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绘,让瓷上纹饰成为了瓷上国画
——从开景德镇窑彩绘先河的青花瓷说起

2019-05-06陈晶晶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瓷画粉彩彩绘

/陈晶晶 (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人们对国画的定义是这样的:“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宣纸上。”依此推论,瓷上国画就是以中国的绘画形式,在瓷上作的画。

在瓷上作画的形式,用陶瓷专业俗语来说叫“彩绘”。

开彩绘装饰先河的是唐代的铜官窑(湖南长沙),继而是宋代的磁洲窑(河北邯郸),再是元代的景德镇窑(江西)。铜官窑以褐、赭、绿颜料彩绘;磁洲窑以黑颜料彩绘;景德镇窑以含氧化钴的矿物质颜料彩绘,由于氧化钴入窑经高温烧制后呈青色,人们称之为“青花瓷”。青花瓷打破了景德镇窑以纯釉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开景德镇窑在瓷上彩绘的先河。

青花瓷,最初只有纯粹的青花装饰,后来慢慢开发了与其它釉下彩、釉上彩结合的多种装饰形式。

青花与釉下彩结合,最典型的装饰形式是“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釉里红以天然矿物质原料氧化铜为着色剂,入窑经高温烧制后呈红色。在“青花釉里红”装饰形式中,一般以釉里红描绘主体纹饰,以青花完成烘托主题的辅助纹饰,其烧制技术比较难掌握,因为青花的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而釉里红的烧成温度在1250℃~1280℃,两者之间有温差,这需要特别有经验的窑工才能做好。

青花与釉上彩结合,最典型的装饰形式是青花斗彩(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色”)和青花五彩:

青花斗彩是在坯体上以国画里的“白描”技法用青花料勾勒出整个纹饰的轮廓,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烧成如国画里的白描样稿一样的半成品(对青花斗彩来说,工艺到这一步,还是半成品。但如果只将其用于纯青花装饰瓷的话,它是一件成品,因为瓷上的纹饰是完整的白描图),然后再在半成品瓷胎上的青花双勾线内填充釉上彩(施彩的方法可以是填彩、点彩、复彩等);

青花五彩以青花(作为蓝色使用)、红、黄、绿、紫为主要颜色,采用国画里最常用的“没骨法”彩绘。先在坯体上将纹饰里需要用蓝色表现的部分以青花料描绘出来,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烧出只有青花部分的半成品瓷,然后用釉上彩将纹饰的其它部分完成,把画面补全。《南窑笔记》将这一彩绘工艺过程描述为:“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

元青花,借鉴铜官窑和磁洲窑的“双勾平填”法——先用勾线笔以“白描”技法把纹饰的轮廓勾勒好,然后在轮廓线内均匀填充彩料。清康熙起,开始将勾勒、渲染、皴法等技法并用,并创造了“青花分水法”,使瓷上纹饰有了国画的“墨分五色”之妙(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我们来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此罐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画中的山水质感如真,画面的整体效果似水墨国画。

让景德镇窑的瓷上纹饰更进一步的贴近国画之艺术效果的是与青花瓷齐名被列为景德镇四大名瓷(颜色釉瓷、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之一的粉彩(釉上彩)瓷,始于清代康熙,盛于雍正。

粉彩的彩绘工艺分为描绘(画)和填色(填)两步骤。描绘是根据装饰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粉本,画工笔画、画写意或图案,画完后填色(填色前先用‘玻璃白’打底)。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搨抹,而清水之色便于堆填也。(《陶冶图说·圆琢洋彩》)”

康熙粉彩采用“单线平涂法”和“无线涂绘法”;雍正粉彩的花卉似中国画的“没骨花”,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乾隆粉彩“常加绘料彩、金彩、黑彩,还常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其彩绘技法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彩绘纹饰富有中国画的笔韵。粉彩瓷纹饰的题材人物、山水、花鸟皆涉,纹饰的层次清晰,立体感极强。我们来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清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此瓶高37.6cm、口径4.1cm、足径11.6cm,直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瓶通体白釉,依瓶势绘桃树一株。桃树从瓶底起蓬勃向上伸展,其花鲜艳粉润,其叶青翠欲滴。

民国时期,“珠山八友”成员,在浅绛彩瓷的影响下,将文人画引入粉彩瓷画中,让粉彩瓷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瓷上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相融,崭新的艺术表现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开启了一扇新门。

“珠山八友”不仅创新了粉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创新了粉彩的彩绘工艺、技法:专攻人物的王琦将西洋绘画技法引入瓷画,让瓷上人物画有了西洋画的光影效果;专攻人物的王大凡研发出不需先用玻璃白打底,直接以粉彩作画的“落地粉彩”技法,减少了彩绘工序;专攻山水的汪野亭创瓷上“通景山水”装饰形式,让山水画之“三远”法在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专攻花鸟的刘雨岑创“水点桃花”技法,其笔下的花朵鲜活如真。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将清光绪年间从国外引入的“洋彩”本土化,自制“洋彩”,并调配出了比“洋彩”还要多的颜色,人们将这些本土化的“洋彩”称为“新彩”。

新彩由铜、铁、锡、锰、钴等金属氧化物与各种硅酸盐溶剂相配炼制而成,色料除了红、黄、西赤与麻色不能调色外,其余各色可视画面需要相互调配。用新彩在瓷上作画,其艺术效果与国画如出一辙。

新彩与青花、粉彩相比,有非常鲜明的优点:其一,与作国画一样创作效果所见即所得;其二,可以反复罩色,多次回炉烘烧,彩绘艺人可以对画面进行多次修改,以达完美;其三,不仅能表现国画的艺术效果,还能表现水彩画、油画的艺术效果。

因为我酷爱国画,也熟谙国画的表现技法,有国画功底,所以当我选择研习瓷画时,首选了能在瓷上呈现与国画如出一辙的新彩彩绘表现形式。

我喜欢画现实情景,因此我在工作室呆的时间远远少于我出游的时间。出游在外,遇上好景,便安顿下来,呆上几天,慢慢转悠,慢慢看,多视角临写,这样的感觉很好很畅快。

作瓷画与作国画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构图。因为作国画是在平面上,作瓷画是在立体器物上,要将采风的平面手稿转换成瓷器上的画面,还是要花心思的,需要揣摩好画境、瓷器的造型语言、构图三者的关系。对此,我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悟得了一些心得的:比如表达蓬勃向上的画境,选择器腹挺拔的器型;表达博大旷达的画境,选择器腹宽大的器型;表达宁静闲适的画境,选择小巧玲珑的器型……

我认为,要想让彩绘于瓷上的画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瓷上国画,要从两个方面好好下功夫:一是精通陶瓷彩绘工艺和技法,一是悟透国画思想和技艺。

古至今日,陶瓷彩绘艺人,让陶瓷彩绘成为了一门真正的艺术,让彩绘瓷成为了一类真正的艺术精品,作为陶瓷彩绘队伍中的后来者,我会努力,与当代陶瓷彩绘艺人一起将其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瓷画粉彩彩绘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温暖的街头针织彩绘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王清丽瓷画
辽彩新韵
——林声瓷画作品选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