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项目化学习的两条“秘诀”

2019-05-01杨宁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饮水量秘诀科学素养

杨宁

“项目化学习”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传统的主题拓展课程、主题活动不同,它是一种深度的探究活动。武汉市武昌区复兴路小学开发了系列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项目课程,在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作为面向未来的深度学习方式的代表,“项目化学习”正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如何让这种深度学习方式发挥实效?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就是很好的实施载体和契机。项目化学习并非随机安排的动手操作课,而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精心设计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学生在“做中学”,学习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兼顾知识掌握(如数学、语文、科学)和能力培养(如领导力、演讲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项目化学习关键要点包括:学习目标、生活联系、学生执行、合作学习、学习评估。

在有效开展校本课程项目化学习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抓住关键要点进行了充分的尝试。

一是在体系构建中,将碎片化内容转化为整体性项目。确立明确的目标,是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特点。许多校本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大多难以与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在逻辑相符合。可见改进的第一步应该是依据课程标准开发学习项目。

以学习项目《科学素养启蒙教育》为例,首先把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素养启蒙教育进行具体化,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实到校本课程中,确定小学科学素养启蒙教育的总体目标;再确定小学科学素养启蒙教育的校本化分段目标;最后将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都转化、融入学生要做的项目中。

其次,从学科知识与重点能力出发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学校构建了校本课程结构。(如表格所示)

这样一种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得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在总体目标框架下维度清晰,同时依据二级目标,老师们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校本化处理,落实项目目标。课标要求、项目指南以及课堂教学完全融合在一起,课程的整体连贯性得以呈现。

二是在学习方式变革中,将“项目”转化为“項目学习”。“做项目”≠“项目学习”。那么,如何开展严格性与内容深度性兼而有之的“项目学习”呢?

首先是师生角色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健康饮水》项目为例,师生起初的共同设计是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调查,在后续研究中,同学们发现,目前各种饮料、饮用水都有质量鉴定,这个项目的研究意义不大。相比而言,更实际的问题则是同学们每天的饮水量。于是,项目组及时调整了驱动性问题:“如何引导同学正确饮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觉最难的一步是设计小学生的一日饮水量表。教师于是介入指导,提供饮水量计算公式、学校体检学生的体重数据,等等,使得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其次是学习方式转变,更加强调分工协作和相互配合。每一个项目的开展,老师都采用了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合作、展示多个环节。这样既有利于项目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饮水量秘诀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牛羊猪的最佳饮水量
成功的秘诀
打车秘诀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写人的秘诀
牛羊猪的最佳饮水量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每天要喝多少水?饮水量公式帮你算