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工坊”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05-03尹玉杰

职教通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

尹玉杰

摘    要:随着云计算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云计算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与挑战。当前,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不接轨、高水平教师团队缺乏、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等问题。“工匠工坊制”是以“工作室制”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出发,以岗位、课程、竞赛与证书相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完备的双导师队伍为保障,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主要实施形式,校企共建共赢的管理与运行模式,为提高云计算专业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工匠工坊;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實践探索

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全球经济与社会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性的数字化转型。当前的中国,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正在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云计算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和智能引擎,它将带给中国的不仅是技术和理念,更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未来5—10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将有望持续较高水平增长。而在云计算产业迅猛发展的另一面,是云计算专业人才的缺乏,这将是云计算产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权威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自2016年起,云计算行业的整体增长率是传统IT行业的6倍,如此快的增长速度使得企业对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将呈现空前增长态势,尤其是对优质产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据工信部统计预测,未来3年将是我国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相对集中的时期,对于云计算产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呈现数十万的缺口。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专业人才的供需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云计算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主要分布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一是位于产业链中游的软件开发、设计、分析等中高级人员,约占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总体数量的20%~30%;二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约占总体需求的60%~70%,但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则相对偏弱。[1]下游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根据智联招聘网站数据统计,云计算领域51%的人才需求为大专学历要求。一般来说,云计算产业相关岗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开发和测试类、运维与技术支持类、销售及客户经理类。[2]这三大类的人才需求学历主要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适合大专学历的岗位总体占50%以上。除了开发岗位或资深运维经理等岗位的学历要求以本科及以上为主,云计算运维、技术支持、销售、客户经理等岗位的学历要求一般为大专、高职。在云计算平台的搭建与管理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日常运维等人才紧缺领域,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较小,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云计算产业人才拥有极好的就业方向和机会。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云计算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云计算产业迅猛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成为职业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愈发旺盛,紧跟产业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据统计,2019年,全国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229所,其发展的基础一般是计算机类专业。但是,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各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资源开发与建设等方面都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完全接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以技术为驱动的产业,创新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突出。云计算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但是,相对于产业的发展,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能力构建等方面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低,调研不充分,没有准确的定位,以校内“闭门造车”为主。(2)岗位标准、课程标准、竞赛标准、证书标准没有相对统一。(3)教学案例不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案例,操作标准没有完全遵循行业标准。

(二)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短缺

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教师的知识、技能也需要及时更新;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布点快速扩张,同样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但现实情况是,相当比例的专业课教师是由计算机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虽然大部分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师顶岗实践、轮训制度,使教师能够对接产业行业发展、企业技术服务需求,由于教师没有真正融入企业,接触不到前沿核心技术,因此其技术技能提升效果不明显。另外,虽然不少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了技术能手到学校兼职任教,但由于企业技术能手对学校的归属感也不强,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因此,缺乏掌握前沿技术的师资团队仍是阻碍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生产性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职业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践教学条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但由于生产性实践教学条件具有教学和生产双重特性,需要有真实的产品订单来源,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师傅指导,因此由学校单方面建立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相对困难,导致生产性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匠工坊”是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多年研究摸索、深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定需求,所提出的一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结合、与生产性实践结合、与职业技能证书结合,并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20余所学院进行了试点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工匠”为目标,以“工坊”为主要实施形式,汲取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及一些新型培养模式,如“工作室制”与“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可以说,“工作室制”与 “现代学徒制”为“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践依据。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来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坊式”教学模式,后逐步发展成为生产与创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工作室制”。其主要特征是:以工作室为单位组织教学,以企业场所为标准装饰环境、添置设备,以项目实操为形式实施教学,以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为核心管理教学。[3]由于其脱胎于设计学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此种模式更多地应用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这种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3]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云计算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广泛推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校企协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校企互聘导师。其重点是强调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共同育人,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教学场所与实际工作情境实现更好的结合,从而使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更能尽快地实现由学校到工作场所的顺利过渡,其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水平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借鉴“工作室制”和“现代学徒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模式与经验,结合二者的优势及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工匠工坊”制。

“工匠工坊”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人才培养过程全程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将项目过程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遵循企业标准的项目开发流程、标准、规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由学生到职业员工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情境的职业化。做到“四结合”,即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结合、与生产性实践相结合、与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

“工匠工坊”日常使用、运营由学校按企业模式运营,企业工程师定期现场服务,工坊内老师和学生组成团队,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和项目开发任务。其本质是“工作室制”的升级,是“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应用。

四、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工匠工坊”制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比较成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出发,以岗位、课程、竞赛与证书相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完备的双导师队伍为保障,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主要实施形式,以及校企共建共赢的管理与运行模式。

(一)人才培养定位对接产业需求

基于“工匠工坊”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校企双方在对云计算产业的用人需求与用人标准有深入的分析基础上,融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的赛项规程,按照“‘1+X证书制度试点——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要求,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方案。它是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其庞大的市场资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精准人才培养定位,使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二)构建岗位、课程、竞赛、证书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最终要依托课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不能通过应用系统的学科知识来形成,只有通过直接针对基于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设计的课程体系才能进行培养。[4]对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开发出能真正反映该领域工作岗位实际的能力标准是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南京五十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阿里、腾讯、百度等典型企业及山东、江苏、安徽、贵州等省份的30多所院校进行了调研,确定了“工匠工坊”培养的核心岗位云计算平台规划工程师、云计算系统部署與运维工程师、云计算应用开发与服务工程师的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

因此,在明确核心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专业及“1+X”证书培训的相关要求,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融合贯通,结合“工匠工坊”的运作特点,构建课程体系(见表2)。其中,基础阶段由教师带领学生独立完成,案例实战阶段、项目开发阶段由企业工程师参与辅导。

(三)建立完备的双导师团队

校企双方从日常学生管理到专业技能培养建立完备的双导师团队,学生从入校开始就配备企业导师,帮助学生规划自身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使其对云计算专业、企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有明确认知,能理性规划自身未来发展。

企业按照实际需求安排驻校人员,共同完成“工匠工坊”相关工作,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横向项目的合作开发、竞赛组织培训、特长生培养等工作。企业承担所有核心专业课程讲授任务,为了保证企业核心课程授课质量,学院配套一名专业教师,承担相应基础课程的讲授工作,同时学院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实训案例的学习,以提高学院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引入真实的企业开发项目

建立“工匠工坊”项目案例库。项目库先期由企业从其他真实项目中筛选整理并形成教学课件,后期可由“工匠工坊”自身承接的项目进行教学转化,以丰富及更新相关项目案例。并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项目案例的仿真开发,以综合提升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合作企业定量的向“工匠工坊”引入真实开发项目,开发项目来源于企业自身需求、企业的合作伙伴的需求、企业承接的项目分包等。同时,“工匠工坊”也以对外主动推广承接项目的方式从社会上其他渠道直接接洽相关类型项目,商务对接部分由合作企业承担,项目开发部分由教师与学生承担,实现学习成果社会化。教师与学生通过真实承接项目,实战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并在真实项目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开发测试、交付验收过程中完成历练,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行业操作标准的无缝对接。

(五)校企共建共赢的管理与运行模式

在建设阶段,学校需投入相应的建设经费,企业需投入一定的专业设备及课程资源,共同建立具有生产功能的“工匠工坊”软硬件环境;在工匠工坊日常运转阶段,教师作为工匠工坊的管理者,类似企业内经理的角色;学生既作为学员,又承担员工的角色。教师从学生的选拔入坊、学习指导、日常管理、任务分配、绩效考核、岗位评级、收入分配等方面全面与企业标准接轨,将企业的经营观、价值观直接落地到工匠工坊的管理细则,让学员接受企业的管理方式,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形成标准动作、标准职业素养。

由企业引入“工匠工坊”的真实项目,“工匠工坊”需以优异的价格完成相应的开发与服务,使合作企业就有更大的盈利能力;由“工匠工坊”自身接洽的项目,企业需负责商务部分的对接与协调,并为“工匠工坊”提供财税及项目管理上的支持。工匠工坊的最终收入除去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日常开支外,按照工匠工坊项目组的职务、绩效等企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奖金的方式发放到教师、学生及企业工程师手中。

总之,基于“工匠工坊”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不紧密的问题,解决了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营利性矛盾问题,其培养模式既有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又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了升级,是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该模式虽是针对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其理念与实践也可为其它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搜狐网.蓝色曙光,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分析[EB/OL].[2018-04-16].https://www.sohu.com/a/228469081_100135805.

[2] 蒋建锋,刘源.苏州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建设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85-88.

[3] 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4] 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2016(3):72-78.

猜你喜欢

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云计算与虚拟化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