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开挖对建筑桩基影响分析
2019-05-05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400074)
一、工程概况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区间隧道K19+147~K19+164段右线右侧约9m为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根据调查,该建筑采用桩基,基底标高为279~288m。基础与隧道顶板间中等风化岩石顶板厚约12.5m,根据三角关系,隧道位于该建筑物的应力扩散角内,隧道开挖对上部建筑影响大。小区段隧道覆土深度21.54m,桩基底距隧道顶部最小距离7.49m,隧道位于砂质泥岩中,K19+135~K19+175段采用非爆开挖施工,隧道结构型式为单线单洞马蹄形断面。
二、计算模
分析模型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支线K19+147~K19+164段临近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隧道为研究对象,隧道跨度为11.16m,高度为8.38m。本项目分析模型中左右截断边界距洞室侧壁的距离取为4倍的洞室跨度,下截断边界距洞室底板的距离取大于3倍洞室高度,上截断边界距洞室顶板的距离延伸至地表,取21.54m。每个桩基荷载按2.5MPa考虑。土体本构模型采用基于弹塑性理论分析的摩尔库伦模型,二次衬砌及桩基本构模型采用基于弹性理论分析的弹性模型。
模拟开挖步序如下:
①初始地应力→②桩基开挖→③灌入桩基混凝土→④桩基加载→⑤开挖隧道左半部分→⑥左半部分锚喷及施作临时钢拱架→⑦开挖隧道右半部分→⑧右半部分锚喷及拆除临时钢拱架→⑨边墙及仰拱二次衬砌施作。
由于本次计算主要考虑区间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及对桩基的影响,故在步序④完成后对整体位移清零,再进行隧道开挖模拟。
三、六号线区间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分析
图1 隧道开挖时围岩竖向变形云图
图1、图2为区间隧道临近桩基段开挖时和二衬施作后围岩竖向变形云图,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开挖过程的进行,围岩竖向变形量和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开挖完成后洞室拱顶围岩沉降最大值为3.0mm,拱底围岩最大隆起量为3.7mm。隧道稳定性与支护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及时支护,实时监测,确保隧道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四、建筑物影响分析
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采用桩基础,设计桩入土深度为15.40~15.66m,嵌入基岩1.6m左右。
为了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倾斜变形规律,建模时预先在桩基础底部设置了3个监测点,分别为图7中的A、B、C,隧道开挖至二衬施作后,各监测点变形情况如下:A点下沉0.748mm,B点下沉0.453mm,C点下沉0.296mm。
故AB边倾斜角为:
BC边倾斜角为:
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的倾斜值满足要求。
五、区间隧道临近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处理措施
六号线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对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进行保护:
(1)严格采用非爆破施工;
(2)加强初期支护参数,做到强支护;
(3)限制每循环开挖进尺,及时支护,尽早封闭围岩;
(4)及时对初期支护及二衬背后进行注浆;
(5)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修正设计。
需要进一步收集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竣工资料,并进行第三方检测和评估。
六、总结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穿越太山安置房一标段5#楼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轨道开挖引起周围土体位移以及建筑物桩基础位移情况,结果表明:轨道开挖对建筑物桩基础有一定影响,但是只要施工得当,把风险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其影响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