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复元膏方改善气虚质病人整体机能的疗效观察

2019-05-05郭丽雯张晓天

安徽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复元偏颇膏方

郭丽雯,张晓天

作者单位:1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上海 201203

由机体元气不足导致的气息低弱、机体与脏腑功能状态低下的体质状态被称为气虚质。冯娟等[1]对福建、浙江、湖南、山西、广西5省市一般人群进行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平和质最多,约占34.64%;8种偏颇体质共占65.36%,其中阳虚质(14.80%)、湿热质(13.09%)和气虚质(11.98%)分居前3位。张珂等[2]对1 073例健康体检人员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以气虚质(26.18%)为多,其次为阳虚质(20.41%)、平和质(19.94%)。刘淼等[3]对亚健康体检病人进行中医体质分布调查,以平和质(22.55%)、阳虚质(22.45%)、气虚质(17.94%)多见。辛海等[4]对社区慢性病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进行调查分析,1 350例居民中平和质575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人数最多(497例),其次为阴虚质(492例)和阳虚质(491例)。危凌云等[5]对7 882份中医健康体检报告中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体质类型的兼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单一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较为常见;在兼杂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可能是除特禀质以外的6种偏颇体质的基础体质。由此可见,在王琦教授的9种体质分型中,气虚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体质状态。

气虚质与疾病、健康均有密切的联系。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多数人群的亚健康症状和疾病均与气虚质有密切的关联。例如,疲劳、反复感冒、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同时,气虚质人群多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机体的细胞因子与疲劳症状之间的关系密切,因而,气虚质人群可出现疲劳状态、免疫功能下降等[6]。辨体施药是体质调养不可或缺一部分,中医体质学中的“治未病”,就是讲求通过调整偏颇体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7-8]。膏方是我国防病祛病的一种传统方法。临床实践证明膏方在调治偏颇体质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本次研究对气虚质人群采用益气复元膏方调节机体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门诊的体检者当中,选取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气虚质受试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纳入标准:年龄范围为20~60岁;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9]中9种体质分型标准,确认为气虚质;可伴有慢性疾病且研究期间服用固定治疗药物。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精神疾病病人、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病人、严重心脑疾病病人、同期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未能全程参与本次研究者、未按规定服用益气复元膏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病人或其近亲属对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具有可比性(P>0.05)。

1.2 气虚判断指标[9]总体特征为元气不足,主要表现为疲乏、气短、自汗等;心理特征为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为易发感冒、内脏下垂等;形体特征主要为肌肉松软不实;病后病情易迁延,康复缓慢;临床常见表现为语音低弱,气短懒言,易疲乏出汗,精神不振,舌淡红边有齿痕,脉弱;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耐受风寒、湿邪。

表1 180例气虚质病人一般资料的两组比较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未服用任何药物进行机体调整;治疗组服用益气复元膏方调理身体机能。益气复元膏方基本组成:生甘草90 g、广郁金90 g、枸杞子90 g、白人参90 g、西洋参90 g、醋柴胡90 g、广陈皮90 g、黑芝麻100 g、大红枣100 g、龙眼肉100 g、核桃肉100 g、莲子肉100 g、桑寄生150 g、潞党参150 g、全当归150 g、淮山药150 g、生炙黄芪各150 g、炒白术150 g、白茯苓200 g、生苡仁200 g、熟苡仁200 g。浓煎去渣后加入阿胶、鹿角胶各300 g,黄酒、白蜜各500 g(其中,糖尿病病人需用木糖醇400 g代替白蜜),融化后收膏。针对受试者的具体症状,可适当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其它中药材进行对症调理。例如,化热者加黄芩、黄连;津不足者加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石斛;兼瘀者加川芎、桃仁、红花;易感冒者加白术、防风;失眠病人加磁石、洛神花、合欢花皮、玫瑰花、夜交藤、龙齿;便秘者加入麻仁、枳实;腰酸者加入寄生、杜仲、牛膝;久病需疏风通络的病人可加入蜈蚣、全蝎。本次研究所用膏方均在冬至前后开始用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每次25 g,连服50~60 d。

1.4 观察指标根据病人的疲乏、心慌气短、自汗、精神不振,舌边齿痕,喜静懒言、易感冒、不耐受风寒、湿邪等症状,判断病人的气虚质改变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各指标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mcnemar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的气虚质症状改善情况经2个月的治疗,发现治疗组受试者的疲乏、自汗、精神不振、不耐风寒、易感冒方面的改善效果显著,而在心慌气短、喜静懒言方面的改善效果一般,见表2。

表2 治疗组90例气虚质病人症状改善情况

2.2 服用益气复元膏方前后治疗组体质分型情况治疗组服用益气复元膏方后,病人的体质分类发生了改变,其中有26例从偏颇体质转变成平和质或倾向于平和质;原来共90例气虚质人群(包括单纯气虚质人群,以及以气虚质为主、同时兼杂其他体质的人群)现变为15例,气虚质受试者显著减少(P<0.05);而其他兼杂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和特禀质受试者数量减少(P<0.05),而阴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受试者数量虽也有不同数量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服用膏方前后两组体质症状评分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经过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治疗组在服用膏方后整体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月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治疗组服用膏方后与对照组相比整体症状得到改善,见表4。

表4180例气虚质病人的体质症状评分两组比较/(分,±s)

表4180例气虚质病人的体质症状评分两组比较/(分,±s)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 P值例数90 90治疗前142.63±25.45 143.58±25.27 0.251 3 0.801 6治疗后143.15±25.87 131.28±22.65 3.275 0 0.001 1 t值0.135 9 3.438 6 P值0.892 0 0.000 7

3 讨论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10]。

中医体质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关中医体质的论述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出现,但内容分布散乱,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上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医体质理论体系中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理论。“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中,人的体质被分成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并对每一种类型的形体、心理以及生理特征做出描述,同时详细介绍了每种分型的病理反应和发病倾向。当前,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当中。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0]。疾病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正气的强弱和个体体质状况密切相关。气虚体质是许多疾病形成的内在基础[11]。除特禀质以外的偏颇体质都可以由气虚质衍生出来。因此在兼杂体质的辨体调理中不能忽视对气虚质的早期干预,尤其是对于以气虚质为主,兼杂其他偏颇体质的病人,更应以改善气虚质为先。

表3 服用益气复元膏方前后治疗组90例气虚质病人体质分型情况比较/例(%)

气虚质的机体调理以补元气、补气健脾为主。本研究中所用的益气复元膏方的的根源在于我国传统医学提出的补中益气汤,另外,还借鉴了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的相关治疗思想。在汲取我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益气固本、燮理阴阳、健脾复原的目的。膏方中以3参(白人参、西洋参、潞党参)、1术(炒白术)、1芪(黄芪)为君,补中益气之效显著,并具有良好的健脾、养胃、祛湿的功效。以白茯苓、薏苡仁、淮山药、莲子肉共为臣药,茯苓、薏苡仁虽为利水渗湿药,但本方取其健脾理气的功效;淮山药平补肺、脾、肾,助君药补虚益气力;莲子肉虽为固涩药,在此取其补脾益肾之效,既能扶正治本,又能固摄治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使诸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当归养血活血,协君药中的3参、1芪以调益荣卫,滋养气血;因现代人精神压力大、易疲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故佐以醋柴胡、广郁金疏肝解郁,枸杞、桑寄生补益肝肾,补虚益精;并加入黑芝麻、红枣、龙眼肉、核桃肉等食材调味,同时可以补脾益肾,共为佐药。使以生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健脾益气甘味药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增加白细胞吞噬力,提高血凝素、T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转化率[8];人参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内分泌、抗氧化应激等多种药理作用[12];西洋参具有延缓疲劳产生、加速疲劳消除和增强人体运动耐力的作用[13-14];党参具有强壮、补血和降压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还能健胃祛痰,增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促进乳糜吸收[15];白术能调节胃肠功能及运动,还能调节免疫、抗衰老[16];黄芪具有强心、抗氧化、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17]。因此,益气复元膏方中3参、1术、1芪的联合使用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的补益作用,能改善气虚体制状态、提高气虚病人机体功能,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种境界。中药膏方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方因其药理缓和持久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慢性病,诸如体力不支、精力不够、术后康复的人群服用。它不单纯是滋补强壮之品,同样也是针对性强的一种中药剂型[18]。本次研究中,通过对90例服用益气复元膏方与90例未服用膏方的人群进行观察,显示益气复元膏方能改善气虚质病人的组疲乏、自汗、精神不振、不耐风寒、易感冒症状,对于心慌气短、喜静懒言症状也有一定改善效果,能有效促进气虚质病人向平和质转变。在气虚质病人整体机能的改善方面,益气复元膏方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辨体施治,膏方对于改善偏颇体质,增强整体机能,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另外本次研究中,益气复元膏方对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和特禀质也有一定改善,考虑益气复元膏方中3参、1术、1芪益气健脾,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对痰湿质和湿热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益气复元膏方中3参、1芪能补中益气,当归养血活血,与参、芪联用可滋养气血,对血瘀质中气虚血瘀的病人能起到改善作用;益气复元膏方中多味健脾益气甘味药能调节免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能帮助特禀质病人提高适应能力,减少过敏的发生。不过鉴于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兼杂体质病人的数量尚不多,今后可进一步观察益气复元膏方对其他兼杂体质的改善效果,为更大范围内膏方养生对体质干预的研究提供更为客观、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复元偏颇膏方
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理中复元方结合针刺法治疗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复元与精神康复服务”研究专题
复元醒脑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