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5-05颜剑宏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产前检查空肠肠管

颜剑宏

650000昆明市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云南省 昆明市

先天性肠闭锁为一种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外科较为常见。发病机制为肠管发育异常引发的肠闭锁,且常合并肠旋转不良、腹膜炎、肠管发育不良等其他畸形症[1]。近年来产前检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对预防、治疗先天性肠闭锁起到积极作用;而晚育比例增高、环境污染又导致胎儿畸形率提高。因此先天性肠闭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依然较高[2]。手术为有效治疗及可能治愈先天性肠闭锁的仅有治疗方式,尽早确诊并开展手术具有重要作用,且应据闭锁部位及病理类型选取相应的手术方式[3]。本研究探讨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50 例,男29 例,女21例;足月儿35例,早产儿15例;年龄1~21 d,平均(4.62±1.57)d;低体重儿(体重<2.5 kg)8 例,正常体重儿42 例;产前检查,消化道异常11例,未见异常39例。

临床症状:①所有50 例患儿均出现腹胀及呕吐,合并发热4 例,合并黄疸11 例。②有少量胎粪排出6 例,排米粒样便7 例,排胶冻样便14 例,排黏液样便15例,未排便8例。③腹部X线片呈阶梯状液平面伴肠管扩张34 例,呈双泡征16例。④下消化道造影显示结肠28例。

闭锁部位和病理类型:据Grosfeld改良法,结合闭锁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分类。闭锁位置在回肠29 例,十二指肠6例,空肠12 例,结肠3 例;病理类型为Ⅰ型9例,Ⅱ型21例,Ⅲa型13例,Ⅲb型2例,Ⅳ型5例。见表1。

合并其他畸形:50 例患儿中,合并其他畸形26 例,包括肠旋转不良11 例,腹膜炎4 例,巨结肠4 例,直肠阴道瘘3例,卵黄管未闭2例,闭肛2例。

方法:术前对患儿进行胃部减压及营养护理,体征稳定后尽快执行手术。对回肠闭锁患儿29例及空肠闭锁患儿12例行盲袋切除术,十二指肠闭锁患儿6例行隔膜切除术,结肠闭锁患儿3 例行肠造瘘术。采用3-0 丝线缝合,行端端吻合23 例,端背吻合18 例,菱形缝合6例。术中对患儿合并的消化道其他畸形也进行治疗。术后置于保温箱,加强护理,给予静脉营养7~14 d左右,患儿病症好转、肠胃功能恢复后减量,改为母乳等营养方式。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和存活率,及并发症情况,包括术后感染、结肠炎、肺炎。

统计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种检验方法分别采用(±s)和百分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手术情况:50 例患儿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少[(23.75±4.17)mL];手术持续时间较短[(75.61±10.21)min];存活率较高(94.00%),见表2。

术后并发症:50 例患儿手术后,出现术后感染4例,出现结肠炎3例,出现肺炎4 例,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6.00%)。见表3。

讨 论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最严重的一种消化道畸形,且约30%的新生儿肠梗阻为肠闭锁导致[4]。发病原因包括胚胎发育阶段神经系统或免疫系统发育异常,或肠管在腔化期、贯通期发育不全、血液流通障碍等,导致部分肠段发育滞留于充实期,部分肠段无菌坏死等,造成肠管闭锁,且多合并其他消化道发育异常[5]。肠闭锁多见于空肠和回肠,以及十二指肠、结肠。20世纪60年代以前,肠闭锁致死率>50%,死亡多由于腹膜炎、感染、败血症等造成。随着近年来产前检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致死率显著降低。但由于近年来晚育比例增高、环境污染严重,且部分特殊类型肠闭锁及并发症仍为医疗难点,发病率和病死率依然较高[6]。

表1 闭锁部位及病理类型(n)

表2 患儿手术情况(±s)

表2 患儿手术情况(±s)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持续时间(min) 存活率[n(%)]50 23.75±4.17 75.61±10.21 47(94.00)

表3 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n(%)]

手术切除为先天性肠闭锁的常见治疗手段,且为有效治疗并有可能治愈的唯一手段。新生儿肠管细小,手术及吻合宜动作轻柔[7]。对闭锁位置不止一处且间隔较大的新生儿,宜多处缝合以多保留肠段,切除过多不利于新生儿成长[8]。为避免因其肠管细小造成梗阻或口瘘等情况,研究指出采用可吸收线行全层内翻缝合的方式。术后需密切关注患儿状态,加强护理及营养支持。

本文研究显示:①患儿中早产儿30%,低体重儿16%,即肠闭锁患儿常存在发育不全或发育异常情况。②部分肠闭锁患儿可在产前检查阶段得到确诊,本文中产前检查发现消化道异常22%,相关研究表明产前确诊率可达1/4左右,对闭锁位置位于十二指肠的情况确诊率最高。因此产前检查可为提前发现、诊断新生儿肠闭锁的重要途径,需引起重视。③肠闭锁患儿临床症状包括腹胀及呕吐、排便异常、腹部X 线片呈阶梯状液平面或双泡征、造影显示结肠等,可作为诊断依据。部分肠闭锁患儿可排少量胎粪,易导致临床漏诊,诊断时应注意此类情况,不能将是否排出胎粪作为唯一诊断指标,应结合其他指标作出诊断。④58%患儿肠闭锁位于回肠,位于空肠24%,位于十二指肠12%,位于结肠6%,可见多发闭锁部位在回肠和空肠。⑤患儿Ⅰ型占18%,Ⅱ型42%,Ⅲa 型26%,Ⅲb 型4%,Ⅳ型10%,病理类型多为Ⅱ型和Ⅲa 型。Ⅲb型和Ⅳ型占14%,此类患儿由于肠壁增厚严重,难以完全切除病灶,预后较差,为医疗重点和难点。⑥44%的患儿合并其他畸形,原因为肠闭锁多为患儿在胚胎阶段发育异常所致,常合并其他消化道发育异常。⑦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持续时间较短;存活率较高(94.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6.00%)。

综上所述,先天性肠闭锁为患儿在胚胎期发育不良导致,常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对患儿生长发育非常不利。手术治疗为有效治疗并有可能治愈先天性肠闭锁的唯一手段,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术后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产前检查空肠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北京市通州区产前检查依从性研究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用人单位能否限定女职工产前检查次数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单通道空肠间置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辅助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