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创新路径
2019-05-05郭超王喆
郭超 王喆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时代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供选择的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也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出现日渐式微的趋势,这个趋势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样势不可挡,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充分认识和运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找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0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渐由一种产业经济发展新业态上升为国家大力推动的发展战略,进而扩展成为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给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媒体运行载体如电脑、智能手机也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方便性、快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以及使用上的“低门槛”优势,让各种新媒体平台广受高校学生的欢迎,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需要找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创新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影响力下降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校育人新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范围也有所扩大,由传统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干部扩大到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师再进一步扩大到全体授课教师,高等学校“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逐渐显现。传统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主体相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话语上的权威性和感召力。但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促进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辅导员还是授课教师,都不再是大学生日常言行的主要学习榜样,更不再是信息的“排他性”來源,网络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词汇、语言范式成为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主流信息”,层出不穷的俊男美女式的明星成为青年学生热衷于模仿的对象,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客观上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影响力不断下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吸引力下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活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辅导员在工作中和学生沟通的内容普遍都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各种规范性文件,显得枯燥单调,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现状脱离较大,既没有反映出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最新形势,也解决不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就业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下降甚至产生不了吸引力。QQ、微博、微信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客户端的出现让校园内外的各种海量信息铺天盖地地涌进大学生的生活中。这种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大学生随时都可以享受到实时信息传递带来的乐趣,且内容更有吸引力,青年学生总是选择看“自己喜欢”的内容。相比之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具有的泛政治化、“文本式”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难以获得高校青年学生在情感上和思想上的认同,而且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起挑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的有效性下降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体现出一种“单项传递性”,教育者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权威性主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即高校青年学生,使其“内化于心”,深刻领会教育者传递过来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进而“外化于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转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行动。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过程中,不自觉地会采取命令和说教的话语形式,把教育内容强制灌输给大学生。在网络等第三方媒介出现以前,高校学生往往能被动接受这样的话语表达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基本都能够实现。但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客体关系,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便捷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话语传播主动性,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也为受教育者跟教育者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提供了空间和载体,原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由处于被动的受众地位转化为掌握主动权的新媒体信息搜集和发布主体,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很难产生预期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衰落的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严重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作为高校工作理念中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因为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色彩,一直较为敏感,在调整更新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而且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完全习惯于传统上的单一主导式、灌输式、管理型的话语理念,他们遵照这样的理念开展“常态化”的工作。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中蕴含的新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主体和客体的学习生活观念都产生了冲击,面对这些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陷于不想面对、不敢面对、不会面对,不断逃避的状态,对新媒体工具的适应和使用的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而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90后”“00后”的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学习、吸收新鲜事物,思想观念更新非常快,这就会与那些“墨守成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产生理念上的冲突和教育话语上的抵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建设不足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青年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网民,网络新媒体空间成为他们开展信息传播、个性展示和言语沟通的主要平台。新媒体平台与传统的媒介平台最大的不同是自由开放化程度,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信息发布都要经过主管部门严格的把关和审查,但网络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却显得“很宽松”,除一些敏感内容之外,绝大多数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完整发布,在以“秒”计的时间内让信息投放到海量受众的电子设备终端上面,大大降低了媒介平台的使用和信息传播的门槛。眼下,很多高校在官方网站以外也设立了官方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但严重不足,影响力有限,更新缓慢,没有体现出新媒体平台应有的优势。且其内容原创性低,体裁较为单调,多为转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新媒体平台信息。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中还出现一种“通病”,即缺少与关注者的互动,没有给大学生提供能进行反馈交流的空间,只是把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上来,这样很难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产生话语主导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更为复杂
网络新媒体给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运行规范和管理机制没有跟进,新媒体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的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非规范性信息,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高校青年学生都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喜欢接触各种非常规的新鲜事物,但他们也缺少对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辨识能力,很容易受各种非主流观念的误导。当前,全世界正在逐渐承认中国全面复兴这个现实,但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开展颠覆活动的企图一刻也没有改变,伺机对我国进行多元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渗透,中国青年一代正是敌对势力网络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目标,他们巧妙地利用当下中国大学校园中各种新媒体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条件,让中国学生在暗藏西方价值观念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乐在其中”,迷失方向。新媒体时代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一步受到了冲击。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和内容
让高校青年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信息真空”状态的想法是消极保守的、不切实际的过时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积极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新媒体时代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平台等新鲜事物,要看到虽然网络新媒体的流行给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带来了机遇和空间,无论是宏观上的思想、理论,还是具体工作中的信息公告、通知,都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快速的传播。教育者要做到的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接受并学会使用新媒体工具,通过新媒体掌握校园内外的最新热点问题,学会使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更“接地气”的话语内容实现与工作对象的交流。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学会适应新媒体时代下曾经的教育客体转变为另一种特殊的“对话主体”的现实,正视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甚至教师相对于学生处于一种虚拟空间下的“弱势”状态,由强制灌输式话语表达转变为理性引导式话语表达。要重视培养新媒体环境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如网络信息员队伍,使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見领袖”,对青年学生粉丝群体开展“正能量”的信息引导。把能通过网络新媒体在线上解决的工作都放在信息交互平台上解决,这样既能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本,还能拉近和青年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反感度。
(三)积极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
新媒体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打造出有影响力、有权威性的新媒体话语阵地和平台。微信、微博、QQ群、视频直播网站是大学生群体的常用网络平台,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发展这些平台的官方版,将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容渗透到平台中,不断丰富平台体裁形式,及时更新反馈同学们的观点和诉求,以线上带动线下,引导校园舆情的发展方向,健全舆情监管工作机制,让主流价值观念以网络通行语言的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占据阵地。通过平台建设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掌握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甲宏伟.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4-17.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