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患者的临床特征

2019-05-04申龙朵常征唐尤超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多发性

申龙朵 常征 唐尤超

[摘要]目的 通过锥形束CT分析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惠州口腔医院诊疗的22例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2例(98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59±9.95)岁,男女比例为1.75∶1;发生于前牙区有10颗(10.21%),前磨牙区79颗(80.61%),磨牙区有9颗(9.18%);发生于上颌31颗(31.63%),下颌67颗(68.37%);多生牙形态为锥形型8例(8.16%),结节型12例(12.25%),补充型78例(79.59%),未发现牙瘤;5例(22.73%)患者出现牙列拥挤及错颌畸形,1例(4.54%)发现了含牙囊肿,1例(4.54%)出现牙髓症状及窦道,未发现邻牙牙根吸收、牙间隙过大等并发症。结论 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男性多见,好发于下颌前磨牙区。埋伏多生牙多靠近骨板,有利于手术拔除多生牙,但同时也容易损伤邻近结构。因此可应用锥形束CT辅助设计多生牙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多发性;多生牙;锥形束CT;非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025-04

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hyperdontia)可发生于上下颌骨的任何部位,属于牙齿数目发育异常,又称为额外牙[1]。其发生原因可能是在牙胚在发育的过程中受到干扰所引起[2-3]。多生牙可单发或多发,一般将3颗以及3颗以上的多生牙称多发性多生牙。多发性多生牙一般伴发唐氏综合征、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等全身性疾病[2,4],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少见。

多生牙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诊疗其他口腔疾病拍X线片时偶然发现,少数多生牙则可引起牙列拥挤、前牙间隙、邻牙牙根吸收、牙齿移位等[5-7]。常规口腔检查一般选用曲面断层片,但由于曲面断层片存在影像重叠及伪影,容易遗漏多生牙,锥形束CT则可以三维呈现上下颌骨的详细资料,明确多生牙的数量、形状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等[2],在多生牙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8]。本研究运用锥形束CT对惠州口腔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疗的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惠州口腔医院就诊7587例患者中经锥形束CT检查存在多发性多生牙的22例患者。纳入标准:经口腔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颌骨内存在≥3颗多生牙。排除标准:有两颗或两颗以下多生牙、颌骨有外伤史、有可能存在影响恒牙生长的疾病、遗传性疾病或综合征(唐氏综合症、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等)的患者。本研究经惠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影像学资料收集

22例患者经锥形束CT(MyRay,意大利)进行上下颌骨扫描。患者取平卧位、水平定位线位于口角水平,左右定位线于患者的中线,保持拍摄过程中勿进行吞咽动作、勿移动头部;扫描范围下颌骨下缘至眶下缘,成像范围90 mm×90 mm,对上下颌骨进行360°扫描得到详细数据,自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多发性多生牙的部位、形态、数目、大小、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埋伏多生牙则观察距离骨面的最短距离。

1.3治疗方法

对于完全埋伏于骨内、牙列内正位萌出、对颌骨及周围牙齿无影响、不需正畸治疗移动牙齿、以及拒绝拔牙的患者行保守治疗,定期随访。对形成颌骨囊肿、异位萌出、影响周围牙齿及需正畸治疗的多生牙经微创手术拔除。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的所有数据资料采取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发病率情况分析

7587例患者中共发现有22例(98颗)存在多发性多生牙,发生率为0.29%。22例患者中,男14例(63.64%),女8例(36.36%),男女比例为1.75:1,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4~50岁,平均(27.59±9.95)岁,所有患者均为恒牙列。

2.2患者多生牙特点分析

22例患者中,3颗多生牙的有4例(18.18%),4颗多生牙的有9例(40.91%),5颗多生牙(图1、2、3,见封四)的有5例(22.72%),6颗多生牙的有3例(13.65%),7颗多生牙的有1例(4.54%)。

98颗多生牙中,位于前牙区的有10颗(10.21%),前磨牙区79颗(80.61%),磨牙区有9颗(9.18%);发生上颌的有31颗(31.63%),颊侧11颗,腭侧15颗,牙列内正位萌出2颗,异位萌出3颗;发生与下颌的有67颗(68.37%),颊侧5颗,舌侧43颗,牙列内正位萌出3颗,舌侧异位萌出16颗。

多生牙的形态:锥形型8例(8.16%),结节型12例(12.25%),补充型78例(79.59%),未发现牙瘤。

已萌出的多生牙有24颗(24.49%),74颗未萌出(75.51%)。74颗埋伏多生牙中,距离骨面的最短距离为0.00~2.67 mm,平均(0.82±0.23)mm。

大部分多生牙的体积较正常小,98颗多生牙的长度为5.97~21.06 mm,平均(13.48±3.17)mm。46颗(46.94%)牙根未发育完成,52颗(53.06%)牙根发育完成。

2.3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2例患者中,5例(22.73%)患者出现牙列拥挤及错颌畸形,1例(4.54%)发现了含牙囊肿,1例(4.54%)出现牙髓症状及窦道,其余患者未发现邻牙牙根吸收、牙间隙过大等并发症。

2.4患者的治疗情况

22例患者中,6例(27.27%)患者因存在临床症状或者正畸需要拔除多生牙,其余16例患者(72.73%)则采取保守治疗。

3讨论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形态发育、数目发育异常的常见疾病,可发生于颌骨的任何部位,容易造成牙齿移位、牙列拥挤、囊肿、邻牙牙根吸收的等[9]。多生牙的发病原因不明,多认为与遗传与环境有关[10-12]:①牙板的过度活跃理论学说认为颅颌面部发育过程中胚胎畸变,牙板的上皮剩余出现局部、独立、有条件的过度活跃,从而形成异常形态的多生牙,该多生牙多为锥形或者结节形,该学说被大多说学者认为是多生牙发生的主要原因[13]。②牙蕾的二分学说。该学说认为多生牙与同名牙来源于一个牙胚,牙蕾分裂为相等或者大小不等的2个牙蕾,最终形成大小相等或形态相似而大小不等的牙齿[14-15]。③返祖现象。该学说的主要依据是类人猿有3~4颗前磨牙,因此前磨牙区的多生牙被认为是这种现象的解释[9]。④基因因素。该学说认为多生牙尤其是多发性多生牙多伴发全身性疾病,譬如唇腭裂、唐氏综合征、颅骨锁骨发育不全、安德森-法布里综合征等,这些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聚集性,因此认为多发性多生牙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9,16]。本研究中,22例多发性多生牙患者都排除了代谢性疾病和综合征,为非综合征性多发性多生牙,其可能病因为多重因素引起。

多生牙多发于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Kim等[17]发现恒牙列中男女比例约为4∶1;Yassin等[18]报道男女之比约为2∶1;Rajab等[5]分析了152患者,得出男女比例2.2∶1;本研究的男女比例为1.75∶1,同其他学者报道的相似。

有学者研究发现大约75%的多生牙发生于混合牙列[4],恒牙列中多生牙的发生率为0.1%~3.8%[12],有学者[5,11]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多生牙中1~2颗的多生牙最为常见,72%~77%的多生牙患者中存在1颗多生牙,18%~27%的患者有2颗多生牙,3颗及3颗以上发生率为1%~5%;也有学者研究发现3颗及以上多生牙非常罕见,发生率不足1%[19],本研究中多发多生牙的发病率为0.29%,所有患者均为恒牙列、未发现混合牙列或乳牙列患者。目前国内报道的多生牙数目最多的是有16颗多生牙[20],本研究中最多的是1例患者有7颗多生牙。

多生牙最常见于上颌前牙区,尤其是上颌中切牙之间的正中牙,Rajab等[5]对152颗多生牙进行分析发现90%多生牙发生前牙区,其中92.8%为正中牙。贾淑娟等[21]研究也证明上颌前牙区是多生牙最易发生的部位。其次是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发生于下颌磨牙区的比较罕见[22],本研究中有1例发生于双侧下颌磨牙区、但未发现远中磨牙的存在。回顾文献发现多生性多生牙报道较少,多以案例报道为主,未明确报道多发性多生牙好发于哪个部位,本研究发现22例(98颗)多生牙中,好发于前磨牙区,其次为前牙区,少发于磨牙区。刘宪光等[9]研究发现多生牙92.41%位于上颌,7.59%位于下颌。本研究中则发现上颌的有31颗,发生与下颌的有67颗,说明多发性多生牙更常见于下颌,尤其是下颌前磨牙区高发。多生牙的形态有锥形、结节型、补充型和牙瘤[23]。上前牙区好发锥形牙[24],下前磨牙区好发补充型[25]。本研究中发现的多生牙形态基本与这些学者的研究一致。

多生牙的发育一般比同区域牙齿发育晚,因此绝大多数多生牙牙根均未发育完成[26],本研究中就有46例牙根未完全發育。刘宪光等[9]对558例多生牙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77.99%的多生牙为埋伏多生牙,本研究中82.65%的多生牙埋伏于骨内或者软组织内,与其报道一致。

埋伏多生牙大多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为诊疗其他口腔疾患时拍片发现的[11]。对其的诊断和定位一般采取全口曲面断层片,但由于X线片由于影像重叠以及伪影,尤其容易遗漏上颌前牙区的多生牙,锥形束CT可以在三维结构呈现上下颌骨的详细三维资料,可以明确确定多生牙的数目、牙根发育情况、生长方向、牙冠距离骨板最短距离、以及邻牙牙根有无吸收,在多生牙的诊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7]。锥形束CT可以在埋伏多生牙的拔除中,指导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减小创伤[28]。对于多发性多生牙曲面断层片可以用于初检确定是否存在多生牙,锥形束CT则给予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多生牙信息,用于确定合理的诊疗计划[2]。

目前对多生牙,尤其是多发性多生牙的诊疗上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有:手术拔除、正畸治疗和保守治疗(定期复查)[2]。手术拔除多生牙可损伤相邻的解剖结构和邻牙,因此需衡量手术的利弊。但绝大多数学者形成共识:对于完全骨内埋伏、对周围的牙根无影响、未形成囊肿、对正畸治疗不产生明显影响的的多生牙采取保守治疗,暂不拔除多生牙,密切随访[9-12];对那些影响正畸治疗、有明显并发症的的多生牙则应尽早拔除[5]。

多发性多生牙男性多见,好发于下颌前磨牙区。埋伏多生牙多靠近骨板,有利于手术拔除多生牙,但同时也容易损伤邻近结构。因此可应用锥形束CT辅助设计多生牙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吕坤,杨荣涛,周海华,等.导航下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8,(2):103-106.

[2]Gurler G,Delilbasi C,Delilbasi E.Investigation of impacted supernumerary teeth:A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 (cbct) study[J].J Istanb Univ Fac Dent,2017,51(3):18-24.

[3]Kaya GS,Yap1c1 G,MMO,et al.Non-syndromic supernumerary premolars[J].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11,16(4):522-525.

[4]Moraes MELD,Moraes LCD,Dotto GN,et al.Dental anomalies in patients with down syndrome[J].Braz Dent J,2007,18(4):346-350.

[5]Rajab LD,Hamdan MA.Supernumerary teeth: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survey of 152 cases[J]. Int J Paediatr Dent,2010,12(4):244-254.

[6]Leyland L,Batra P,Wong F,et al.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ruption of impacted permanent incisors after extraction of supernumerary teeth[J].J Clin Pediatr Dent,2006,30(3):225-231.

[7]方慧,杨杰.非综合征性多生牙的臨床特点和诊疗原则[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4):449-454.

[8]Merrett SJ,Drage N,Siphahi SD.The use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lanning supernumerary cases[J].J Orthod,2013,40(1):38-46.

[9]刘宪光,张君,李成龙,等.558例多生牙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5(3):121-124.

[10]Díaz A,Orozco J,Fonseca M.Multiple hyperodontia:Report of a case with 17 supernumerary teeth with non syndromic association[J].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09,14(5):E229.

[11]Liu DG,Zhang WL,Zhang ZY,et al.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s of supernumerary teeth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487 case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3(3):403-411.

[12]于晓红,于晓华,杜平功. 罕见颌骨多发性12颗多生牙(附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5,(4):251-253.

[13]葛立宏,王旭.多生牙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医学版,2013,45(4):661-665.

[14]Hans MK,Shetty S,Shekhar R,et al.Bilateral supplemental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A case report[J].J Oral Sci,2011,53(3):403-405.

[15]董伟,赵艳萍,戚孟春,等.双侧上颌磨牙区对称性多生牙2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5):752-753.

[16]de Moraes ME,de Moraes LC,Dotto GN,et al.Dental anomalies in patients with down syndrome[J].Braz Dent J,2007,18(4):346.

[17]Kim SG,Lee SH.Mesiodens:A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study[J].J Dent Child (Chic),2003,70(1):58.

[18]Yassin OM,Hamori E.Characteristics,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supernumerary teeth[J].J Clin Pediatr Dent,2009,33(3):247-250.

[19]Kassab MM,Cohen RE.The etiology and prevalence of gingival recession[J].J Am Dent Assoc,2003,134(2):220-225.

[20]贾江,朱博武,陈卿.罕见上下颌16颗多生牙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0):663.

[21]贾淑娟,古向生,陈坤,等.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视差定位法投照方向的比较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3):376-379.

[22]董伟,彭宏峰,戚孟春.右侧上下颌磨牙区多生牙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32(5):630-631.

[23]Vahid-Dastjerdi E,Borzabadi-Farahani A,Mahdian M,et al.Supernumerary teeth amongst iranian orthodontic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survey[J]. Acta Odontol Scand,2011,69(2):125-128.

[24]Küchler EC,Costa AG,Costa MC,et al.Supernumerary teeth vary depending on gender[J].Braz Oral Res,2011,25(1):76.

[25]Esenlik E,Sayin MO,Atilla AO,et al.Supernumerary teeth in a turkish population[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9,136(6):848-852.

[26]Cochrane SM,Clark JR,Hunt NP.Late developing supernumerary teeth in the mandible[J].Br J Orthod,1997,24(4):293-296.

[27]Merrett SJ,Drage N,Siphahi SD.The use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lanning supernumerary cases[J].J Orthod,2013,40(1):38-46.

[28]Hossein N,Hamed A,Zahra M,et al.The use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to determine supernumerary and impacted teeth posi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A case report[J].J Dent Res Dent Clin Dent Prospects,2013,7(1):47-50.

(收稿日期:2018-11-20  本文编辑:孟庆卿)

猜你喜欢

多发性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微创旋切技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临床研究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