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本课型教学模式内涵界定与构建
2019-05-04刘志宏
刘志宏
[摘 要] 课型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而构建起来的,总是为了把一定的教学理论转变为教学实践才构建起来。它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教师有必要建设好这座“桥梁”,厘清中学语文基本课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实施建模优模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桥梁”作用;厘清内涵;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2-0038-02
一、高中语文基本课型教学模式内涵界定
高中语文课型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策略、方法及流程。它把各种一般性的或者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课型教学模式处于中介的地位,任何一种课型教学模式总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而构建起来的,而任何一种课型教学模式又总是为了把一定的教学理论转变为教学实践才构建起来的。由此可見,课型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来说,课型教学模式是抽象教学理论的具体操作,是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操作要领和运用程序。如果没有课型教学模式这个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可能便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来说,课型教学模式是具体的教学实践的方法论,是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操作原理和动作图式。一种具体的教学实践只有在某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行,才称得上是自觉的教学实践,成熟的教学经验才有可能完整而又有效地升华为教学理论。
课型教学模式固有的这种理论和实践价值,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选择恰当的课型是做好课堂教学建模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实际,我们筛选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及活动课四种基本课型进行建模探索。
1.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每个单元都分为讲读、自读两类课文。显而易见,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教师对讲读课的精讲,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和方法迁移到自读课和课外阅读中去,使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最后能够独立阅读,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研究适合学生的语文讲读课型与自读课型就显得十分重要。
2.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和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是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作文教学又是最难操作的一项工作。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进而要求“写作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要达到解放学生写作“生产力”的目的,就要在上述精神的引导下开展丰富、有创意、有实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写作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做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我们拟根据高中阶段的专项写作内容和训练要求,将新课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分为作文导写课、作文专项训练课和作文讲评课等基本课型,进行课堂教学探索。
3.复习课主要是通过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系统归纳、梳理、综合、重组,构成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在的联系和结构,以巩固语文知识并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型。它是相对新授课的一种课型。“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不是单纯地做题,复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复习” 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再认识,进一步全面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如何让学生跳出“讲时明白,再考照错”的怪圈,如何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找到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每一个教师要去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教师在复习课中关注考纲考点,总结归纳,延伸拓展,让学生总结命题和解题规律,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对知识作深度广度的拓展,如此,学生就能形成自我检测、自我评估、自我消化、自我补偿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复习的成效。研究一种高效的操作性强的复习课型,是很有必要的。
4.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改的一个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它强调学生自身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文素养,达到知识积累与思想情感锻炼的有机结合。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课程,它是以学生体验为特征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开放性,打破了以往的课程常规,给学生很多学习自主权,极强地满足了学生读书成长和积极实践的欲望,具有优越性和时代意义,同时也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渠道。面对这一全新的课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围绕如何上好这一类活动课,必须进行认真深入的探索。
依据课标及教材编配来划分课型,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可分为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活动课四种,每一种基本课型又可以不同的标准分为若干子课型。据此,我们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到上述四种语文基本课型上,对四种基本课型进行实证研究,从微观操作层面入手,着力于科学的、可行的、校本的、有效的、有价值的课型教学模式构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四种基本课型及其灵活多变式课型如下图所示。
二、高中语文基本课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探索角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建设“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构建一系列操作易行、行之有效的符合课改精神的中学语文课型教学模式。每种课型都建立基本的导学模式,形成操作的基本流程,让语文课堂更灵活、更有效,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模方法
课型建模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建模的途径很多,教师可借鉴查有梁先生的建模理论和建模方法,拟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从已有经验出发建模
一线语文教师积累了大量课例资源,筛选其中一些成功的、有代表性的课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提炼理性的东西,磨砺教学板块,梳理教学流程,形成新的模式;再在同类课文上进行实践,对课例反复分析,从流程中选择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为之命名。这种从已有教学经验出发进行建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原型——模式——新型”。
根据已有经验“原型”来“建模”需要一个过程:其一,开始是从经验中提炼的“粗坯型”的模式,就是对实际经验或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提炼,升华为教学模式;其二,是动态建构“修改型”的模式;其三,是最后建构成相对“稳定型”的模式。
2.从问题出发建模
针对“问题”来“建模”也需要一个过程:其一,从具体的教学问题出发,依据结构、类型、解题思路,建构“个别的模式”;其二,分类抽象概括“特殊的模式”;其三,推广拓展为“普遍的模式”,从而展示问题的解决策略。
模式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我们解决教学问题的一般过程是:有了问题,往往应用直觉思维、猜测假设、法则、原理方案去尝试解决问题,抽象概括建构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式;一旦建立了一个尝试性的模式后,我们往往应用逻辑思维去求解这个模式,進而应用于一个具体实例上,得到结果再去证实、修改、检验。这一过程同样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应用以上方式,我们研究分析每一节典型课例,就可提炼建构一个如下图的教学模式。
课型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课型教学模式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规范“课”的形态,丰富“课”的种类。我们研究语文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活动课的课例特征,通过“备课——磨课——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总结提炼”等一系列环节,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进行反复探索、研究、反思、总结,逐步形成操作性较强的有效教学模式,用来指导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断印证,不断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 高文主.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