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019-05-02刘振芳王爱华张媛媛
刘振芳,王爱华,王 瑛,张媛媛,吴 钰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助产士在母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我国助产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高层次助产士培养迫在眉睫[2]。目前发达国家要求助产士必须有本科以上专业教育背景[3]。但国内助产本科教育刚起步,助产学科体系建设尚需完善。助产学专业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助产专业人才的基础[4]。本研究将国内25所高校助产本科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归纳比较,为优化统一国内助产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教育部网站下载2017年申报助产学专业本科的25所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全为地方院校,公办18所,民办7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3所;医药院校12所,综合11所、理工1所、财经1所。申报学校已开办专业情况:管理学25所、医学24所、工学21所、理学18所、文学16所、法学14所、教育学13所、经济学9所、艺术学7所、农学2所、历史学1所。
(二)方法。
采用比较研究法对选取的25所高校助产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其同异。核心课程按课程名称统计,课程名称不统一者按照内容归类。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Excel 2016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结 果
25所高校都设有本科护理专业,其中5所开设专科助产专业,10所开设本科护理助产方向专业。
(一)主干学科。
25所高校主干学科主要有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助产学等(见表1)。
表1 主干学科情况
(二)核心课程。
25所高校助产学专业培养方案中都对核心课程进行阐述,共85门。以下列出了选择频次在前10的核心课程(见表2)。
表2 核心课程情况
另助产学发展史、助产学科新进展、新生儿复苏、中医围产护理学、综合护理技术等21门只有一所学校开设,还有一所学校将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合并为内外科护理学,将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合并为妇儿护理学。
三、讨 论
目前我国助产专科教育已较成熟,但助产本科教育刚起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规范标准[5]。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6],为规范助产学本科教学,进一步提高助产学本科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助产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主干学科是具有学科性的一组主要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明确专业的主干学科有利于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配置充足优质的师资力量,以提高教学效率[7]。研究结果显示,68.0%院校对主干学科进行阐述,其中58.8%同时将护理学和助产学列为主干学科。目前国内助产学专业从属于护理学专业,主干学科是助产学还是护理学或者同时列为主干学科,需进一步探讨。另有2所中医药学校将中医学列为主干学科,2所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列为主干学科,可见主干学科的设置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优势。
25所高校列出的核心课程共85门。所有院校都将健康评估和助产学列为核心课程,但有16.0%院校选助产健康评估、4.0%选诊断学,有20.0%选高级助产学,选分娩学和产科学各占4.0%。96.0%选基础护理学和妇幼保健学作为核心课程,88.0%选急危重症护理学,84.0%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作为核心课程。其次,选助产学导论、妇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核心课程的分别占68.0%、60.0%、56.0%、44.0%、32.0%。
专业基础课中,生理学和药理学、生物化学和解剖学、病理学和营养学、组织胚胎学、人体形态学等分别有76.0%、60.0%、48.0%、40.0%、36.0%的院校选择。其中遗传优生学和营养学类课程,各院校开设相对不统一,种类较多。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68.0%院校选心理学作为核心课程,60.0%选伦理学,56.0%选管理学,另有选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医学统计学、人文修养、人际沟通与护理礼仪等作为核心课程的分别占48.0%、44.0%、36.0%、20.0%、20.0%。还有部分院校选英语、体育、计算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作为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归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在核心课程中所占比例较低。
通过分析25所高校助产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可看出助产学本科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不统一。目前我国助产学专业从属于护理学专业,在护理学专业背景下开展助产学专业本科教育,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及课程的详细要求需进一步规范统一。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课程设置标准,确定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编写教材,为助产学本科教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