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学习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2019-05-01朱敏
朱敏
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精神”形成的初级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强烈的好奇心;质疑的精神;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精神;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的觉悟。而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是现在小学生普遍缺乏的。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愿意去探究科学知识,但一旦和同学一起进行探究,意见不一致时,容易出现不合作的现象。有的孩子一味依赖同学,坐享同伴的成果,对探究过程漠不关心。
项目化学习是一个促成学生团结合作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呢?笔者以为要特别重视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思考项目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习变成他们主动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态及心理状况,找准切入点,设计能够激励学生探究欲望的学习任务。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出发,让学生性格、意志、情感、自我、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得以激发,从而塑造学生正確的态度。
其次,要合理分配小组。小组合作是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组织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若出现“一言堂”现象,或是有学生过于被动缺乏参与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分组是否合理。如一个组里不能只有一个太强势的学生,这样其他学生会有依赖性。同一个小组应搭配性格和能力基本相近的学生,再搭配几名能力水平虽然稍弱但也基本相当的学生,这样就不会因为个别学生太强势而霸占学习机会独揽学习权利的现象,也有助于以强带弱。小组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还要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学习中形成。
第三,认领的任务要明确,细化的任务要有难易层次。小组认领学习任务之后,要在一起共同研究,让每一个成员理解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到各小组进行解释、指导,帮助分析,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小组内分配任务时,教师也要给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将任务进行细分,且要有难易层次。一般来说,任务越细小越好,方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消弭部分学生因自信不足、积极性不够而产生的思想包袱。
最后,评价要突出对“团结合作”的考察。项目化学习是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应加强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以科学的评价为导向,促成教师、家长、学生的教育观念、学习观念的转变。如在评价体系中设置小组互评,切实让学生将“主体性”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在评价体系中强化对“团结合作”的考察,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部分依赖性强的学生纠正依赖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理解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自我约束、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