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2019-05-04邵敏王恩铭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心理护理干预依从性

邵敏 王恩铭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负面情绪,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心理护理干预;负面情绪;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220-03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该病每年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现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中青年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指发病年龄<59岁的患者[2]。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大多数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但临床调查表明[3-4],患者在住院康复期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等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对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临床经验显示,常规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9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分析对患者负面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纳入标准: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经MRI或CT检查确诊;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对照组中,年龄32~58岁;发病时间2 h~18 d。研究组中,年龄33~59岁;发病时间1 h~19 d。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x±s)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指标检测、用药指导、健康宣传和遵医嘱对症治疗等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和诊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积极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鼓励患者家属加入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②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知识:如发病原因、常见临床症状和表现、诊治方法、常见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定期复查重要性,并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指导患者行为:鼓励患者采用合适的语言自我表达,从而寻找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真正原因,分析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给予有效疏导。两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價标准

①负面情绪评价[6-7]: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两个评量表均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1分: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分:有时有;3分:大部分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SDS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依从性[8]:根据患者配合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完整程度,将患者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完全依从:主动配合,未有抵触情绪;部分依从:需在医生督促下完成,出现较少负面情绪,经疏导有所缓解;不依从:无法配合,抵触情绪严重。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指由各类诱发因素引起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脑内动脉闭塞、狭窄或破裂,从而形成脑血液循环障碍[9]。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青年患脑卒中发病越来越重,调查资料显示[10-11],部分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易被诊治医师忽略,导致预后和治疗效果受影响。同时,相关研究显示[12],有心理障碍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表现出失眠、少语、紧张、拒绝与外界交流等临床症状,另有部分患者,因缺乏对脑卒中疾病的正确认识,对医护人员制定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不予接受,形成较差依从性[13]。因此,对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了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外,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14]。显然,常规的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护理需求。为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我院诊治的95例患者展开研究。

采用SAS和SD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39±4.10)分和(44.28±4.37)分,与干预前相比评分明显下降,且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后患者相应的负面情绪评分(P<0.05)。提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显著缓解。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此外,分析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显示,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依从率为93.7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76.60%)(P<0.05)。心理护理干预更能得到大多数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可,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能调整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此结果在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得到证实[1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华玲,时艳霞,朱海萍,等.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81-985.

[2]邹婷,喻春梅,秦璇.心理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4);160-161.

[3]王英,郝利,马雪,等.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重庆医学,2017,46(32):4597-4599.

[4]李浩,陈绯,高青,等.心理护理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5):741-744.

[5]王薇薇,王新德.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4):90-91.

[6]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275-282.

[7]钟华,陈莉,熊联强,等.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防治现状[J].重庆医学,2016,45(23):3247-3248,3251.

[8]徐洁,谭盛.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3):2095-2098.

[9]黄维,毕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筛查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355-1360.

[10]孟文婷,李东翔,佟玲.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0):1114-1120.

[11]王雪,洪利.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8):1352-1355.

[12]杨红,朱世琼,李亚梅,等.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質量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2):1466-1470.

[13]徐艳,张海林,赵蓓,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8,47(17):2294-2297.

[14]桑琳霞,赵丽娟,高增敏.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9):2404-2405.

[15]盛晗,邵圣文,王惠琴,等.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712-715.

(收稿日期:2018-08-30  本文编辑:崔建中)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心理护理干预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