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翠袖黄冠白玉英
——简析紫砂“水仙对壶”自然美的造型特征

2019-05-06王柯钧宜兴紫砂工艺厂

景德镇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鳞茎水仙花水仙

/王柯钧(宜兴紫砂工艺厂)

图1

“水仙对壶——含香•水中之王”,说起来还是本人于上世纪80年代期间设计制作的壶艺作品,近30年来,却一直受到众多壶迷藏友的欣赏和珍爱。分析其创作成功的奥秘,笔者认为,主要是运用神奇的紫砂泥的独特功能,通过传统花塑和素塑工艺相结合的手工工艺,根据外观形态特征重塑它的自然美本质,并赋予真挚的情感理念,才使该作品富有艺术生命力。

一、水仙的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可谓“天工造化”,令人欣喜,令人惊奇,令人叹为观止。

水仙花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植物,它的形态、品性,令人赞赏。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具鳞茎、叶扁平、阔线形、先端钝。冬季抽花茎,近顶端有膜质苞片,苞开后放出花数朵,排列成伞形花序,花白色,芳香清远,内部有黄色杯状突起的副冠。产于我国浙江、福建等地,尤以漳州水仙为最。水仙的鲜花为制高级芳香油的原料。冬季,百花凋谢,水仙性较耐寒,用鳞茎繁殖,一般适合肥沃的砂质壤土,亦可用水培法,取一陶盆,注一汪清水,拣几颗卵石,将水仙鳞茎置于盆中,就能生根、放叶、抽茎,成为冬季室内陈设的为数不多的季节性观赏植物。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对水仙溯源,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传说中的水中神仙,按《越绝书》称(伍)子胥为水仙,《拾遗记》则称屈原为水仙。二是指花名,称“花如金盏银盆,养于水中,清香淡雅”。宋朱熹《朱文公集》有诗赞水仙:“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水仙,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植物,随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对水仙的自然美也就加强了,这从人们将水仙的鳞茎置于盆中精心培育、让它在冬季开花观赏、美化环境这一点上就可证明。然而,花开花谢,这也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本人设想,如果将水仙的自然之美,通过壶艺作品予以表现,不就能让水仙之花永不凋谢了。优美的形态,常驻青春的容颜,一年四季花开不败,芳香永留人间。于是,“水仙对壶——含香•水中之王”的创作理念,就逐渐形成了。

二、“水仙对壶——含香”的形态特征

生成于天地宇宙之间的各种物体形态,是自然美的基本形态构成。自然美形态呈现出千变万化、令人数不胜数、眼花缭乱的特征,这种变幻无常、形态无尽的外在表现,向人们展示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美。而水仙的形态,就是其中的一种。

紫砂“水仙对壶”的造型形态,分别以具象和素塑结合的形象,呈现出别一番的意境。

“水仙对壶——含香”(图1),采用花塑器仿生态工艺,以水仙鳞茎为造型形体,设计制作成惟妙惟肖的紫砂壶。壶体以本山老段泥制作,壶嘴、把、钮粉饰紫砂色泥,点缀成扁平阔线形的苞叶,并将壶嘴、壶把装点成侧茎,截盖嵌隐在水仙球顶部的蒜瓣纹里,不露丝毫痕迹。圈足底仿水仙球根的形态,自然逼真。而花苞,则含香即将开放。

整器匠心独具,将壶艺打造成一枚栩栩如生的水仙球茎,妙趣横生。2003年10月,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一届中国陶瓷品“中陶•方圆杯”展评中,含香壶获得优秀奖。

水仙,自古以来早就有“凌波仙子”的雅号。2002年12月,岁值隆冬,在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展厅里,含香壶以“凌波仙子”为名,以它“清灵水秀、飘逸轻盈”的神态,博得众多观赏者和评委的赞誉,一举获得“银奖”。有一位壶艺评论家还赋诗一首,赞含香壶:

清水一盆生琼枝,含香凌波动冰肌。

地冻天寒不畏惧,壶艺造型显神奇。

图2

三、“水仙对壶——水中之王”的情景演绎

“水仙对壶——水中之王”(图2),通过对自然物体形象的水仙形态进行艺术加工,提炼重塑,以另一种情景予以表达。

自然美不是以静态存在,它是动态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进行。天有四时,春风送来百花开,充满蓬勃生机的美丽;夏日骄阳似火,呈现热烈的色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喜迎丰收的金黄;寒冷的冬天朔风怒吼,皑皑白雪装点着整个世界,苍茫大地凸显英雄无畏的气概,自然界中,除了岁寒三友松竹梅,还有不畏严寒的水仙花。

寒冬季节,树木凋零,百草枯萎,除腊梅迎着风雪开放外,在许多人家的茶几条案上,取一只紫砂水仙盆,置几颗雨花石或鹅卵石,盛上清水,水仙的鳞茎根部就能生出密密匝匝嫩白的须根,在卵石间扎根,并抽出叶片,抽茎生出花萼。水仙花在凛冽的冬季,给人们送来清新馥郁的馨香,阵阵扑鼻。人们把水仙花作为家庭观赏植物,优化环境,说不定还有一份感情的演绎——欣赏、喜欢松竹梅的坚强,还有水仙的清雅。

水仙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按它们的拟人化品性,各有特征:兰花为王者之香,梅花为群花之魁,牡丹为花中之王,荷花为水中芙蓉,菊花为寒秋之魂,月季为花中皇后,山茶为花中贞女,桂花为金秋娇子,杜鹃为花中西施,水仙为寒冬仙女。水中之王壶采用本山段泥为基料,以紫砂素塑工艺手工制作而成,壶身与嵌盖合成抽象的水仙球茎,一捺底,使整器端庄稳重。壶嘴、盖钮和壶把以紫砂色泥粉饰,形状、色泽均为具象的水仙花茎叶,从壶把生出的扁平阔叶和盛开着的白色伞状花朵贴塑于壶身,自然天成。外面的冰天世界飘着雪花,小屋里绽放着葱葱郁郁的水仙花,“寒冬仙女”陪伴着,融融暖意缠绕着,那情那景,该是何等的雅致啊。而紫砂茶具“水仙对壶”,能一年四季含香,倩影常随,给人冬天送暖、夏日送凉、秋天送爽、春日送芳,则更增无穷的美妙和生活的乐趣。

四、结语

笔者通过“水仙对壶”的创作,在对自然美的认识和重塑过程中感悟到:作为自然形的花塑器和素塑结合的紫砂艺术品,首先,需以外观之美致胜,景致逼真生动,匠心独运,足以怡人;同时,需以工艺技巧之美致胜,选材新颖,使人悦目赏心;关键之处,还需寄情自然,借形抒情、借景寓意,所表达的内容是充实的、深邃的、值得品味的,能勾起人们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并能从自然之美的享受到精神之美的享受中去陶情、养性。

猜你喜欢

鳞茎水仙花水仙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百合
一株水仙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爱丁堡水仙
水仙帖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水仙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