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话传统与现代

2019-05-06赵国学

景德镇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陶艺景德镇陶瓷

/赵国学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生活艺术化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审美情趣也越来越多元化。就陶瓷而言,也在不断地更迭变化。譬如说传统陶瓷该如何传承,现代陶瓷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该如何交融,都需要我们从事陶瓷行业的人下功夫,去认真面对。

所谓传统陶瓷,在我们的印象中,传统陶瓷就是青花仿古,粉古彩,新彩,珠山八友等绘画类或雕塑类常规器型作品。而现代陶瓷是立体陶艺让人琢磨不透的颜色釉和肌理效果的造型或混搭的一些烧造工艺等。

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待一件陶瓷作品?也许因人而异吧,不论是传统陶瓷或现代陶艺都有他的审美意趣和受众群体。当然,现在有许多陶瓷从业者在常规造型上,把釉上,釉中,釉下,雕塑等一切可以结合的技艺混搭在一起,含蓄、豪放的手法来表达意境,增加一些装饰性和观赏性,使之耳目一新。

陶瓷艺术必定是艺术再造和技术相结合才可以造就优秀的作品,技艺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手工业时代艺术的辉煌,现当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一味沉浸在传统中,固有思维就会淹没自己,失去再发展的方向,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融点才是根本的途径。

我们都清楚,再好的现代艺术和传统是分不开的,没有传统就等于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陶瓷作品就像大树失去了根基,没有养料,就算表面如何的光彩照人,其实已没有了神韵;但不结合现代艺术,就会停滞不前,原地打圈。陶瓷作品只有把传统技法和现代陶瓷特殊艺术效果有机衔接,才能让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艺术感染力。

在现代艺术家崇尚本能和直觉的今天,迷恋于淳朴和直率的超然心态,娱己悦人成为其创作的基本态度,对具有自然形态的手工痕迹和应用,正好成为满足他们回归自然,但又力求创新的心理需求,现代陶瓷在材料方面他不问粗细优劣,强调材质运用与个性表达相吻合,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识地利用反技术与肌理效果,在装饰方面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意性与偶然性,保持手工制作的痕迹,或体现自然的一种心态。

记得有位资深老师说过,我们要引领陶瓷市场的审美取向,而不是追着市场跑。化被动为主动,口说易之,而为之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放弃这种开拓精神,只觉得两者都要为之,很好的找出契合点。这就要求陶瓷从业者应具备开拓与进取的精神,孜孜不倦地去吸收传统和姊妹艺术的营养,不论在工艺和文化修养上,不折不扣去充实,只有夯实这一点,才能在陶瓷的道路上走得稳,行得远。

有幸,今年的第13届全国陶艺作品美展在瓷都景德镇举办,这是一场盛大的陶瓷大餐,让我们陶瓷从业者们大饱眼福,至少对于我。我和朋友去看过几次,给我感触最多的是这次美展以中青年的现代陶艺为主导地位。大多都是专业院校的科班作品。记得在一个平行展的展厅里,看到许多陶瓷酒瓶状的物体挂满了一面墙,每个酒瓶的瓶身凹凸不平,有底部开裂的,有瓶口缺失的,有画面残缺的,还有的瓶身粗糙的。我对朋友说:要是早十几年前这都是瓷厂丢在厂房角落的废弃品,不屑一顾,不值一提。但现在挂在展厅墙上成为艺术品,这可能是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的改变!他们也许做的不是陶瓷,是在追求一种"玩”的状态,享受其过程吧!

展览近一个月的时候,就有陶瓷大学的老教授看不下去了,在微信上发表了一封言辞犀利的公开信,扔出来一连串的疑问和不屑,被很多微信群转发,就好似在寂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浪花。接下来可想而知,接招的漫骂,互掐,不下好几个回合。

其实陶瓷本身没有错,关健是这个时代在发展,审美观念在改变,以残缺为美的取向。就像年轻人穿乞丐服一样,以裤腿破个洞,裤脚破个口等为时尚一样,要在上世纪90年代是没人会穿的,因为那是穷的表现。当不尽然,回到陶瓷上看传统陶瓷作品,或许看久了会视觉疲劳吧!人们的审美要找新鲜感来刺激!争论是有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让陶瓷从业者们反思和总结,更好地看清前面的路该如何走。

社会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伴随着一定的矛盾,社会发展产生矛盾同时又在解决矛盾,如此循序渐进,周而复始。陶瓷发展也一样,在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绘画艺术要求陶瓷设计者不但具备绘画的基础造型技能和审美意识,更应该在现当代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中拥有独特的理解与运用,现代陶瓷作品就是个性的表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陶艺家们,都曾经创作过经典的个性作品,都具有时代的烙印,都会凸显自己的独特审美观,设计者都会在作品中把个人的主观意识,文化修养,潜意识的最大限度通过陶瓷表达出来。

一次在朋友工作室的聊天中,好几位朋友都提到了陶瓷文创产品,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发各类的文创产品,这可能是目前一种文化消费趋势,做这些陶瓷文创产品的大部分是很多方面佼佼者,或院校的大学生们,他们有很好的设计理念和专业技术,三五个人在一起就可以开发新产品,这种文创陶瓷产品画面简洁而富有创意,或紧跟社会发展的气息,但又不失陶瓷工艺,不是说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嘛!这些敏锐的先行者顺应时代审美情趣,在适应生活的陶瓷杯、碟、碗、盘等日用器皿中注入了新鲜的技艺和灵感,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这让他们也尝到了甜头。

很早以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确实是形象概括了景德镇传统瓷业的情况及其影响世界的成就,也体现了工匠人的成就,奠定了手工制瓷固有的地位,正如现当代有很多景漂,他们都是来自全国或世界制瓷方面一些能工巧匠,或推广的精英,他们带着梦想来到景德镇,扎根于此,为陶瓷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也为陶瓷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更为陶瓷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演绎了不一样的节奏,相信在有着千年制瓷历史的景德镇不缺传统,生生不息的窑火会点燃现代陶瓷人的创新激情。

如今的陶瓷市场虽早已退出曾经的繁华,泡沫已不再,用景德镇话说带耳朵来买瓷器的人不再疯狂,慢慢变得理性和谨慎,也有许多陶瓷从业者意识到查漏补缺,趁着市场低迷的拐点不断提升技艺和文化修为。更可喜的是,为打造景德镇国家级传承与创新实验区,给古老的景德镇注入青春活力,政府在这几年准备投下一千多亿巨资,和提供优惠政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归根结底,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其他艺术种类,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吸收外来文化不是模仿或照搬,更不是丢失自己的艺术特质。只有认真研究传统陶瓷艺术,归纳,传承,发扬好,吸收融汇现代艺术的新成就,新工艺,博采众长,充分发挥现代陶瓷艺术的时代感和审美意趣。

相信有着千千万万陶瓷从业者的热爱和探索,有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传统根基,在这工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时代的背景下,在长期手工制瓷实践积累的过程中,现代陶瓷的发展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陶艺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