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视角下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研究
2019-05-04高生文
〔摘要〕 本世纪初,学界和业界关于学报综合性和专业化发展的争论不断,没有形成共识。这个命题仍然是学界和业界关注和亟需解答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例示关系和体现关系两个维度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渐变性、可行性、制约因素以及学报综合性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与学科的发展是同向的,其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但学报专业化发展是渐变的;学报发展是沿着综合、专业、再综合、再专业的路线周而复始的;在学报发展某个特定阶段,学报综合性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学报专业化发展要想成功,一定要首先在政策、专业设定、人力、资金、学术资源、编辑配备等方面得到主办学校的大力支持;还需主管部门在具体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的支持;学报专业化发展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政治导向,体现时代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
〔关键词〕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必然性;渐变性;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2-0053-06
引 言
随着中国现代大学和现代学术思想的出现,中国大学学报应运而生,东吴大学于1906年创办的《东吴月报》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1]。这个时期出现的学报多数为综合性的,且表现为文理综合,如除《东吴月刊》外,还有《北京大学月刊》《清华学报》《复旦》等[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国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天,我国高校学报有2508种,占学术期刊1/4以上,其中,人文社科学报有1300多种[3],形成了校校有学报的态势。学报是“学术和科研的主要体现平台”[4](45),是“我国科研事业的主力军,为我国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36),“高校社科学报的迅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6](7)。教育部一开始就对高校学报的功能和性质有明确界定,“高等学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7](33),“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8]。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21世纪初,高校学报“全、散、小、弱”[6](9)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其同质化、水平低、千刊一面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其综合性开始受到业界和学界的质疑和垢病。本世纪初,教育部针对学报封闭办刊和千刊一面的局面提出了破解之策:“倡导高校学报走整合之路,创办代表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水平的专业性学报;鼓励若干高校社科学报进行合作或联合,走联合之路,把刊物做大做强;支持高校社科学报在保持各高校主办的现有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9]为高校学报发展开出了“上中下”,即专业、联合和特色三策。随之,学界和业界掀起了关于学报综合性、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的讨论[10][11][12][13],但讨论各执一词,没有定论。在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到底如何向前发展,继续走综合性道路还是改走专业化道路抑或选择特色化道路?这个命题仍然是学界和业界关注和亟需解答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编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一、 体现和例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也是适用语言学,可以解决各种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指导和解决与学术期刊相关的问题,这一点已经初步得到验证[14][15]。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符号学出发,重视语言研究,同时重视语言使用环境及语言与语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符号系统,不同层次符号系统之间存在体现关系(realization),相同层次符号系统内存在例示关系(instantiation)。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语言外的一个符号层,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语言体现语境,语境被语言体现。语言又是一个多层次的符号系统,由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三个符号层次构成,其中,词汇语法体现语义,音系体现词汇语法。同一符号层内部不同符号之间从抽象到具体存在例示关系。在语言符号系统中,语言处于系统(system)一端,是抽象的,是意义制造和语言行为的规则和资源,语篇是具体的,可听可视的,是交际中表达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是语言的示例(instance)。同样,在语境符号系统中,文化语境处于抽象的系统一端,情景语境处于具体的示例一端,文化语境是情景语境的规则和资源,是社会活动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和示例具有渐变性,二者构成一个符号渐变体(cline),语言是语言符号系统的系统,语篇是语言系统的示例,文化语境是语境系统的系统,情景语境是语境系统的示例。在系统与示例之间有无数的中间内容。从系统一端看,这些中间内容是符号次系统,具有系统性,从示例一端看,这些中间内容就成了不同的示例类型,具有示例特性。语言和语篇、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就像气候与天气一样,气候是长时考察的天气,天气是即时发生的气候[4],它们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同一现象[16]。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清楚地回答了语言使用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语境关系的讨论,关于语言符号中的体现关系和例示关系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答案。
二、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
(一) 专业化的必然性
功能语言学认为,符号系统总是由示例开始和表现的,由示例到系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示例到系统开始和发展的标志是创新。一篇有创新的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其提出的观点和问题往往会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他们会对同一问题或同一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并把富有创新见解的論文发表在期刊上。就这样,已有的问题不断得到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提出,不断研究,不断解答,研究不断深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成果的积累,研究逐渐具有了学科性和系统性,示例不断向系统演进,一门新的学科就会逐渐建立。对于学术期刊来说,随着期刊发表该类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特色越来越明显,影响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强,这就为期刊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断言,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与学科的发展是同向的,其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教育部为人文社科学报提出的专业化方向是合理的。
(二) 专业化的渐变性
功能语言学强调,语篇从示例到系统的演进是渐变的,一篇学术论文体现的学术思想发展成一个学科,学报从一个栏目建设成一种专业性学术期刊的过程注定是渐进的,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设才能成功。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聚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术成果的聚集。那种一蹴而就的思想是不可取的。教育部要求人文社科学报特色化发展的策略是有依据的,学报这种特色化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过渡和手段,学报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专业化。学报由示例到系统的发展过程的长短是由学报发表的每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决定的,论文创新性越大,论文对学科系统的贡献就越大,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越多,学报的专业化程度就高,专业化发展就越快。因此,重视稿件质量是人文社科学报建设和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三) 综合性的合理性
按照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同一层次的符号系统从示例到系统构成一个渐变体。如语言和语篇、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分别构成语言和语境两个符号系统的渐变体,语言和文化语境分别处于语言和语境层的系统一端,语篇和情景语境分别处于语言和语境层的示例一端。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是示例积累和演进的结果,具有抽象性,而示例正好相反,是事物具体的存在。任何学科和研究都是从示例开始的,这时,研究的系统性和学科性最弱,研究只是个别行为,研究人员和研究数量都很少,作为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自然就很有限。这样的研究和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还不能支撑一种专业性学术期刊的正常运作。这时,由多个学科成果构成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就应运而生,学报的综合性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国改革开放头20年,随着高等教育和学科研究的恢复和发展,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迅速发展,呈现校校有人文社科学报的态势,具有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综合性特征,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研究越来越深,研究人员不断增多,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学科体系越来越健全,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科均沾(占)的状况就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报专业化的呼声就会出现,学报专业化发展由可能变成了必然。理论上看,学报应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逐渐转变为发表某一发展潜力大、学术价值高、影响力大的学科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这时的学报专业性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甚至出现跨学科的研究,这时学报的专业性就越来越小,综合性越来越强,又成为了一种综合性学报,只是由多学科综合变为单学科综合,由一级学科综合变为二级或三级等细分层级的学科综合。学科不断发展,学报就会不断沿着综合、专业、再综合、再专业这条路线周而复始地循环发展下去。从发展的观点看,学报综合性和专业性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任何为了强调其专业性而忽视其综合性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反之,亦然。
符号由示例到系统,再由系统到示例,学报由综合到专业,再由专业到综合的渐变性和循环性如下图所示。
三、 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的
制约因素和策略
功能语言学从社会符号的视角出发,认为社会符号是一个多层次的符号系统,语境系统和语言系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符号系统,二者存在体现关系,即语言体现语境,语境决定语言。具体来说,作为示例的语言(语篇)体现作为示例的语境(情景语境),作为系统的语言体现作为系统的语境(文化语境);反过来说,作为示例的语境(情景语境)决定作为示例的语言(语篇),作为系统的语境(文化语境)决定作为系统的语言,也就是说,语言的使用受制于语境。人文社科学报的专业化发展一定要根据学报具体的语境来实施,否则就不会顺利,也不会取得成功。
(一) 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语境聚集
功能语言学把语境纳入研究的范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情景语境由三个情境变量构成,即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
其中,话语范围就是指情景中发生的事,包括行为主题、目的、结果、影响、性质、前景等;话语基调指行为的参与者,包括其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距离、目标、经验等;话语方式指语言在交际中起的作用,包括媒介、渠道、修辞方式等。语境决定语言,决定学报专业化发展的选择。在话语范围方面,随着研究在数量和研究主题方面的不断积累,研究表现出了清晰的学科属性,即文化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基础扎实,主题、目标和方向明确,研究方法先进,研究前景广阔,成长性好,这是学报专业化选择的物质基础,是学报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从话语基调看,随着学科研究数量的增多,学术性的积聚,研究的系统性、文化性和吸引力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研究,越来越多的读者对研究产生兴趣,越来越多的学报编辑对研究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各种途径成为该学科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对研究具有敏感性、鉴别力和引领性,与从事研究的一线专家成为兴趣相投,关系密切的朋友和知音,甚至成为研究伙伴和同事,使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成为学报发展取之不尽的学术资源,成为学报铁杆作者和读者集群,以学报为平台,引领学术研究发展,这些资源是学报专业化发展必备的决定性因素。從话语方式看,现代科技使意义表达形式多样化,学科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传统的纸质形式发布,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语义化等新媒体和新渠道来广而告之,当然,可以在各种媒介之间做出多样选择,这就为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学报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多、更便捷、更好的途径。相反,如果学报在所处语境中学术研究资源、人际资源和技术资源的积累和发展没有达到专业化必须的程度,脱离实际语境,强行专业化,专业化就没有基础,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
(二) 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制约性分析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语境对人文社科学报的发展有制约作用。学报在具体发展的情景语境中随着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情景资源的聚集,学报专业化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有了基础只是为学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并不是说学报就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做,专业化发展就成了必然。对学报专业化发展的限制更大的语境因素还有许多,其中学报的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渐变体中更加接近系统一端,对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制约性更大。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是高校主办的,高校对学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学报专业化发展一定要在政策、专业、人力、资金、学术资源、编辑配备、技术、设施、场所等方面得到主办学校的大力支持。首先要让学校领导层看到学报发展“全、散、小、弱”的现状,学报综合性已经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以及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大趋势。然而,现在高校大有综合性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和学报专业化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形成矛盾,因此,这对矛盾的解决注定是艰难的,经历阵痛的,需要高校领导层的远见、智慧和勇气。然后,高校根据人文社科各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学校人文社科发展规划、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等选择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基础。学科基础的选择是学报专业化发展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学报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同时,确定学报参与者,包括学报编辑人数、编辑在学校的地位、编辑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编辑的目标、编辑职业发展的方向等。学报编辑是学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编辑学者化已经是学界与业界的共识[17][18][19],高校在工资晋升、职称评定、学术培训、职业发展、评优评奖等方面应该给予学报编辑应有的认可,把学报学术编辑和学科教师同等对待,一视同仁,这样一定会激发学报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学报在专业化建设中奉献才华,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学报专业化发展的专业基础是本校优势学科资源,这是学报发展的基础和根基,这在学界和业界已经形成共识,这里不做过多讨论。但由于现行学术评价机制是以学报影响因子等为主要依据,而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数量巨大,又几乎都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这就导致学报在这种评价机制中很难有优势,因此,学报很难得到优秀稿件,长此以往,积小积弱在所难免。学报专业化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首先要保住自己赖以存在的根,即本校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即学术稿件,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学报的发展就是学科的发展,学报与学科同样重要,因此,在政策上对学报予以支持,如学校出台政策,鼓励本校教师把优秀科研成果发表在本校的学报上,把发表在本校学报的学术文章按重要核心类期刊论文对待,并予以一定稿酬和发表优惠,这样,学报就能以本校优势学术资源为本,同时吸引丰富的国内外学科优秀成果,真正形成学报与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是教育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教育部负责学报的具体业务管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学报的行政审批和体制事宜。从语境层看,学报主管部门比主办单位更接近文化系统,对学报的制约性更大。这样,高校学报客观上就有了两个“婆婆”。而两个主管部门级别相同,各管各的,管办两体,互不统属,客观上形成了管理上的游离性、分散性、推诿性和不彻底性。因此,尽管两个管理部门都意识到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学报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而学报专业化发展没有自主性,不明身份,没有具体时间表,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没有具体运作和管理机制,没有可行的考核办法和合理的评价标准,等等,这样,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踟蹰不前,收效甚微,基本上还在原地踏步。相信,随着学科的发展,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编辑主体地位的确立,学报专业化发展一定会取得突破。
在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的语境中,国家意识形态比学报主管部门离文化语境更近,系统性更强,对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制约性更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建设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选择什么路径,实现什么目标,动用什么资源,都必须确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建设和发展的前提、目标和原则,也是学报专业化发展的意义所在。否则,学报任何形式的发展都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
四、 结 语
本世纪初,随着学科和学报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号召。自此国内学界和业界关于学报综合性和专业化发展的爭论不断,至今没有形成共识。这个命题仍然是学界和业界关注和亟需解答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从符号系统符内和符际例示关系和体现关系两个维度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渐变性、可行性、制约因素以及学报综合性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希望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为编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从符号系统符内关系,即示例与系统之间的关系看,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与学科的发展是同向的,其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但学报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是渐进的,过程的长短是由学报发表的每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论文数量决定的,论文创新性越大,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越多,学报的专业化发展就越快。同时证明,学报不断沿着综合、专业、再综合、再专业这条路线周而复始地发展下去,在发展的某个阶段,综合性学报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从符号系统符际关系,即语境与语言两个符号层之间的关系看,学术研究资源、人际资源和技术资源的积累和发展使学报专业化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学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学报专业化发展要想成功,一定要首先在政策、专业设定、人力、资金、学术资源、编辑配备、技术、设施、场所等方面得到主办学校的大力支持。另外,还需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编辑主体地位的确立,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的明确,具体运作机制的设定,可行的考核办法和合理的评价标准的制定。更为重要的是,学报专业化发展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否则学报专业化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毫无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仲伟民,朱剑. 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5):20-34,159.
[2] 尹玉吉.论中国大学学报现状与改革切入点[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4):128-138,160.
[3] 乔家君. 中国高校学报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高校学报诞生110周年的总结与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6):128-136.
[4] 高生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6):45-51.
[5] 高生文. 关于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考[J]. 中国编辑,2018,(6):36-40,46.
[6] 袁贵仁. 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6):5-13.
[7] 钱荣贵.高校学报应走专题化之路[J].编辑之友,1999,(3):32-35.
[8]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1998-04-01)[2019-01-16].http://www.moe.gov.cn/s78/A13/sks_left/s6388/moe_771/tnull_1049.html.
[9]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EB/OL].(2002-09-13)[2019-01-09].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8/tnull_495.html.
[10] 朱剑. 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5-27,158.
[11] 朱剑. 也谈社科学报的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答尹玉吉先生[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4):139-155,160.
[12] 尹玉吉.论中国大学学报现状与改革切入点[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4):128-138,160.
[13] 田峰,尹玉吉. 论综合性学术期刊存在的合理性[J]. 编辑学报,2013,25(3):211-213.
[14] 高生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6):45-51.
[15] 高生文. 关于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考[J]. 中国编辑,2018,(6):36-40,46.
[16] Halliday, M. A. K. How do you mean?[A]. In Davises, M. & Ravelli, L. (eds.). Advance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Recent Theory and Practice[C]. London: Printer, 1992: 20-35.
[17] 高生文. 話语基调下的学术期刊编辑两面性研究[J]. 中国编辑,2017,(11):15-20,25.
[18] 高生文. 话语基调下学术期刊编辑之学术引领性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8,(1):102-106.
[19] 高生文. 话语基调视角下学术期刊编辑身份研究[J]. 编辑之友,2018,(4):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