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心做酒折戟沉沙

2019-05-05三圣小庙

休闲读品·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做广告酒香悲情

三圣小庙

1

过去多年的酒业发展,套用经济学的话说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这个过程太长了,而且越演越烈。

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板,一百个里有九十九个是从别的行业转行过来的。这些老板们是非常脸谱化的。我简单勾勒一下: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可投资金在三千万元以下,在原行业发展遇到瓶颈想寻找新的机会,同时非常爱酒。

都知道酒若卖开了很赚钱,但这钱是如何赚法,这其中不足为外人道的法门他却不懂。只是一厢情愿地想,就算卖不开也不会赔太多,因为投入基本是固定资产。

这些外行老板转行过来,首先要买个厂,因为有钱,租别人的是不愿干的,自己建廠也不是不可以,但建厂后再去批生产许可证周期太长,等不及,所以都是选择购买一些有证的小厂。其实酒厂不值钱,酒厂一般都远离市区,在郊外或乡镇,一二十亩地,二三千平方米厂房,土地一般是半批半租不值钱,房屋以及设备也不值钱,值钱的就是那个生产许可证。

大致买个这样的酒厂五百万元左右是绝对可以的。老板们不在乎五百万元还是一千万元,因为有固定资产在这里,就算想转手也亏不到哪去,所以在买厂时都很豪迈。

买厂以后要定位产品,就在这个环节选择摆在他们的面前。

他们这时候已经对酒行业很了解了,如果想赚钱就是勾兑,找个好师傅把味道调好,然后借鉴一套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以销定产,这是正途。

可这样做的缺点是投资大,风险大。卖起广告来,可比买厂时的资金需求量大得多。这个时候就开始犯嘀咕了,积极?还是保守?

选择积极方向的有一小部分能成功,而选择保守方向的,结果都是全军覆没,无一幸免,例子一举一大堆。

选择保守就是选择不对市场进行投入。他们这时候的思路就统一到一个模式上来,不管前面各个老板是何种原因转的行,也不管这些老板天南海北甚至生活的时代差上多少年,到了做出保守的决定时,他们就好像同一个人似的,说辞高度接近。

这个保守的经营思维是:一、不做广告只做好酒。这样就算卖不掉我还有酒在,钱没随着宣传打水漂。二、好酒便宜卖。和勾兑酒比质量,把营销的费用让利给消费者。三、渐进式发展。赚了钱再做广告,循环投入逐渐做大,做成百年老店。

就这个思路,二十年里我见过五个,想法到这里就高度接近,结局更是完全一致。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啥叫“心碎”,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未来。

酒企首先是个企业,它的功能是融资投资,资本是逐利的,不盈利就贬值,所以一旦投入,现实立即照亮理想,逼着不得不去赚钱。

保守型的之所以失败,归根结底是时势所逼,在导向一致的单边市场,无论谁逆势而为,最终都会粉身碎骨。

从兴趣出发,这个提法这两年很多人在提,我个人的观点是从兴趣出发而最终有所成就的,其实并不多,偶尔有一些出现,好像就是普遍规律了,其实,那或许只是特例。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职业的选择多数是被动的,被动地被推到某一个位置上,从此为一份单调的工作而日趋平凡。偶尔夜半梦回,想来青春远去,暗自一声叹息。理想依然存在,不过闲置太久,落满了灰。

有些生意人,剑走偏锋,目光独到。酒企中也有这样的高人,但成功的不多。理念都挺好的,酒做的也正派,但后来逐渐悄无声息了,让人为之惋惜。

打个比方吧。广州人在北京的觉得炒肝好吃,就想我去广州卖炒肝去,因为广州现在没有卖炒肝的。其实细想想,过去几百年,聪明人多了,怎么可能就只有你能想出这个绝妙主意?现在广州没有卖炒肝的,是因为前面所有去卖炒肝的都失败了,你去了也一样。

但反过来,广式早茶在北京很有市场,开了很多家都挺受欢迎,这时候你去开一个有点特色的,可能就会另有一番天地。

可能说得有点乱,总结一下,要表达的是:在导向一致的单边市场,谁也别想逆势而为,酒这个行业也不例外。任何人抱着改变的想法进来,结果要么被同化,要么被赶出去。

那些巷子深处造好酒的,大多成了悲情英雄。

2

砍下悲情英雄头颅的凶手中,酒徒也难逃干系,因为酒徒的消费习惯是其中最锐利的那把刀。

你去买酒时,哪一个不被广告引导?你去超市买酒,一个天天做广告,一个没做过广告,一个名人做广告,一个没有名人做广告,你选哪个?那些不做广告的酒,尤其是新牌子,你会主动选择尝试吗?你试都不愿意试,这个好酒还能有机会吗?

当然,总会有人去试,名气慢慢会有,是金子总会发光。可金子发光并被你看见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一瓶酒,它出现在你的消费场所是要花钱的,它的成本在增加,它等不到你留意那就得凋谢。

所以,有酒友说“曾经偶尔买过啥啥酒挺好的,再买就买不到了”,基本就是这个原因。

咱们被广告所引导,表面上看咱们对商品是主动选择,其实我们主动去购买某个酒时,已经是被引导的结果。

咱们不仅非做广告的不买,广告不好也不行。就算广告打动我了,商品不漂亮还不行。咱们对包装多挑剔呀,你看眼前那些名酒,哪个不是在包装上下足了工夫。

以上咱都满意了,没有促销还不行。那个牌子一瓶酒送盒20块的烟,你这牌子起码送盒10块的吧。唉!

假如120元,让你买瓶没有广告、没有包装、没有促销的光瓶酒,你买吗?

洋酒可能会买,国产白酒肯定不会买。这就是消费习惯。

酒香不怕巷子深?听错了吧,原话可能是:酒香就怕巷子深!

也有一些不服的,前赴后继转行过来。但像悲情英雄们带着情怀做酒的不多,多数是看中了酒水利润大,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就想投资进来。曾有一位巨富之家的掌门人,当年到小城来投资酒企,动静闹得真叫大,选址时请了高人坐着飞机看风水,从建厂就力求最好,凡事必须高大上,舍得花钱。可结果三年不到就一败涂地,如今剩下一座厂还在那闲置着。

反思这位掌门人,并不是败在外行上,虽说隔行如隔山,可若是认真学习也不会差到哪去,万一自己学习能力强,很快超越同行也是有可能的。败在哪里了呢?败在做酒不爱酒,卖酒为爱钱。做酒只是因为看到酒的利润大,投入少回报高,把酒当成盈利的商机,投机来了。酒实在不敢恭维,价格又死贵,水里面加点酒精加点香料就卖几百上千块,还不能说酒贵了,一说还有理:“我这水晶的瓶子,一个就几百块。”谁要你瓶子呢!你卖的是酒还是瓶子啊?!

这个厂子虽说关了门,但也有人在这个厂子赚到很多钱。酒行业里有两种人是稳赚不赔:一个是卖酒精的,一个是做团购的。

不过这些人钱赚得虽稳当,在老百姓看来算是成功人士,可各有各的难处,不是辛苦二字能囊括的。赚到钱又如何?纵然你富甲天下,也未必如我粗茶淡饭吃得香甜。

有人说愤世嫉俗者,皆因自己没有得利,这话以偏概全,不是人皆为财死,鸟皆为食亡。我相信世上一定会有一些人,有那么点骨气,并不因没得利而愤怒,却是因愤怒而放弃得利。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非不能为也!老祖宗的那点风骨,还在悄悄地传承。

猜你喜欢

做广告酒香悲情
古法酒香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钗头凤·痛悼爱妻
普京试射为狙击步枪“做广告”
腋下广告
迷恋夏日酒香
美妙的酒香
陈水扁“悲情奔丧”
明星的可爱宝宝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