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sanders Ⅱ和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05-04卢志峰王海峰曾辉玲
卢志峰 王海峰 曾辉玲
[摘要]目的 探討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sanders Ⅱ和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与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卫生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跟骨sanders Ⅱ和Ⅲ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撬拔复位克氏钉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且观察患者有无切口感染与皮肤坏死的情况。同时,采用足踝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估患者治疗后的足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折愈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与皮肤坏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anders Ⅱ型、Ⅲ型患者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跟骨sanders Ⅱ与Ⅲ型骨折患者中应用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可避免术后皮瓣坏死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跟骨sanders Ⅱ型;跟骨sanders Ⅲ型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065-04
长期临床观察显示,以往在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通常做“L”型外侧扩大切口开展手术治疗,但该切口暴露面积大,易使皮瓣坏死,或是在术后诱发切口感染、裂开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患者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均可造成一定的影响[1]。随着近些年我国微创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在跟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跟骨sanders Ⅱ和Ⅲ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在复位方面效果理想,有助于促进患者患肢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与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卫生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跟骨sanders Ⅱ和Ⅲ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骨sandersⅡ和Ⅲ型骨折;②患者知情此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骨折患者;②不配合此次研究患者。对照组中,30例患者30足;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6~67岁,平均(49.14±0.45)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0例,交通事故9例,高处堕落11例;依据sanders分型可将患者分为sandersⅡ型15例,sandersⅢ型15例。观察组中,30例患者30足;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6~67岁,平均(49.22±0.52)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0例,交通事故10例,高处堕落10例;依据sanders分型可将患者分为sandersⅡ型16例,sandersⅢ型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静脉注射脱水药物,将患者血糖与血脂维持于正常水平内,在术前通过矢状面CT对跟骨轴位进行检查与拍摄,待患者踝部皮肤形成褶皱后予以手术治疗。
对照组接受撬拔复位克氏钉外固定治疗,患者呈俯卧位,将患膝屈伸呈30°,将直径为5 mm的克氏钉钻入患者腱外缘跟骨结节处,同时借助C形臂X线机在根骨后关节面骨折块下方插入针尖,通过撬拔对关节面骨折块进行复位,待患者Gissanc角、Bohier角恢复正常状态后,在股骨内钉入1枚克氏钉。最后使用双手向中间挤压患者根骨内外侧,确保骨体高度与宽度恢复后应用石膏进行固定。
观察组接受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在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后,取健侧卧位,患肢摆放在健侧上。跗骨窦切口自外踝尖下方一横指,并沿着患者腓骨肌腱上缘,在第4跖骨基做远端切口,长度约为5 cm。将皮肤切口后通过锐性分离,在切口下方对腓肠神经、腓骨肌腱与趾短伸肌进行观察后,向下方有效牵开,确保距下关节充分显露。需注意,在复位过程中首先应将患者跟骨结节内翻畸形进行纠正后,恢复跟骨的高度,紧接着将移位关节面翘拔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跟骨结节角与高度复位的情况后,紧贴患者关节面在其中放置2.7 mm微型锁定板进行固定。最后,依据患者骨缺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植入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在锁定板固定结束后对切口进行冲洗,适当修缝趾短伸肌起点及腓骨肌支持带,并将逐层关闭切口,常规放置引流胶片,采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
术后24 h将患者引流片拔除,拍摄术后跟骨侧轴位片、跟骰关节正斜位片,在术后14 d拆线。同时,叮嘱患者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每月定期回院复查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且观察患者有无切口感染与皮肤坏死的情况。同时,采用足踝功能评分系统(AOFAS)分别评估sanders Ⅱ型与sanders Ⅲ型患者治疗后的足功能,其中主要包括检查患者功能、支撑与前后屈伸活动等情况,总分100分,若患者得分<70分,表示差;若患者得分为70~79分,表示可;若患者得分位80~89分,表示良;若患者得分为90~100分,表示优[2-3]。优良=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
在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切口感染与皮肤坏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sanders Ⅱ型、Ⅲ型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anders Ⅱ型、Ⅲ型患者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3],若是患者未及时得到处理或是处理不当均可导致患者患肢功能障碍。目前,临床针对骨折患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会做“L”型外侧扩大伤口进行手术,虽然该手术切口可全面暴露,并且有助于安放跟骨解剖板并固定于同一个位置[4],但手术需对患者软组织进行一定的剥离,在术后易诱发切口感染与切口裂开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考虑术后并发症,再加上近些年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大力应用与推广,临床已开始应用微创手术为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且疗效一致得到临床医疗工作者的肯定[5]。具体来说,微创手术主要有关节镜下撬拔复位、撬拔复位克氏钉外固定治疗与跗骨窦入路微型切口直视下复位几种治疗术式。相关研究显示,关节镜下撬拔复位、撬拔复位克氏钉外固定治疗均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受设备限制、复位不良等[6]。同时,在这两种手术治疗过程中,通常应用普通螺钉、空心钉与克氏针为患者进行固定,该种固定方式存在固定效果欠佳,患者无法早期进行活动等缺点,因此在临床中得不到广泛应用[7]。本研究中,我院予以sanders Ⅱ型与Ⅲ型患者经跗骨窦切口直视下复位治疗,并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由于sanders Ⅱ型与Ⅲ型患者损伤程度较轻,仅需要暴露小区域的骨折块与关节面即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难度相对较小[8]。同时,跗骨窦切口经有限切开后有助于关节面直接暴露于临床医师视野中,在直视下进行复位可取得理想的疗效[9]。此外,在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手术治疗中采用2.7 mm微型锁定板进行固定,该微型锁定板体积较小,无需大范围剥离患者软组织,与跗骨窦切口配合使用有助于临床医师将微型钢板放置于跟骨距下关节面下,并且在锁定螺钉扭入后,可使关节面下螺钉呈“排钉”样固定于同一个位置,为关节面提供支撑,具有固定强度大的特点,可让患者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复[10]。需注意的是,跗骨窦切口在暴露方面与微型钢板在固定方面上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1],因此在复杂sanders Ⅲ、Ⅳ型骨折患者中不宜应用该手术治疗。同时,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對复位的技术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需要临床医师有着丰富的复位经验与微创手术经验,并且掌握跟骨的三维结构与解剖过程才能够开展手术治疗[12],因此,在术前应尽量选择资深的临床医师为患者进行治疗,减少影响手术治疗的不利因素,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借助C形臂X线机的透视作用,在术中通过透视正、侧轴位对复位进行明确后,有助于固定微型锁定钢板,顺利完成手术治疗[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随访,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20例、30例患者骨折愈合,并且对照组中分别有7例、6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与皮肤坏死的现象,但观察组无切口感染与皮肤坏死的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sanders Ⅱ型、Ⅲ型患者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对跟骨sanders Ⅱ型、Ⅲ型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并且患者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留栓.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25(10):1102-1105.
[2]范恒俊.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对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 16(7):690-693.
[3]孔令超,宁仁德,谢武昆,等.微型钢板结合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4):487-489.
[4]陈志军,朱东波,王树金,等.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220.
[5]张元松.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和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1):666-670.
[6]张大保,毛波.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3):242-244.
[7]李伟康,周业金,胡星月.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型锁定钢板结合排钉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2):277-281.
[8]徐谦,何健飞,王强茂,等.延长的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J].骨科,2017,8(1):20-24.
[9]梁志强,康建华,陈仲新,等.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自体植骨与锁定钢板非植骨疗法在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中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7,7(4):34-37.
[10]赵快平,王朝晖,李春艳.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995-996.
[11]王福贵,刘尊武,肖强,等.锁定钢板治疗成人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7):1-2.
[12]周卓,贺学军.跟骨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11):1047-1049.
[13]何正言.锁定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3):130-131.
[14]徐剑锋,谢学义,李金生,等.不同入路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17,38(2):174-177.
[15]唐光伟,王坤正,张二洋,等.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1):1503-1504.
(收稿日期:2018-11-09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