼吃好喝好,不来打扰对逝者亡魂的超度。
(二)“施食”仪式音乐形态传承思考
音乐形态作为仪式传承的主要内容,佛教仪式音乐既可能是文人音乐,也可能是宫廷音乐,还可能是民间音乐,但它从来不能独立于仪式存在,更不可能在仪式中独自产生影响,而是要与特定的佛教内容相结合,共同对人心理产生影响。其接受与传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包含着逐渐将音乐与佛教教义结合起来并转化为自身的生活观念、人生态度及生活意义等内容。
传承载体是指能够承递佛教音乐文化内涵的有形物质文化承载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承载。佛教的宗派组织属于无形的精神文化载体,仪式文本与宗教法器等客观存在属于有形物质文化载体。传承人则是作为佛教仪式音乐传承的特殊载体,他们既能将佛教仪式音乐作为一种口传文化,在没有曲谱记录的情况下全凭传承人的记忆能力和即兴发挥,并能利用仪式文本、宗教法器等客观存在,通过仪式过程将有形的物质文化承载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承载结合联系在一起,完成其文化传承。因此,人是最重要的传承载体。事实上,民间佛教文化的传承往往比寺院佛教文化存在更困难,就像很多民间文化已经消失在民间一样。民间佛教的发展与传承受地理位置、民风民俗等影响,不同于一些寺院有理想的地理位置、固定的经济来源等等,大多都很难被大众所知道。因此,通过我们将他们的音乐及其所包含的文化以现代教育传承的手段完整清晰的记录下来,使其能运用到民间佛教音乐文化传承中来,让大众知情,更便于传承人的精确传承与复原传承,为介绍、推广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发扬湾潭镇佛教音乐文化尽微薄之力。
五、结语
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构成,成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与宫廷音乐的重要纽带与通道,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屡遭破坏,或因音乐主体本身的日渐消亡,更或是因被历史发展驱逐,从而导致逐渐进入了博物馆成为一件件“历史的结晶”,而今却只有宗教音乐仍以活态传承于寺院之中以及民间各地。特别是佛教作为一种外来传入中国的宗教意识形态,为了在异域扎根下来、传播开去,其总是主动努力地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大放异彩,成为当地教徒与民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音乐形态正是联系传统文化精髓与现实生活的重要媒介,这一媒介折射出民间宗教音乐与我国古代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及宫廷音乐的关系总是呈现出混合、交流的姿态。因此,湾潭镇土家族民间丧葬仪式音乐的形态就是常常被人们美誉为传统音乐的“活化石”的精彩基因片段,本文对湾潭镇民间佛教丧葬仪式的程序内容、板腔的形态风格、仪式音乐传承思考等内容进行有益探索,即是力图解读这一基因片段的一种艰难的尝试。■
注释:
① 实叉难陀(公元652~710年),梵名Sikshananda,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喜学,为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
② 《甘露陀罗尼》,是密教中阿弥陀佛的根本咒。此咒在汉文藏经中有三种译本。一、《甘露陀罗尼咒》,但有咒语而无经文,是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于证圣元年至长安四年中(695~704)在佛授记寺译。
③ 不空(公元705年~公元774年),梵语Amoghavajra,译为不空金刚,唐玄宗赐号"智藏",密宗祖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